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最熱的十大城市,新火爐熱到吐血

中國最熱的十大城市,新火爐熱到吐血

隨著三伏天的來臨,我國部分城市的氣溫也在不斷的升高,有一些城市已經開始出現極端的高溫天氣了, 稍微在外面呆一會就像蒸桑拿一樣,汗流浹背,空調已經成了大家必不可少的降溫設備,外出時恨不得把空調背在身上。

10.南昌

南昌,簡稱 「洪」或「昌」,古稱豫章、洪都 ,江西省省會,是新中國航空工業的發源地、中國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 和光電產業基地 ,世界級的光伏產業基地

南昌轄6區3縣,設1個國家級新區(贛江新區),總面積0.74萬平方公里(含水域),平原佔35.8%,水面佔29.8% ,素有「物華天寶」之美譽。2017年南昌人均GDP9.15萬元 ,常住人口546.35萬人 。高速發展的南昌正吸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據《2017全國城市年輕指數報告》,南昌入選中國十大最年輕城市 。

南昌城始建於公元前202年,寓意「昌大南疆、南方昌盛」,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初唐四傑王勃在《滕王閣序》中稱其為「物華天寶、人傑地靈」之地, 南唐時期南昌府為「南都」。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宣告黨領導下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從此誕生了。二千多年的建城史,留下海昏侯墓(漢廢帝陵)、滕王閣、八大山人紀念館、百花洲等名勝古迹。

南昌製造了新中國的第一架飛機、第一批海防導彈、第一輛摩托車、拖拉機,是重要的製造中心 。 南昌在新時代成為京港台高鐵、滬深高速鐵路、滬昆高鐵、滬廣高速鐵路、福銀高鐵等幹線交匯的中國最繁忙交通樞紐之一 ,南昌鐵路局客流量位居中國第4。

原因:

南昌是老牌的火爐城市,在民國時期就入選了四大火爐,如今隨著城市的不斷擴大,熱島效應也顯現出來了,溫度比以前更高了,這裡夏天熱的時候能達到40度以上,即使到了半夜仍然能達到30度,沒有空調風扇很難入睡。

9.福州

福州,別稱榕城,簡稱「榕」,隸屬於福建省,位於福建省東部、閩江下游及沿海地區,是福建省省會,福建省的政治、文化、交通中心,海峽西岸經濟區中心城市之一。福州建城於公元前202年,歷史上曾長期作為福建的政治中心。是中國東南沿海重要都市、東部戰區陸軍機關駐地。福州地貌屬典型的河口盆地,盆地四周被群山峻岭所環抱,其海拔多在600~1000米之間。

福州是首批14個對外開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海上絲綢之路門戶以及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三片區之一;福州也是近代中國最早開放的五個通商口岸之一,福州馬尾是中國近代海軍的搖籃,中國船政文化的發祥地;曾獲「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國家衛生城市」、「濱江濱海生態園林城市」 、「國家環保模範城」 、「全國雙擁模範城市」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全國文明城市」 等稱號。

2018年福州6個市轄區、1個縣級市、5個縣,全市陸地總面積11968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1786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260平方公里,城鎮化率64.8%。

原因:

福州市屬海洋性亞熱帶季風氣候,全年冬短夏長,溫暖濕潤,無霜期達326天。 最重要的,福州這10多年來,一直受副熱帶高壓帶的控制,副熱帶高壓帶是下沉氣流,相當於福州頭上一直罩著一個巨大的「火爐」,不斷地輸送熱氣。因為福州上空的副高太強,颱風近幾年不太光顧福州,對於夏季靠著颱風來消暑的福州,熱也就理所當然。 福州的地形是封閉的盆地,城市柏油馬路吸熱很厲害,城市熱島形成以後不容易擴散,海上的「冷風」不容易吹進來,這樣加劇了氣溫的上升。盆地地形不存在散熱口,雖然閩江靠海,但也不是散熱口。

8.杭州

杭州,簡稱「杭」,浙江省省會,「愛情之都」,位於中國東南沿海、浙江省北部、錢塘江下游、京杭大運河南端,副省級市,是浙江省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交通和金融中心,長江三角洲城市群中心城市之一、環杭州灣大灣區城市、杭州都市圈城市 、中國重要的電子商務中心之一、G60科創走廊中心城市。截至2017年,杭州下轄10個區、2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總面積16853.57平方千米 ,常住人口946.8萬人,城鎮化率76.8% 。2017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832元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717億元,高新技術企業達2844家。

