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北京暴雨多地積水 故宮靠「千龍吐水」避免「看海」

北京暴雨多地積水 故宮靠「千龍吐水」避免「看海」

這兩天,北京經歷了一波強降雨,多地上演「看海」模式。

社交網站上,北京西二旗、回龍觀一帶是這樣的:

圖自微博

不過,在北京市中心,近600歲的故宮再次躲過雨水侵襲,憑藉古老卻有效的排水系統在暴雨中安然無恙。甚至還出現了只有在暴雨時才能看見的「千龍吐水」景象,引來遊人駐足觀看。

作為古代帝王生活起居的場所,要拿整個北京城與故宮相比可能並不合適,古代和現代對排水的需求也不盡相同,但我們還是能從中學到古人對排水系統的嚴謹規劃。

據中國網此前報道,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介紹稱,故宮的排水系統十分龐大,僅保留至今的古代雨水溝的長度就超過15公里,其中暗溝的長度將近13公里。

「故宮基本採用原有古代雨水系統,主要在原來沒有排水系統的位置修建了新的排水管線,大約佔總量不到10%。」單霽翔說。

雨後故宮 圖自微博@故宮博物院

據介紹,紫禁城建造之初,對排水系統進行了精準測量、精密設計和精細施工。地面順應北京地區地理環境,整體走勢亦呈北高南低、中間高兩邊低,而且略有坡度,為自然排水創造了有利條件,使積水能緩慢排泄。

故宮內的排水溝渠全部通向內金水河,河水匯入52米寬的護城河,護城河又與北京城水系相連。在此基礎上,還設計了主次分明、明暗結合的龐大人工排水網路,疏通各個宮殿院落的排水系統有乾溝、支溝,有明溝、暗溝,有涵洞、流水溝眼等眾多排水設施。

在故宮建築群中,前三殿的排水功能格外引人注目。

太和、中和、保和三殿坐落在8米多高的工字型台基上,台基面積2.5萬平方米,分為三層。在台基四周欄杆底部,有排水的孔洞,每根望柱下還有一個雕琢精美的石龍頭,其口內為鑿通的圓孔,也是主要的排水口。

三層台基共有龍頭1142個,在暴雨時,會呈現「千龍吐水」景象,蔚為壯觀。三台雨水逐層向下流,在台階下有石券涵洞接通乾溝,使流水順利通過,最後排入內金水河。

圖自微博

建造之初工匠的巧妙規劃,加上多年來的妥善養護,讓故宮能安然度過北京的暴雨季節。

網友們紛紛表達對古人工藝的讚美:

不過也有人指出,故宮本身地勢就比較高:

有人則一針見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經濟網 的精彩文章:

法國和克羅埃西亞總統成「落湯雞」,「一把傘」送普京上熱搜
探秘!這個剛成立91天的部門都做了啥?

TAG:中國經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