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017年的15本好書

2017年的15本好書

時隔一年才來更新這個公眾號,不想嘮嘮叨叨說太多廢話,只想安安靜靜地分享幾本2017年讀過的好書。每年的書單回顧,這大概是唯一一件自己能夠堅持下來的事情吧。

第一本:《妹方》

2017年的第一本書,沒想到用一本非常具有文藝性的書開了年。《妹方》是一部非線性的長篇小說,又像雜文又像筆記又像回憶錄,看似是一部關於幾個在湯溪生活的人的坎坷人生,卻又是萬年妹方人的精神信仰與抗日戰爭,民國,文革和現代社會的各種穿插穿越,時而是描寫虛無的神靈,時而又是現實在你我身邊發生的生活。儘管有時候我是跟不上作者的腦迴路,但是讀完以後卻深深理解他「人以他的故鄉為舟,駛抵心的歸宿」的心靈寄託。生活在混亂嘈雜的現代社會中的都市人,又有幾個不在懷念故鄉的「純粹」呢?

第二本:《離經叛道》

我覺得這本書的譯名有很大問題,其實書中更多講述的是在創新的道路上,有些大家認為的創新條件並不一定是對的,比如:在尋找創造性解決方案或者創業的過程中,趨於保守或經驗豐富的人反而更容易成功;適當的拖延有利於發揮創造力;沒事多干點閑事或者培養其他興趣愛好,一定會幫助你更好完成現有工作等等……裡面有些小故事還是很有意思的,值得一讀。

第三本:《費馬大定理》

這本書跟跨越三個世紀的費馬大定理的論證過程有關。雖然講的是有史以來最難的數學問題之一,但整本書並沒有生澀難懂的數學理論,反而是我讀到現在,覺得最有意思最具有閱讀性的專科歷史書籍。作者是參與了BBC費馬大定理紀錄片的科學記者,整本書基本上是以費馬大定理的論證過程作為主軸,講述了跨越幾個世紀的數學史,塑造了很多各具獨特性格的數學家們 - 把數學變成宗教派別的畢達哥拉斯,用數學解決宗教問題的歐拉,傲嬌又絕頂聰明樂意嘲諷專業數學家的斜杠青年費馬,幾乎改變數學歷史的哲學家羅素,閉門近10年孤獨挑戰費馬大定理的懷爾斯...這本書改編成好萊塢劇本的話,一定會比《模擬遊戲》好看!

第四本:《燭燼》

匈牙利作家馬洛伊山多爾的一部短篇小說,講述了一個大約是100多年前兩個男人之間的故事。放在當下背景的話,大約就是一個紅三代男孩,跟一個來自都市小中產家庭的男孩,同時進入了貴族學校,雖然自此兩人看上去成了一輩子的好基友,然而卻因為家庭背景的不同,雖同在一個屋檐下,內心深處卻彼此越走越遠,最終男人間的友情,以41年的背叛和消失作為終結。整部小說主要以紅三代的大量對話和內心獨白為主去敘述故事,看著他描述著自己對另外一個男孩的真情實意,我真的以為這是部耽美小說... 不過也因為內心獨白太多,所以代入感不強,草草讀完就算了。

第五本:《禪的行囊》

《空谷幽蘭》的作者寫的另外一本關於禪宗佛教在中國的書,其實更像是一篇美國人以禪宗為主題的中國遊記。在作者遊歷中國眾多佛教寺院的同時,穿插著描述了一下各地的風土人情,以及佛教在中國的發展史和故事。不過,雖然裡面沒有講太過高深的禪宗,但還是一本需要靜下心來才能看下去的書。

第六本:《痛點》(Small Data)

世界品牌營銷首屈一指的大師馬丁· 林斯特龍最新出的一本書,Small Data,中文翻譯叫做《痛點》。主要就是講對應於大數據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切勿任何事情都要靠大數據去判斷結論,因為大數據往往是行為數據,揭示的更多是現象和結果,要想挖掘背後的洞察或者痛點,還是要靠田野觀察實際的細節和衝突點,比如大數據告訴樂高做積木沒前途,而一個11歲小孩的破球鞋卻讓樂高起死回生。這本書因為比較新,所以很多案例都是最近發生的,然後又延續馬丁寫書一向的風格,各種他實際工作中的案例和經驗,所以可讀性很強,一些案例的啟發性也很強,非常值得一讀。

第七本:《屏幕上的聰明決策》

這本書主要是在講數字時代,人們的生活因為屏幕而更加便利,但屏幕卻也著實影響人們的生活決策的。比如,在屏幕上人們更容易誤讀和忽略關鍵內容,更加沒有耐心;屏幕使人更容易做出逾越自己道德範疇的行為,通過屏幕更容易點購熱量更大的食物,最終屏幕更容易使人做出不合理的判斷和決策。當然這本書里也講了不少如何避免這些問題的方法。顯然互聯網行業和從事digital傳播的讀者,會從中得到一些有意思的啟發。作為普通讀者,就是讓自己明白,別落入屏幕里的圈套!