杭州自秦朝設縣治以來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曾是吳越國和南宋的都城。因風景秀麗,素有「人間天堂」的美譽。杭州得益於京杭運河和通商口岸的便利,以及自身發達的絲綢和糧食產業,歷史上曾是重要的商業集散中心。後來依託滬杭鐵路等鐵路線路的通車以及上海在進出口貿易方面的帶動,輕工業發展迅速。新世紀以來,隨著阿里巴巴等高科技企業的帶動,互聯網經濟成為杭州新的經濟增長點。

杭州人文古迹眾多,西湖及其周邊有大量的自然及人文景觀遺迹,具代表性的有西湖文化、良渚文化、絲綢文化、茶文化,以及流傳下來的許多故事傳說成為杭州文化代表。

原因:

杭州地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年溫適中,冬寒夏熱,春溫秋爽,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空氣濕潤,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5.9℃~17.0℃,呈南高北低分布。極端最高氣溫39.8℃~42.9℃,極端最低氣溫-7.1℃~-15.0℃。年平均相對濕度76%~81%。無霜期199天~328天。2007年杭州市區年平均氣溫18.4℃,年降水量1378.5毫米,年降水天數134天,年日照時數1471.2小時,年平均相對濕度71%。

首先,亞熱帶,夏天都會很熱,只要不是海島(同緯度的舟山就沒那麼熱)。

其次,杭州有三伏天,受副熱帶高壓控制,夏天會經常晴好,就會熱(以四大火爐為例)。最後,杭州有錢塘江和西湖,水面蒸發會增加濕度,人感覺更熱。

7.長沙

長沙,古稱潭州,別名星城,是湖南省省會,長江中游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 ,全國「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 。截止2017年,下轄9個區(市)縣和5個國家級開發區、1個國家級新區——湘江新區,面積1.1819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91.81萬,地區生產總值10535.51億元 。

長沙地處湖南省東部偏北,湘江下游、湘瀏盆地西緣,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氣候溫和、降水充沛 。長沙是中國重要的高鐵、航空樞紐,京廣高鐵、滬昆高鐵、長益常高鐵在此交匯,2017年黃花機場吞吐量位居中部機場第二 。

長沙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歷經三千年城名、城址不變,有「屈賈之鄉」、「瀟湘洙泗」之稱 。存有馬王堆漢墓、三國吳簡、銅官窯等歷史遺迹。凝練出「經世致用、兼收並蓄」的湖湘文化和「心憂天下、敢為人先」的長沙精神 。長沙作為維新運動、舊民主主義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策源地和發祥地之一 ,孕育和走出了曾國藩、左宗棠、譚嗣同、黃興、蔡鍔、毛澤東、劉少奇等名人 。

長沙榮獲有東亞文化之都 、世界媒體藝術之都 、國際美食之都 、全國文明城市 、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國家園林城市 等稱號,獲有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 、中國法治政府獎 等獎項。擁有普通高校51所 ,獨立科研機構97家,兩院院士52名,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4家,國家重點(工程)實驗室15個,國家企業技術中心12家 ;有「天河」超級計算機、超級雜交稻、高性能3D激光印表機、新型耐3000℃燒蝕陶瓷塗層等科研成果 。

原因:

由於長沙處於湘江河谷地帶,地勢較低,相對溫度較大,更顯暑氣蒸人。

1、長沙位於我國東南部,屬世界著名的季風氣候區,由於受季風影響,季節變化很明顯,冬冷夏熱。

2、位於我國地勢的第三梯級,距海較遠,地形以平原、丘陵為主,因此冬冷夏熱的大陸性氣候特徵較明顯。

3、長沙所處的湘中地區,由於地質時代的升降運動,造成南高北低的地勢,特別是其南有五嶺,東有幕阜山,西有雪峰山,北為洞庭湖區,使其地形為一向北開口的馬蹄形,阻隔了東、南海洋委風的調節,使冬寒夏炎的特徵尤為顯著。

6.武漢

武漢,簡稱「漢」,別稱「江城」,是湖北省省會、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級市和特大城市,中國中部地區的中心城市,長江經濟帶核心城市,全國重要的工業基地、科教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也是中央軍委武漢聯勤保障基地駐所。全市下轄13個市轄區,總面積8494.41平方公里,2017年常住人口1091.4萬人。

