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艾草香里憶屈原

艾草香里憶屈原

「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千百年來為人們傳誦懷念。

端午節了,門上插上艾草,淡淡的艾草香里,祈福避邪,紀念屈原!

千百年來,汩羅江滔滔的江水奔流不息。推開歷史的長卷,重溫曾經的電光火石,總有一些潮起潮落不曾褪去。總有一些星光璀璨熠熠生輝。在歷史的長河中,千百萬中華兒女像屈原一樣,為了民族的獨立而奔走呼號,不畏生死。

楚江空渺渺,多少中華兒女為了民族的獨立富強而奮不顧身。懷有報國之心的屈原主張改良內政,聯齊抗秦。上官大夫靳尚接受秦國使者張儀的賄賂,阻止楚懷公接受屈原的主張。楚懷王聽信南後鄭袖諂言,屈原遭到放逐。總有一腔熱血,終被現實吞噬的狼藉斑斑。

公元278年,秦國大將白起率兵攻破楚國國都,絕望的屈原,跳入汨羅江自盡。「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艾草萋妻,屈原憂憤而死。

江上的漁夫和岸上的百姓,聽說屈原投江自盡,紛紛劃著船,打撈屈原的屍體(這種習俗演變成賽龍舟)。百姓們紛紛拿出家中的雞蛋,粽子投入江中,讓魚兒有吃的就不去咬屈原的屍身。郎中拿出雄黃江倒入江中藥暈蛟龍水獸。

沒多久水面上浮起了一條昏暈的蛟龍,龍鬚上還沾看一片屈原的衣襟。人們把這條惡龍拉上岸,抽了筋,然後把龍筋纏繞在孩子們的手上,腳上,脖子上,又用雄黃酒抹七竅,使那些毒蛇害蟲都不敢來傷害他們。

從此,端午節,門上插艾草,賽龍舟,吃棕子,佩香囊,脖子,手腕,腳腕上戴花花繩,小孩子戴五毒肚兜,都成為一種端午節的習俗!

抗戰時期,郭沫若的歷史劇《屈原》在重慶上演,萬人空巷,激發了人們的抗戰熱情和鬥志!

又是一年端午時,汨羅江滔滔的江水沖刷去了多少歷史的塵埃,只有那長衣飄飄,倚劍獨立的屈原,站在那艾草萋萋的江邊獨自徘徊,一篇《離騷》道出多少辛酸,一曲《天問》向天而歌。最後縱身一躍,把滿腔的熱淚流進大海,只為那「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飄過的歲月 的精彩文章:

TAG:雲飄過的歲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