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紅一號」衛星成功入軌 他笑著哭了
孫家棟,見證了中國衛星第一次和第一百次發射的航天人。
從1970年到現在,中國航空有80多顆人造衛星,平均每年2顆。其中三分之一的人造衛星都與孫家棟有直接關係。他是我國人造衛星技術和深空探測技術的開創者之一,是我國衛星導航系統的開創者之一,是我國月球探測的主要倡導者和工程領導者之一,是中國通信衛星、氣象衛星、資源探測衛星、北斗導航衛星等第二代應用衛星的工程總師。
耋耄之年的孫家棟最難忘的,便是成功研製出舉世聞名的「東方紅」一號。1967年,黨中央把「兩彈一星」工作提上議事日程。「要有中國人自己的人造衛星,不能像雞蛋那麼大!」這是當時的中央領導人最想看到的。當年夏天,中央組建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由科學家錢學森任院長。當時,從蘇聯歸國的孫家棟正在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一分院從事導彈研究工作。錢學森很早就知道了這位腳踏實地的中年人,也聽說他在蘇聯學習的優秀事迹。很快,由錢學森點將,聶榮臻元帥批准,調孫家棟到新組建的國防部老五院出任衛星總體設計部負責人。「國家需要,我就上!」孫家棟毫不猶豫,輕裝上任。
說輕裝,實際上是指孫家棟在多年學術工作中形成「舉重若輕」的心態:看似重苦千鈞,我自巋然不動。重擔之下,孫家棟很快理清思路,決定分三步走:選人才,定方案,找人拍板。
孫家棟
「衛星要上天,選人是頭等大事。」錢學森曾經說過。於是,孫家棟從搞衛星的需要出發,選來自不同派別的18名技術人員組成「衛星啟動組」,這18人後來被譽為「航天18勇士」。
人選好了,如何開展工作呢?當時,趙九章等人已經寫了長達300頁的衛星研究課題,但還沒完全深入。孫家棟翻著文件,他想起聶元帥的八字方針「盡量簡單,儘快上天」。他決定,不能為文件而文件,更不能在研究上大文章,因為國家等不起。很快,以「上天」為主題,只有30多頁的新方案出爐。
最後一關是找人拍板。因為這是國家大事,需要中央領導簽字確認,可是由於種種原因,當時居然無人敢拍板。孫家棟深知航天事業不能耽擱,他咬牙找到國防科委副主任劉華清,開門見山地說:「劉主任,這事兒現在就你最有發言權。你懂得簽,不懂也得簽,否則沒法做。」劉華清看著孫家棟堅毅的眼神,二話不說在方案書上簽字。
拿到自己給自己下的「軍令狀」,孫家棟沒有絲毫興奮,相反心裡還相當沉重。蘇、美、法等國衛星紛紛上天已成事實,時不待我,我要讓中國的人造衛星儘快升上天。抱著這樣的心態,孫家棟投入到忘我工作中。
一天、兩天;一月、兩月;一年,兩年……1974年4月24日21時34分。重173千克的衛星「東方紅」一號成功升空,此衛星重量相當於蘇、美、法三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的總和,當然不是雞蛋能比的。
東方紅一號
成功永遠屬於守得住寂寞的人。孫家棟清楚認識到,第一顆人造衛星上天,這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自己肩上的擔子還很重,當務之急,心態調整是第一位。一周後的「五一」勞動節夜裡,「東方紅」研究院的18位勇士受邀請到天安門觀禮。作為最大的功臣,由於各種原因,孫家棟卻沒被受邀之列。孫家棟當然沒有計較,,那天晚上,他在天安門廣場為愛人買了一件毛衣,然後平靜地回到家中,調整思路準備投入下一步工作。
繼「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後,孫家棟先後主導和參與了「實踐一號」、「東方紅二號」、「東方紅三號」等衛星的發射工作。每一顆衛星升空,都記載著孫家棟的傳奇故事,這些故事,都永遠記入中國的航空史冊。
由於孫家棟在人造衛星方面的卓越貢獻,國家於1999年授予他「兩彈一星」功勛獎章;2010年1月11日,在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他被評為200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這些,都是對這位奉獻給航天的科學偉人最公正的評價。
作者:魏德勇
※電影《蟻人》的背後,隱藏著哪些真實的科學原理
※強如梅西也會罰失點球,那麼罰進點球到底有多難?
TAG:蝌蚪五線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