武漢地處江漢平原東部、長江中游。世界第三大河長江及其最大支流漢江橫貫市境中央,將武漢中心城區一分為三,形成武漢三鎮(武昌、漢口、漢陽)隔江鼎立的格局,市內江河縱橫、湖港交織,水域面積佔全市總面積的四分之一,構成了武漢濱江濱湖的水域生態環境。武漢有「九省通衢」之稱,是中國內陸最大的水陸空交通樞紐、長江中游航運中心,其高鐵網輻射大半個中國,擁有55條國際和地區航線,是華中地區唯一可直航全球四大洲的城市。

武漢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楚文化的重要發祥地,境內盤龍城遺址有3500年歷史。春秋戰國以來,武漢地區一直是中國南方的軍事和商業重鎮。清末洋務運動促進了武漢工業興起和經濟發展,使其成為近代中國重要的經濟中心。武漢是中國民主革命的發祥地,武昌起義作為辛亥革命的開端,具有重要歷史意義。

2016年10月,中共中央發布的《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將武漢列為超大城市;同年12月,國家發改委明確要求武漢加快建成以全國經濟中心、高水平科技創新中心、商貿物流中心和國際交往中心四大功能為支撐的國家中心城市。

原因:

武漢市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總體氣候環境良好,近幾年30年來,年均降雨量1269毫米,且多集中在6-8月。年均氣溫15.8℃-17.5℃,最高氣溫在每年的8月,達40度左右,年無霜期一般為211天-272天,年日照總時數1810小時-2100小時。武漢屬副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具有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等特點。

5.濟南

濟南市,簡稱「濟」,別稱「泉城」,是山東省省會、 全國十五個副省級城市之一,環渤海地區南翼的中心城市,山東省的政治、文化、教育、經濟、交通和科技中心。 中國人民解放軍北部戰區陸軍機關駐地 ,山東半島城市群和濟南都市圈核心城市、新一線城市。

濟南因境內泉水眾多,擁有「七十二名泉」,被稱為「泉城」,素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譽,濟南八景聞名於世,是擁有「山、泉、湖、河、城」獨特風貌的旅遊城市 ,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史前文化——龍山文化的發祥地之一。

濟南北連首都經濟圈,南接長三角經濟圈,東西連通山東半島與華中地區,是環渤海經濟區和京滬經濟軸上的重要交匯點,環渤海地區和黃河中下游地區中心城市之一。濟南已成功舉辦亞洲杯、全運會、中國國際園林花卉博覽會、中國藝術節等多項國際和國家級盛會,2015年第22屆國際歷史科學大會也在濟南成功舉辦,標誌著這項世界盛會創辦一個多世紀後首次走進亞洲。2016年中國綠公司年會 、2017年第五屆世界攝影大會在濟南開幕 。

原因:

濟南夏天熱與地形地勢有關,三面環山,一面黃河,有點像盆地地形。

氣候狀況 濟南地形複雜多樣,南為泰山山地,北靠黃河,地勢南高北低。濟南地處中緯度,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春季乾燥少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天高氣爽,冬季嚴寒乾燥,四季分明。

濟南市地處中緯度地帶,由於受太陽輻射、大氣環流和地理環境的影響,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其主要氣候特徵是:季風明顯,四季分明;冬冷夏熱,雨量集中。

季風明顯,四季分明。我國是世界上季風氣候十分典型的國家,而濟南市則是季風氣候明顯區域之一。冬季亞洲大陸北部形成了蒙古高壓,濟南市被變性極地大陸氣團所控制,常受來自北方冷空氣侵襲,寒冷晴朗,雨雪稀少,多偏北風。夏季受熱帶、副熱帶海洋氣團影響,盛行來自海洋的暖濕氣流,天氣炎熱,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多偏南風。春季和秋季是冬季轉夏季、夏季轉冬季的過渡季節,風向多變。一年之中,在不同季節,全市處在不同大氣環流控制之下,構成了春暖、夏熱、秋爽、冬寒四季變化分明的氣候。濟南市冬季長達136~157天,一般在11月上旬至次年3月下旬;夏季為105~120天,一般在5月下旬至9月上旬;春、秋季最短,都不足兩個月。

4.西安

西安,古稱長安、鎬京,是陝西省會、副省級市、關中平原城市群核心城市、絲綢之路起點城市、「一帶一路」核心區、中國西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國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工業基地 。西安是中國四大古都之一 ,聯合國科教文組織於1981年確定的「世界歷史名城」 ,美媒評選的世界十大古都之一 。地處關中平原中部,北瀕渭河,南依秦嶺,八水潤長安。下轄11區2縣並代管西咸新區,總面積10752平方公里,2017年末戶籍人口905.68萬 。

