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故事 > 釣牛(民間故事)

釣牛(民間故事)

龍井村背靠巍峨的赤嶺,環抱明凈的龍井水庫,是個山清水秀的好地方。村小的馬校長,名悟能。其兄名悟空,當了三十年的村支書。倆人神通廣大,常讓人想起那西天取經的二位師兄。

不過馬校長長得一點不像二師兄,個子高挑,身材削瘦,白面無須,鼻尖嘴闊,慈眉善目,和藹可親。村裡的小孩很喜歡他,碰到都會親切地叫馬老師。別看馬老師長得瘦,食量卻大得驚人。村裡有句順口溜:「馬悟空,吃一桶,馬悟能,吃一盆。」這段順口溜的來由,倒有一段小插曲。

有一次同村人結婚辦喜宴,四鄰八舍趕來慶賀,觥籌交錯,划拳喝酒,好不熱鬧。酒足飯飽之際,年輕氣盛的徐石匠斜眄清瘦的馬老師,聽說他很能吃肉,老不服氣,跳出來要和他比試比試。此時,除了這桌喝酒的,其他酒席的人已走散,好事者端來鄰桌的坨子肉擺在桌上,供他倆比試。坨子肉其實就是紅燒肉,切成四方坨子,每塊一兩左右。斗肉也有規矩,就是讓對方挑。馬老師禮讓三分,讓徐石匠先來。徐石匠毫不客氣,夾一塊最大的遞上。這樣你來我往,一來二去,不知不覺,二十四塊肉囫圇下肚。徐石匠終於招架不住,投箸認輸,用手卡住自己的脖子,欲吐不能。馬老師夾起最後一塊肉,拋進嘴裡像吃炒黃豆一樣,「嘎嘣」下去了,放下筷子,用手抹了抹嘴,連呼「過癮、過癮。」自此,無人膽敢向他挑戰。

悟能老師除了能吃以外,尚能文能武。雖未進過高等學堂,但學富五車,且多才多藝,吹、拉、彈、唱,樣樣精通,又寫得一筆好字,村裡掛滿了他的墨寶。他有六個小孩,帶著老婆孩子耕種十多畝責任田,農活特別多,加上每周六天課,換做別人,就是三頭六臂都會手忙腳亂。但他計劃得當,忙裡偷閒,總能擠出時間來滿足自己的兩大嗜好。

一大嗜好是打獵,主要是打野雞。最佳時節在三到九月,這段時期剛好是禽鳥求偶季節。拖著長尾,油光發亮的野公雞最好打。它們爭先恐後地在野母雞面前展翅欲飛,翩翩起舞,展示自己美妙身材,做夢都想不到背後的獵槍。但是怎樣才能引來這些野雞呢?這就需要養一隻誘雞。誘雞通常是野母雞,從小人工馴化。打獵的時候帶上它,腳上縛一條繩子。讓它到野雞經常出沒的地方「咕咕」啼叫。馬老師就躲在一塊木板後面,木板上插滿了灌木,中間留有三個小孔,兩個用來瞄準,一個用來插槍管。等到獵物出現,馬老師左手拉走誘雞,右手扣動扳機,即大功告成。碰上老師高興,會賞我們兩根長翎毛,那可是頂稀罕的獎賞,可以演一冬的美猴王。

不過打獵不常有,因為誘雞難尋。山上窩裡抓的野雞仔養不熟,大了會飛走。非得撿回野雞蛋混在家雞蛋裡面,由母雞一起孵出,再慢慢喂大,才能馴養。馬老師腰間偶爾掛一隻小竹籠,裡面放著野雞仔,既方便餵食,又利於培養感情。同學們爭先恐後地捉小蝗蟲喂它,不過這美差通常屬於他小兒子。就是如此精心餵養,誘雞有時會夭折,有時遭誤傷。

釣魚倒常有,條件簡單得多。砍幾根毛竹,削尖根部做釣竿,買幾匝魚絲纏在竿上,繫上釣鉤,纏點鉛絲做墜子,再用秫秸段穿插在魚絲上做浮漂,釣竿就成啦。方圓幾十里,水塘、水庫、河流多的是,隨時隨地可垂釣。馬老師是個垂釣高手,鮮有空手而歸。要做到這一點,除了釣術高超以外,還須上知天文,下曉地理,擇機而漁。

這不好時機終於來臨。端午節,大雨下了一天一夜沒歇氣。屋前房後的農田,山前崗後的小溪,大大小小的池塘都漲滿了水,到處渾黃一片。第二天,天空終於被洗得乾乾淨淨,潔白的雲彩高高地掛在瓦藍的天空上,東方還出現一道美麗的七色彩虹,像條巨龍彎腰在桃洪壩飲水。馬老師趕緊抄起全部釣具前往那兒。

桃洪壩是村裡的一個攔河大壩,長五六十米,水深淺不一,淺的地方齊膝蓋,深的地方有幾層樓高。河也不寬,一邊是怪石嶙峋,古木橫生,青藤纏繞,荊棘密布的赤嶺山;一邊是稻花飄香,層層碧浪的良田。此時,河水漫過堤壩,急衝下游,形成極為壯觀的瀑布,發出震耳欲聾的巨響,顯然,這不是下竿的地方。

馬老師沿河上走,來到一棵大樹旁。這是一棵百年古樹,虯莖多枝,橫斜逸出,纏滿枯藤,長滿青苔,掛滿紅布。原來是棵神樹,上面住滿鬼怪,一般人不敢靠近,這地方的魚忒膽大。

穿好餌,三根釣竿依次下水,馬老師端坐在獨腳凳上,目不轉睛地注視著水面。浮子老是順水往下漂,除了幾條手指長的小魚來騷擾外,毫無動靜。真見鬼啦!魚都跑去龍王老子哪兒?

