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開國皇帝劉秀為何不能成為「千古一帝」?主要原因找到了
原標題:東漢開國皇帝劉秀為何不能成為「千古一帝」?主要原因找到了
東漢開國皇帝光武帝劉秀是一代明君,但人無完人,他一生也之中做出了不少錯事,其中有三件,尤其值得一提,甚至是影響其成為「千古一帝」的關鍵所在。
1、迷信圖讖
圖讖在西漢末東漢初十分盛行,許多人利用圖讖來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比如王莽利用符命圖讖篡漢、公孫述利用符命圖讖稱帝等。
光武帝劉秀認為自己是應驗了《赤伏符》中的讖語「劉秀當為天子」而登上帝位的,因此相信符讖,喜好運用隱語或預言占驗吉凶的圖讖,來解決疑難困惑;他還曾以《赤伏符》文拜王梁為大司空,以讖文拜孫咸為大司馬,因為發生日食而躲到偏殿查找圖讖之書。
建武七年,光武帝與鄭興討論郊祭之事,問:「我想用圖讖來推斷,怎麼樣?」鄭興回答說,我不從事圖讖預言。劉秀聞言怒罵:「你不從事圖讖預言,是認為它不對嗎?」鄭興惶懼,趕緊辯解說:「我未學過圖讖之書,並非認為它不對。」劉秀這才氣消。
鄭興只是惹來一頓怒罵,還算是輕的了,另有一人,曾因勸諫劉秀不要迷信圖讖而丟了性命。
此人就是桓譚,時任給事中。鑒於劉秀喜好圖讖,桓譚上書勸諫劉秀應當聽取正確意見,發揚聖明思想,遵循儒學正道,摒棄圖讖邪說。
劉秀看到桓譚的奏疏,十分不快,適逢朝廷為靈台選址進行討論,光武帝便對桓譚說:「我打算用符讖來決定此事,怎樣?」
桓譚沉默不語,光武帝卻非要桓譚表態不可,雙方僵持了很久,最後桓譚畢竟細胳膊扭不過大腿,只得學鄭興說:「我不讀符讖之書。」
但桓譚顯然沒有鄭興那麼幸運,因為這次光武帝明顯是不依不饒,一定要桓譚說明原因。
這桓譚也是「書獃子」一枚,被劉秀如此一逼,牛勁又起來了,竟然再次極力論說符讖之書不是經典。
光武帝因此大怒,道:「桓譚誹謗聖聖,目無國法,把他帶下去,斬首!」
桓譚叩頭請罪,頭破血流。過了很久,光武帝之怒才告平息,但還是把桓譚調去擔任六安郡丞,結果桓譚在赴任途中病死。
范曄論曰:「桓譚以不善讖流亡,鄭興以遜辭僅免;賈逵能傅會文致,最差貴顯;世主以此論學,悲哉!」
2、逼死韓歆
韓歆性格剛直,說話直爽,毫不避諱,經常搞得光武帝很不高興。
有一次,光武帝在朝會上誦讀自己與隗囂、公孫述往來的書信,頗為自得。韓歆卻當著滿朝文武君臣的面,嘲諷道:「亡國之君皆有才,桀紂亦有才。」搞得光武帝十分沒面子,惱怒不已,恨不得把韓歆當作蟑螂一腳踩死。
建武十五年,韓歆又當著光武帝的面,有根有據地說天下將有嚴重的饑饉荒年出現,勸諫光武帝應親君子遠小人,施行仁政,言辭異常激烈。
光武帝因此大怒,免去韓信大司徒之職,讓他回歸故里。韓歆走後,光武帝仍然不能消氣,又派使者拿著詔書追到韓歆家裡去責備他,韓歆和兒子韓嬰於是全都自殺。
韓歆素有名聲,無罪被光武帝逼死,許多人表示不服。
司馬光對此評論說:「夫切直之言,非人臣之利,乃國家之福也。是以人君日夜求之,唯懼弗得聞。惜乎,以光武之世而韓歆用直諫死,豈不為仁明之累哉!