西安是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重要發祥地。長安自古帝王都,其先後有西周、秦、西漢、新莽、東漢、西晉、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隋、唐13個王朝在此建都。豐鎬都城、秦阿房宮、兵馬俑,漢未央宮、長樂宮,隋大興城,唐大明宮、興慶宮等勾勒出「長安情結」 。

西安是中國最佳旅遊目的地、中國國際形象最佳城市之一 ,有兩項六處遺產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分別是: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大雁塔、小雁塔、唐長安城大明宮遺址、漢長安城未央宮遺址、興教寺塔。 另有西安城牆、鐘鼓樓、華清池、終南山、大唐芙蓉園、陝西歷史博物館、碑林等景點。西安也是國家重要的科教中心,擁有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等7所「雙一流」建設高校 。

原因:

其實,全國大範圍的高溫天氣都離不開大的天氣氣候環境與系統影響,主要原因是受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的控制。副熱帶高壓是誰,怎麼這麼厲害?

副熱帶高壓的全稱是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帶,簡稱「副高」。它是一個近似橢圓形的高壓帶,內部盛行下沉氣流,天氣晴好。它長時間控制某一地區時,往往會造成該地區高溫乾旱。

「副高」西部的偏南氣流可以從海面上帶來充沛的水汽,並輸送到鋒區的低層,在副熱帶高壓的西到北部邊緣地區形成一暖濕氣輸送帶,向副熱帶高壓北側的鋒區源源不斷地輸送高溫高濕的氣流。而西安處於「副高」的西北側,接收了高溫高濕氣流。

通俗地講,副熱帶高壓就像一個大鍋蓋,罩在我國大部分地區頭頂。它把暖濕氣流控制在這個區域內,內部的溫度自然而然就升高了,有點像「蒸籠」。

除了副熱帶高壓,有時西安周邊對流層上部還會受到「青藏高壓」的控制。青藏高壓,也稱南亞高壓,夏季的青藏高壓也是一個熱力性高壓。省專業氣象台高級工程師高紅燕說,當西安受青藏高壓控制時,天氣一直晴好,導致城市基礎溫度高,而且升溫很快。

從位置上看,西安處於副熱帶高壓和青藏高壓都能影響到的地帶,時而受副高控制,時而受青藏高壓控制。當兩個高壓連通時,雙方爭強好勝打架打紅了眼,無論誰輸誰贏都會使得西安周邊升溫更為明顯。張雅斌形象地說,青藏高壓就像一個加熱棒,給副高這個大鍋蓋又加了一把火。

3.南京

南京,簡稱「寧」,古稱金陵、建康,是江蘇省會、副省級市、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國務院批複確定的中國東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國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 。全市下轄11個區,總面積6587km2,2017年建成區面積1398.69km2,常住人口833.5萬人,城鎮人口685.89萬人,城鎮化率82.3%,是長三角及華東唯一的特大城市。

南京地處中國東部、長江下游、瀕江近海,是中國東部戰區司令部駐地 ,長江國際航運物流中心 ,長三角輻射帶動中西部地區發展的國家重要門戶城市,也是東部沿海經濟帶與長江經濟帶戰略交匯的重要節點城市。

南京是中國四大古都、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 ,歷史上曾數次庇佑華夏之正朔 ,是四大古都中唯一未做過異族政權首都的古都 ,長期是中國南方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南京早在100-120萬年前就有古人類活動,35-60萬年前已有南京猿人在湯山生活,有著7000多年文明史、近2600年建城史和近500年的建都史,有「六朝古都」、「十朝都會」之稱。

原因:

從地理因素看:

南京三面環山不利於空氣的流通和熱量的傳導;

從地面特性來看:

南京人造地貌面積廣大,反射能力弱,地面吸熱能力差,地面增溫快,疊加有有大量的人為熱,為大氣提供強大的熱源;

從大氣的吸熱來看:

當大氣中的溫室氣體的含量比重大事,大氣更容易吸收地面長波輻射而增溫,主要的溫室氣體有二氧化碳和水汽等。

2.合肥

合肥,簡稱廬或合,古稱廬州、廬陽,是安徽省省會,長三角城市群副中心 ,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戰略雙節點城市 ,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創新之都,國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現代製造業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 ,合肥都市圈中心城市 ,皖江城市帶核心城市 ,G60科創走廊中心城市。