馬老師慢悠悠地抽了四根煙,不知不覺呆了四個鍾。毒辣的太陽立在頭頂,毫不眨眼。汗水順著草帽的繫繩一個勁地往下淌,衣服濕透了,緊貼前胸後背。魚兜還空空如也,難道今天要空手而歸?馬老師瞧了瞧手錶,三根指針重合在一塊。突然,樹底下的浮漂猛地下沉,魚竿跟著被拖動,馬老師本能地用腳踩住魚竿,迅速操起竿子,往上拉,魚竿很快彎成弓形,可那魚卻紋絲不動。

大魚上鉤啦!馬老師很興奮,使勁一拉,「喀嚓」一聲,魚竿揉裂啦,幸虧是竹竿,還連著筋。驚出一聲冷汗,趕緊放棄竿身,扣住竿尖。那魚毫不讓步,背著釣鉤往裡沖,魚線綳得忒緊。匆忙之下手嘴並用取下另外兩根魚絲,三根接成一條,這樣魚線增長二倍,大大地增加了迂迴餘地。魚線綳直啦,就往前松一點,魚線歪斜啦,又拉緊一點。你進我退,你疲我拽。馬老師的手像個繞線錠子翻來覆去轉個不停。這樣來來去去十幾個回合,雙方僵持不下。

好大的魚啊!折騰了半晌,還未見它露身,藏在渾濁的河水裡捉迷藏。馬老師的手掌只剩一圈魚絲啦,那魚還在拚命往外拱,只能聽天由命啰!幸運的是它的速度開始慢下來,一定是累了,試著慢慢拉攏它。可那魚也不是省油的燈,覺得前面是鬼門關,又奮力往中央游。馬老師趕緊松線,讓它三分。

此時背後吹來一陣習習涼風,河面波光粼粼。自己的影子長了一倍,看樣子又過去了一個時辰。草帽不知什麼時候被風吹進河裡,吸足了水,沉了下去。手裡的線忽然輕了許多,那魚在遠處浮出水面,翻了個身,剛露出白花花的大肚皮,又沉了下去。

好大一條王八!龜殼有臉盆那麼大。馬老師釣了一輩子魚,還是大姑娘坐花轎——頭一回見到。手禁不住哆嗦起來,上帝呀!保佑我的魚絲啊!

好一個馬老師,藝高人膽大,雙腳滑入齊腰深的水裡,像拔河一樣一截一截地往身邊拽。那王八也累了,漸漸地被拉攏過來,沒想到距身邊三、五米遠,好像嗅到了什麼危險,竭盡全力掙紮起來,在水中翻上翻下,活蹦亂跳,濺起陣陣水花。馬老師趕緊松線,此時的魚線脆若蟬翼,禁不住半點風吹雨打。

驚喜地是王八折騰一陣以後終於偃旗息鼓。馬老師趕緊趁它休息慢慢地往身邊拉,漸漸靠岸;躡手躡腳像牽牛一樣把它拖到雙腳與河岸之間的縫隙間,使盡全身力氣,雙膝一跪,緊緊地把它擠在河坎上。那王八奮力往外拱,馬老師腳一滑,打了個趔趄,差點兒摔倒,關鍵時刻咬緊牙關,雙手緊緊攫住龜殼,使出吃奶的力氣一把托出水面,摁在河岸上。王八垂死掙扎,轉頭來咬手,無奈被釣線絆住。

馬老師用嘴咬開網兜,把王八塞進去,右手緊緊拽住兜口,一屁股坐在田坎上。摸出煙來想抽一根,發現全濕啦,歇了一陣,才爬起來,收拾傢伙回家。

第二天,馬老師拎著王八進縣城。先在農貿市場轉悠了一圈,打聽到三斤以上的野生王八漲到200元一斤,還有價無市。心裡有底後,馬老師擺出大王八,頓時圍攏瞧熱鬧的人,大家嘖嘖稱奇。

「好傢夥,足足十斤。」一個穿西服的人二話沒說,掏出20張嶄新的「四人頭」,拎起王八就走。馬老師心裡樂開了花,懷揣一年工資,來到鎮上牛市,相中一條大水牛。此牛身高體長,頭大角寬,脖子梗粗,腰圓臀肥,四肢粗壯,健步如飛。

牛老闆開價二千,馬老師也不還價,數完錢,牽起就走。驚呆了牛老闆和圍觀的農民,大家從未見過這麼爽快的。

待明白其中原委,眾人稱羨不已。馬老師釣到大水牛的消息也不脛而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半世紀童話 的精彩文章:

智慧的小螞蟻(小故事)
殺不死的惡魔

TAG:半世紀童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