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戰役,黃百韜為什麼留在原地等待第44軍?原因其實在這裡
在淮海戰役中,國民黨黃百韜第七兵團在碾庄地區被殲滅,為國民黨軍隊全軍覆沒埋下了伏筆,也為蔣介石集團腐朽統治的倒台敲響了喪鐘。有很多人說,黃百韜兵團之所以會被圍殲,最大的原因就是黃百韜在新安鎮原地等待44軍,以至於錯失了撤退的最佳時機。那麼,到底是誰給黃百韜下達了原地等待44軍的命令呢?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
淮海戰役爆發之前,國民黨徐州剿總將部隊分散部署在以徐州為中心的鐵路沿線上,在徐州以東的鐵路沿線,國民黨方面部署了有三股軍事力量,自西向東分別是碾庄地區的李彌第十三兵團、新安鎮地區的黃百韜第七兵團,以及海州和連雲港一帶的國民黨第九綏靖區第44軍。黃百韜曾認為,徐州以東地區與山東解放區距離較近,如果爆發戰事,那麼必定首當其中,而且自己兵團在上述三股軍事力量當中實力最強,極有可能成為首殲目標。
因此,黃百韜在淮海戰役爆發前,就曾給國民黨徐州剿總司令劉峙建議,將部隊向徐州靠攏,以求各部能夠抱成團,避免被分割殲滅。黃百韜還表態說,自己這是為戰事考慮,並不是膽怯想要逃跑。可是劉峙認為,短期內不可能發生戰事,還是維持現狀得好。此後,隨著勢態的發展,大戰一觸即發的跡象越來越明顯,國民黨方面才按照制定的作戰計劃,下令各部隊向徐州收縮。
黃百韜得到撤退命令後,大喜過望,急忙整頓部隊準備即刻向徐州開拔。可是還沒動身,就接到了一個令他吃驚的命令——將國民黨第九綏靖區第44軍劃歸黃百韜兵團建制,並命其在新安鎮地區等待第44軍歸建,待匯合之後再向徐州撤退。也就是說,大戰在即,在各部隊紛紛撤向徐州的情況下,黃百韜還要在原地等待第44軍,這樣必然使得黃百韜兵團呈孤立之勢,增加其被分割包圍的風險。
那麼,到底是誰向黃百韜下達的這個命令呢?有很多人說是劉峙下達的,因為第44軍在連雲港一帶為劉峙做販賣私鹽的勾當,所以劉峙讓黃百韜給第44軍充當保鏢,希望他能安全地把第44軍帶回到徐州。其實,這種說法可信度不高,真正給黃百韜下達的命令的不是別人正是蔣介石。蔣介石認為,第九綏靖區第44軍駐守的海州和連雲港一帶,是國民黨海路交通的樞紐,必定是首殲目標。
基於這個判斷,蔣介石曾命令黃百韜派下轄的第100軍到海州幫助第44軍協防,可是這第100軍走到半路,蔣介石又改變了主意,讓第100軍撤回新安鎮的同時,命第44軍趕緊向黃百韜兵團靠攏,這就有了黃百韜被迫在新安鎮等待第44軍的命令。最終,黃百韜確實等來第44軍,可是撤退的最佳時機已經錯過了,在黃百韜率部勉強渡過運河之後到達碾庄之時,發現自己已經被包圍了。各位讀者,你們說黃百韜兵團全軍覆沒,蔣介石是不是罪魁呢?
※淮海戰役中,為什麼說杜聿明是劉峙的替死鬼?原來是這麼一回事
※平津戰役中,蔣介石和傅作義各有什麼算盤?最終均以失敗而告終
TAG:二十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