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時期,東北屬於明朝的領土還是藩國?
原標題:明朝時期,東北屬於明朝的領土還是藩國?
作者:李晨,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東北的歷史概述
提到東三省我們就會想到東北的黑土地,那裡民風淳樸,物產豐腴。四季分明,夏季是避暑的好去處,冬季又是冰雪的天堂。回顧東北的歷史發展有利於我們對於中華文明的深入了解,也有利於我們增強愛國意識與國防意識。
早在公元前11世紀,周朝典籍中就已記載「肅慎吾北土也(肅慎是滿洲人的祖先)」,公元前2世紀到公元8世紀,分別建立過扶餘國、高句麗國、渤海國等,8世紀以後又分別有遼、金、元、明、清等不同程度的控制著這裡,可見東北的歷史發展也是源遠流長。
如果討論「明朝時期,東北屬於明朝的領土還是藩國?」這一問題,似乎在某一特定歷史時期,討論更有意義,因此全文皆界定於明末時期明朝與後金(大清)政權,這一範疇內進行討論。
國家與領土的概念
現代國家概念的起源來源於西方,是一種舶來品,在東方的中國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中國常常以「老大自居」,不論是政治實力、經濟實力、甚至是地域邊疆,都是周邊小國所無法比擬的。這也就造成古代的中國一直存在著「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概念,這種思想的產生一方面是對自身實力自信的表現,另一方面也很難催生出現代國家與邊疆的概念。與此不同的歐洲則複雜的多,歐洲有一半以上的國家都是城市國家,這也就造成國家的領土面積不大,民族人口單一的結局。在近代戰爭尤其是拿破崙戰爭的刺激下,現代國家的理念被催生並不斷得到加強,最終形成現在的國家概念,這一概念即是民族國家的概念,如果我們用這一概念去衡量明朝時的東北似有幾分不妥,但也有值得探究琢磨之處。首先一個地區稱之為國家要具備如下要素:領土、人民、政府與國際社會的承認。我們會發現努爾哈赤崛起之後,無論是明朝還是後金(包括此後的大清政權)都具備上述四要素,明朝雖已病入膏肓但依然幅員遼闊,控制著龐大的人口與複雜的政府機構,同時也在海外有一定的影響力。後金(大清)政權也同樣具備這些特點,所以如果單純用這一概念套用也可以得出此時東北應該屬於一個獨立的國家,而且發展迅速,似乎還有分咄咄逼人,大有取代明王朝之勢,但這並不符合實際情況。
努爾哈赤畫像
朝貢體系與藩國
我們知道明朝政府與東北地方政權之間的關係十分微妙,當時的明朝在薩爾滸之戰後,已然從攻勢轉為守勢,而後金政權則由守勢變為攻勢,主動侵擾明朝對其挑釁,成為明朝邊患之一,在此過程中也加速了明朝的滅亡。根據目前材料來看似乎可以肯定,明朝實際上是以「他者」的態度對待後金政權,主動承認後金(大清)政權對東北地區的領有權,在被逼無奈下承認了其對等的地位,但與此相反後金包括此後的改國號為清的清太宗皇帝皇太極也不認為東北地區不屬於明朝,而承認東北地區本來就歸屬於明帝國。
所以這種差距的產生也可能與中國前近代、所處的東亞國際關係有關,正如前文所述,在前近代東亞世界,國與國之間的關係並非出於對等狀態,這與中國得實力、勢力的強大有關,當中國所建立的王朝政局穩定、國泰民安、物阜民豐的狀態下,周邊小國就會臣服並承認中國這一「老大」的地位,中國通過建立穩定的朝貢體系來控制東亞世界的和平與發展,「八方開化,九土來王。」正是這一時期狀態的真實反映。
明朝皇帝畫像
而接下來我們需要注意的是東北政權在後金(大清)崛起的過程中,到底是藩國還是附屬國?亦或是獨立的國家?藩國與附屬國很大的區別就在於藩國沒有獨立自主的外交權力,而附屬國實際上是一個獨立的國家,只不過在一定成附上聽從宗主國的調遣與指揮。如果以這一標準衡量,我們似乎也會認為明末時期,當東北地區還處於各個女真部落彼此廝殺,明政府有相對控制力的時候,同時這一地區的首長也由明政府任命時,這一地區就應該屬於藩國,在這一地區有駐軍任命就是有力的證明。但當這一地區逐漸被一強勢政權所統一以後,並開始與明朝分庭抗禮,要求蒙古與朝鮮臣服自己的時候,就不能認為後金(大清)政權還屬於明朝疆域內的一個藩國,而且明朝時期的藩國制度也並非如此,自從朱棣起兵奪國成功之後,就加強了對藩國藩王的監管力度,此時的藩國在明政府時期已然成為一種政治符號,並沒有實際的統治權力。所以即便是認為為藩國也略有欠妥。
松花江夜景
參考文獻:
1.陳英娟:論朝貢體系的平等與和平,哈爾濱學院學報,2018。
2.楊肇中:「天下」與「國家」——論歷史維度中儒家政治思想形塑的兩個向度,政治思想史,2018。
3.王臻:角色認同的轉變與重建:朝鮮王朝與明清封貢關係的變遷,世界歷史,2018。
編輯: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趙培文
歡迎訂閱季我努沙龍!
※「太平天子」創盛世,「蟋蟀皇帝」留話柄
※《順風相送》是本什麼書?對於中國來說為何如此珍貴?
TAG:季我努沙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