合肥市地處中國華東地區、江淮之間,環抱巢湖, 總面積11445.1平方公里(含巢湖水面770平方公里),截至2016年末,下轄4個市轄區、4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設有4個開發區 ,城市建成區面積428平方公里 。合肥境內有丘陵崗地、低山殘丘、低洼平原三種地貌,以丘陵崗地為主;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和。

合肥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歷史的古城 ,因東淝河與南淝河均發源於該地而得名 。合肥素有「三國故地,包拯家鄉」之稱 。秦置合肥縣,隋至明清時,合肥一直是廬州府治所,故又稱「廬州」 、又名「廬陽」,境內名勝古迹眾多,如包公祠、李鴻章故居、吳王遺蹤等。合肥還誕生了周瑜、包拯、李鴻章等一批歷史名人。

原因:

從氣象說法來看,每一年最熱的時間段就是7月下旬和8月上旬,俗稱「七下八上」。為什麼這個時間段是最熱的?「罪魁禍首」就是副熱帶高壓。

副熱帶高壓到底是什麼?簡單來說,它就是一個水平範圍非常大的高壓帶,是一個暖性高壓。以北半球為例,整個中緯度太平洋和大西洋都是它的「勢力範圍」,副熱帶高壓附近,盛行下沉氣流,具有增溫效應,被副熱帶高壓控制下的天氣基本格調就是晴熱乾燥。

1.重慶

重慶,簡稱渝或巴, 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西部唯一的直轄市、國家中心城市 、超大城市、國際大都市,長江上游地區的經濟、金融、科創、航運和商貿物流中心, 西部大開發重要的戰略支點、「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重要聯結點以及內陸開放高地; 既以江城、霧都著稱,又以山城揚名。

重慶地處中國內陸西南部,東鄰湖北、湖南,南靠貴州,西接四川,北連陝西。總面積8.24萬平方千米,轄38個區縣(自治縣);2017年常住人口3075.16萬,地區生產總值19500.27億元。 有中國火鍋之都 、中國會展名城 、世界溫泉之都 之稱。

重慶是中國西南地區融貫東西,匯通南北的綜合交通樞紐。其江北機場居中國內陸「十大」空港之一,果園港為渝新歐大通道的起點。 重慶地處盆地東部,地形由南北向長江河谷傾斜,地貌以丘陵、山地為主,其山地佔76%;氣候冬暖春早,夏熱秋涼,長江自西向東橫貫境內,流程679公里。

重慶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189年,宋光宗趙惇先封恭王再即帝位,自詡「雙重喜慶」,重慶由此得名。重慶既是「紅岩精神」起源地,又是巴渝文化發祥地, 「火鍋」、「吊腳樓」等影響深遠;在3000餘年歷史中 ,曾三為國都,四次築城,史稱「巴渝」 ;抗戰時期為國民政府陪都。

原因:

其一,重慶地初北半球,剛好在北回歸線附近,日照猛烈

其二,重慶不能散熱,四面環山,不能想平原地區那樣,經常有風吹過,風能帶著一部分熱量。

其三,重慶水資源豐富,吸熱快,水蒸氣揮發的快,由於重慶的特殊的位子,水蒸氣停留在重慶低空層,水蒸氣在空氣中又吸熱快,也把空氣中的溫度升高了不少。

照理說源源不斷的水蒸氣上升,本來上身到一定高度會積累成雲下雨,但是升高到一定高度,高於了重慶的山脈高度,又被風吹跑了。

重慶城區內,污染也大,粉灰塵也會降低水蒸氣上升的速度,導致氣溫升高。

其四,人類用電、發熱等設備,也增加了局部溫度。

其五,說說那個飽受爭議的水利工程,水平面上升了,使得前面說的幾點不能散熱的的速度成幾何倍數的增加,水桶效應也尤為明顯。

還有就是以前波濤洶湧的長江水可以帶著一部分熱量,現在是處於水庫狀態,基本上沒有波濤洶湧的狀態,水面溫度跟水底溫度相差甚遠,而那個水利工程排出的水確是長江底部的水。沒有達到散熱的效果。

再次,我要特別說明的是,重慶為什麼這麼熱跟這些因素密不可分,日照,地形,水,人為,水利工程,等其他因素

這時候不得不提古人的一句話,天時地利人和,重慶依依佔盡,想不熱都不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恩同學 的精彩文章:

心靈雞湯,經典語錄一句話勵志一生

TAG:小恩同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