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歷史證明,「愚蠢者」名垂青史,聰明者卻被風吹雨打去

歷史證明,「愚蠢者」名垂青史,聰明者卻被風吹雨打去

故事一:春秋末期,晉國執政智伯瑤想削弱韓、趙、魏三家的實力。相出了一條計策,偽托晉侯之命,令韓、趙、魏三家各獻萬戶之邑給公室。若三家從命割地,智氏就能坐收三萬戶之邑,更加強大,而韓、趙、魏三家就會被削弱。若有不聽從者,就以晉侯之命,率大軍除滅之。

於是,智伯先派人對韓氏講:「為使晉國復興,我們四卿家族各拿出萬戶之邑以強公室。」 韓氏宗主--韓虎想拒絕,其家臣段規勸道:「智伯貪而無厭,假君命以削吾地。若用兵,是抗君也,彼將藉以罪我,不如與之。彼得吾地,必又求之於趙、魏。趙魏不從,必相攻擊,吾得安坐而觀其勝負。」韓虎採納了段規的建議,便割了萬戶之邑給智氏。

智伯又如法炮製,向魏氏索取萬戶之邑,魏氏當然也不缺乏聰明人,出於跟韓氏同樣的心思,也割了萬戶之邑給智氏。智伯接連嘗到了甜頭,便又向趙氏索取萬戶之邑,卻碰上了釘子,遭到了趙氏宗主--趙襄子(趙毋恤)的拒絕。趙襄子的「愚蠢」迎來了智氏、韓氏、魏氏三家大軍的征討。趙氏退守晉陽城,被困三年。可就在晉陽城旦夕可破之際,趙氏私下派人與韓、魏和談,反攻智氏。最終,韓趙魏三家共滅智氏,奠定了三家分晉的態勢。

若當初趙襄子也跟韓氏、魏氏同樣聰明,智伯的計策也許就得逞了。可偏偏是趙襄子的這位「愚蠢者」成為了後人心目中的英主。

故事二:秦末之際,章邯大軍圍趙,趙國之勢危如累卵。可是,各諸侯雖都派出大軍救趙,卻都作壁上觀,妄想坐山觀虎鬥。結果,也是遇上了項羽這「愚蠢者」,才破了秦軍。倘若項羽也像宋義等人一樣聰明,秦朝的江山或許也真能傳萬世了。可偏是項羽這「愚蠢者」卻成了中國人心目中不可逾越的悲情英雄。

故事三:漢末之際,袁紹會盟諸侯聯軍討董,聰明的諸侯都出工不出力,以保存自身實力。卻也只有孫堅與曹操這兩位「愚蠢者」把討董大業當真。可是,到後來天下三分,曹氏、孫氏都能各占其一。而當初那些想保存自身實力的聰明諸侯們卻早被歷史的大浪淹埋了。

戰國時期,山東六國曾下了多少決心,合縱了多少次,可當來到函谷關前,都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你推推我,我推推你。結果呢?有多少次躊躇滿志就換來多少次蜷縮不前,當糧食吃盡時,大家也就各回各家。而此時秦軍出關就像砍瓜切菜一樣追殺六國軍隊,逃回家的各諸侯,紛紛向秦人獻上城池、財物以獻媚,只央求秦國不先攻打自己。倘如此時期出幾位「愚蠢者」,秦國統一天下或許就沒那麼輕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聞知社 的精彩文章:

天龍八部,四大惡人皆有可憫之處,另有四人更實至名歸
他是富翁的代名詞,富甲天下卻被活活餓死

TAG:歷史聞知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