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談早期胃癌在內鏡下治療——胃黏膜剝離術

談早期胃癌在內鏡下治療——胃黏膜剝離術

隨著內鏡器械的不斷發展,「胃黏膜剝離術」已成為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變的首選治療方法。其治療效果與外科手術一樣,但手術風險比外科明顯減少;術後保留完整的胃,患者生活質量明顯高於外科手術。

先了解一下胃癌的相關知識

胃壁分為:黏膜層、黏膜下層、肌層、漿膜層。

黏膜層,無血管、淋巴管,癌局限於黏膜層時一般不會轉移;黏膜下層,具有豐富的血管、淋巴管,癌組織侵入黏膜下層時就有轉移的可能性了。

【癌的轉移與癌的惡性程度有很大關係。】根據癌組織的惡性程度,分為: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印戒細胞癌。低分化或印戒細胞癌,惡性程度高,容易早期轉移。

早期胃癌:癌組織僅局限於胃黏膜層或黏膜下層,不論有無淋巴結轉移。

早期胃癌的特殊類型:

微小胃癌:病灶直徑≤5 mm的早期胃癌;

小胃癌:病灶直徑5-10 mm的早期胃癌;

原位癌:癌組織局限於黏膜層內的早期胃癌。

內鏡黏膜下剝離術(ESD)

ESD是指利用各種電刀對病變黏膜在內鏡下進行局部剝離的一種內鏡微創技術。該技術可實現較大病變的整塊切除,並提供準確的病理診斷分期。

隨著內鏡器械的不斷發展,ESD已成為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變的首選治療方法。

無合併潰瘍的分化型黏膜內癌、局限於黏膜下層上1/3的早癌,胃黏膜上皮內瘤變(或稱胃黏膜異型增生、不典型增生,是胃癌前病變),可通過胃鏡進行切除。

如胃鏡活檢已確診為低分化型癌、印戒細胞癌或病變深度超過黏膜下層上1/3的早癌,不宜行胃鏡下治療,宜首先胃癌的外科根除性手術。因此,潰瘍型病變一般較深,不宜內鏡下治療。

ESD治療胃的早癌,5年總生存率和5年疾病生存率分別為96.2%~97.1%和100%。其5年生存率與外科手術是一樣的,但手術風險比外科明顯減少;ESD術後保留完整的胃,患者生活質量明顯高於外科手術。

胃癌外科根除性手術:胃大部分或全部切除,再加胃周圍淋巴結清掃。胃切除的多少與胃癌的部位有關,胃遠端部位(胃竇、胃角、胃體下部)的癌可行胃大部分切除術;胃近端部位(賁門、胃底、胃體上部)的癌需行全胃切術。因此外科手術的創傷比內鏡治療明顯要大,手術後遺症大,日本研究人員指出:體重下降是一個重大的胃切除術後綜合征,這大大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尤其全胃切除者,患者會有明顯的反流癥狀。

因此,能行胃鏡下治療者,首先內鏡下胃黏膜下剝離術。

ESD術前確定病變深度、範圍很重要!可以通過普通胃鏡、放大胃鏡、染色胃鏡觀察病變的形態,通過超聲內鏡觀察病變的深度,黏膜下局部注射觀察病變是否抬舉良好,等等多種方式來確定。

但病變深度要等切下來以後,進過病理檢查才能百分之百的肯定它。

ESD另外一個缺點就是不知道淋巴結有沒有轉移。但癌組織僅局限於黏膜層內的不會發生淋巴結轉移;如果病變局限於黏膜下層上1/3的,分化良好的癌一般也不會轉移。

如果病變是低分化、印戒細胞癌,則惡性程度高早期就有轉移的可能,不適合胃鏡下治療;或病變超過粘膜下層上1/3時,需追加外科根除手術,進行淋巴結清掃。

ESD治療風險主要是術中的出血、穿孔,這術中都能處理,由此需轉外科手術者極少。術後遲發出血、穿孔者少見。

胃癌外科手術5年存活率,與胃癌分期相關。早期胃癌,達90%以上;二期胃癌,一般在70%左右;三期,40%;一旦到了四期,那麼5年生存率一般不到10%。所以說「早檢查、早治療」,極其重要!

作者:王伯軍

來源:王伯軍大夫談消化

關注消化界,海量專業知識等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消化界 的精彩文章:

致命腸道殺手
根除Hp,治療新選擇

TAG:消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