3、放棄北疆
建武十五年,匈奴侵擾邊疆,州、郡無力禁止,光武帝於是下令遷徙雁門郡、代郡、上谷郡的官民六萬餘人,安置到居庸關、常山關以東,以避開匈奴的騷擾,匈奴左部因此又轉移到邊塞以內居住。
光武帝把雁門郡、代郡、上谷郡的官民把遷徙、安置到居庸關、常山關以東,實際上等於放棄了雁門郡、代郡、上谷郡等地,把這些地方拱手讓給了匈奴。
兩年後,莎車王賢派使者進貢,請求設置都護。光武帝先是賜給莎車王賢西域都護印信綬帶,以及車輛、旗幟、黃金、綿綉。但敦煌太守裴遵上書說:「對於夷狄,不可以授給他們大權,而且這樣做會使其他各國失望。」光武帝於是又下詔收回都護印信、綬帶,改賜給莎車王賢大將軍印信、綬帶。
莎車使者不肯交換,裴遵強行奪回,莎車王賢從此開始怨恨漢朝,扔詐稱是西域都護,向西域各國發送文書。各國從此全都服從、歸附於剎車王。
建武二十一年冬,匈奴進犯上谷、中山,加之莎車王賢日漸驕橫跋扈,想要兼并西域,不斷進攻鄰國,西域各國憂慮恐懼。於是,車師、鄯善、焉耆等十八國同時派他們的王子到洛陽充當人質,奉獻珍寶,請求東漢朝廷庇護。但光武帝卻以中原剛剛安定,北方異族還未順服為由,賞賜他們豐厚的禮物之後,就讓各國人質全都返回。
莎車王賢得知東漢朝廷不會派都護來,於是出兵擊敗鄯善,擊殺龜茲國王。鄯善王安給漢朝上書說:「願意再派王子到洛陽做人質,再次請求漢朝廷派都護。如果漢朝廷不派都護,只能被迫向匈奴屈服。」
光武帝竟回答說:「現在使節和軍隊無力派遣,如果西域各國感到力不從心,東西南北,何去何從,自己選擇。」於是鄯善國、車師國又都歸附匈奴。
後來,匈奴內鬥,分裂為南匈奴和北匈奴,實力大為削弱,南匈奴歸附東漢,北匈奴單于十分驚恐,送回了不少被掠走的漢朝居民,以表示善意。
建武二十七年,北匈奴派使者到武威郡請求和親,歸附東漢。光武帝聽取太子劉庄的意見,告知武威太守不要接待北匈奴使者。
馬武建議出兵,上書說:「匈奴貪圖利益,沒有禮儀和信義,困難時向漢朝叩頭,太平時便侵邊擄掠。如今北匈奴遇到瘟疫,人馬、牲畜病死,又遭旱災、蝗災,赤地千里,疲憊困頓不堪,實力抵不過漢朝的一個郡。萬里之外的垂死性命,懸在陛下之手。福運不會再來,時機容易喪失,難道應當死守斯文道德而放棄武力嗎?現在應當命令將領進駐邊塞,懸以重賞,命高句驪、烏桓、鮮卑進攻北匈奴左翼。如果這樣,北匈奴的滅亡,不過數年之事。我們擔心陛下仁慈恩厚,不忍開戰,而參謀之臣又猶豫不決,使刻石銘記流傳萬代的功業不能在聖明的今世建立!」
但光武帝一方面害怕將領的軍權太大,不易控制;另一方面認為捨棄近處去經營遠方只會勞碌無功,一心擴充地盤只會精疲力盡,只有推廣恩德才會讓國家壯大強盛,斷然拒絕了馬武的出兵建議。
從此,將領們再也不敢建議對北疆用兵,這實際上也就意味著光武帝錯失了消滅北匈奴之良機。此可謂光武帝一生中的最大敗筆,也是阻礙其成為「千古一帝」的主要原因。
※化腐朽為神奇,這才是善於用人的最高境界
※劉秀用兩招,做到戰國四公子、漢武帝、王莽想做卻做不到之事
TAG:至簡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