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不是「急症」,家長要耐心陪伴幫助孩子安全「斷乳」
青春期是從兒童轉換成成人的心理與生理角色的過渡時期(從精神上脫離父母的心理「斷乳」期),這時的孩子,心理走向獨立意向,求知慾強,想擺脫父母管束,情緒多變而不穩定。尤其是女生,因生理周期的影響,情緒更是陰晴難定,時而開心、時而憂鬱、時而多愁善感,難以捉摸。
青春期心理變化5個階段
1,異性疏遠期:期待同性間的親密,不喜異性。與異性接觸會產生難為情、迴避。
2,嚮往年長異性:對性一知半解的模糊期,尤其成長中缺少父愛或關注的女孩,特別會對成年或年長的異性產生依戀,或對同性中男性特質強的年長女性產生好感。
3,異性渴望期:情竇初開的全面盛開季節,開始喜歡異性、想接近異性、想引起異性對自己的注意。
4,異性狂熱期:對異性有狂熱的佔有慾;建立2種不同的情感,即純友誼和追求初戀;對感情不固定、不專一 ,無法全面考慮面對的困難。
5,浪漫愛情期:可以理性把戀愛與婚姻劃清界限,開始看清對方的缺點,認真思考彼此的未來目標、價值觀、共同點等等,也開始思考與對方是否適合進入婚姻,共同努力創造彼此的家。
自覺已長大,渴望獨立
青春期的孩子身體已發育成熟,自覺自己已足夠「強大」,而實際上心理發育未成熟,沒有足夠的能力去面對挫折,故在生理與心理矛盾中糾結。對女生來說,會變得內向並自我懷疑、愧疚或憂鬱等情緒,更多的是多愁善感,也會迷惑尋找人生定位與意義。他們開始尋求同齡人的支持及尋找共同感,表現為好面子,自尊心強。這階段特別重視同伴關係,也容易受同伴影響(尋找共同感),可能會做一些並非自己意願但同伴認同的事,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如追星、逃學、奇裝異服等等。這些行為並非父母認同,但卻是他們象徵「長大獨立」的指標。
青春期非「急症」,需要耐心陪伴
青春期表現出來的不聽話、叛逆等,是生長激素分泌下所產生的行為,它也是讓青少年更貼近自己去了解自己生命價值的一種途徑,從而重整最棒的自己去面對成長。家中有青春期的孩子,父母得先調整好自己的情緒,用全新的目光去認識熟悉又陌生的孩子。
此階段,作為父母,應對孩子給予充分信任,多陪伴與支持,參與他們的活動,成為孩子的引導者而不是指揮官,並將孩子當成獨立個體,平等對待。給予孩子尊重(尤其在她朋友面前)的同時,還要給孩子適當的自由空間和做決定的權力,讓孩子擁有自己的隱私權(別私自翻開孩子的臉書、電話等)
青春期不是「急症」,不是送急症室馬上就可獲得舒緩解決,它是一段生命過程,是轉換成人的一段生命蛻變。在轉換過程中,需要父母、老師們的耐心陪伴引導,必要時伸手給予支持。
(王小梅)
【我們只提供經專業記者編輯采編的靠譜內容,恭請您在此訂閱,或移步關注大眾衛生報微信公眾號「dzws001」,獲取更多實用健康衛生資訊】
※下午動一動,可以疏通膀胱經,讓陽氣得到升發
※中醫治療有助緩解妊娠嘔吐
TAG:大眾衛生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