第八本:《優秀的綿羊》

在常春藤大學裡浸淫了24年的前耶魯大學終身教授寫的一本痛斥美國精英教育的書。《優秀的綿羊》顧名思義,作者認為美國現在的頂尖大學只能培養出優秀的簡歷和看上去高智商的完美領導者,卻完全丟失了教育的本來意義,在讓這些優秀的學生順理成章的變成律師華爾街寵兒政客時,卻沒有教會他們如何去探索人生的意義。「教育,是當你忘記了所學的一切之後所存活下來的那一部分。」讀完之後,可以沉下心來思考一下,究竟是做一個簡歷優秀的軀殼?還是做一個內心世界豐富懂得探索自我價值的有趣靈魂?

第九本:《真實的虛構》

被機核網安利的知乎一小時系列。這本書在有限的篇幅里,介紹了飽讀歷史的喬治馬丁老爺子,在構架《權利的遊戲》世界時哪些細節和故事,是借鑒現實世界中的故事。比如權力遊戲的整個大陸地圖,其實就是英倫三島地圖的轉向加擴大;整個小說,都是馬丁老爺子受英國歷史上著名的「玫瑰戰爭」啟發;小說里每個家族和王國,其實都有現實世界中的比對國家;瑟曦和大麻雀的之爭,也是跟歐洲歷史上的多次王權與神權之爭相似...真實的歷史,還能預示出小說最終結尾的走向。因為內容短淺,又跟《權力的遊戲》很多細節和故事掛鉤,非常適合地鐵時間閱讀。

第十本:《不可消失的門店》

講述在電商橫行的時代,人所處的地理環境和線下行為是如何影響線上行為的,比如生活在社區屬性強的區域里的人們,即使在做線上購物的時候,也極容易受到鄰里的影響。作者大衛· 貝爾是沃頓商學院的教授,同時也是一名出色的天使投資人,可以說是學術+實踐兩強的專家,所以這本書既有一些學術研究的基礎,也有大量實際案例。我覺得零售行業和電商從業者都可以讀一讀,讀完之後大概就能理解馬爸爸和奶茶東為什麼現在如此重視實體零售渠道了,不是誰取代誰的問題,而是兩者一個都不能少。

第十一本:《時間簡史》

我只能說有時候這個逼不能亂裝,帶著已經忘乾淨的物理知識,硬啃了很久才硬著頭皮讀完,結果只能承認自己基本上沒看懂...只是大概明白了漫威的多元宇宙不是瞎掰的,Instella裡面人掉進黑洞里的狀態也不是扯淡的……就權當是拓展空間思維的吧,只是希望自己的腦洞也能像蟲洞一樣,能變成跨越問題的捷徑。

第十二本:《上癮》(Hooked)

這本書中文叫做《上癮》,整本書都是在講如何打造一款能讓消費者不離手的產品。但是作者從神經科學、人機交互、心理學等多個領域內探索,告訴大家怎樣才能讓消費者對你的產品產生上癮的癥狀。這本書可以結合《習慣的力量》一起看,基本上就是一本在講科學理論基礎,一本在講理論在互聯網產品中的實踐應用。這本書全篇就問了一個很棒的問題,每一個做產品或者創業的人都應該問問自己,「Are we building a vitamin or painkiller?」至於答案是什麼,看完書之後自然就明白了。

第十三本書:《鹽糖脂》

普利策獎獲得者,調查記者邁克爾·莫斯的《鹽糖脂》。這本書通過非常細緻的考證和調查,揭露了美國食品加工業如何利用鹽、糖和脂肪三大最普通也是最核心的秘密武器操縱消費者對加工食品的慾望,基本上也是一本美國食品工業的發展史,非常值得一讀。讀完之後你就會深刻的認識到加工食品沒有一樣是可以吃的...因為鹽糖脂不僅僅只是用來調味的,隨著生物化學技術的進步,這三樣東西可以用來掩蓋加工食品不良的味道,增加口感,改變化學合成物的性狀,改變加工食品的顏色和質感等等...更重要的,這三樣都是人體天生就會「上癮」的東西:人天生對糖有個「極樂點」;人的大腦對脂肪沒有免疫力和警示,可以無限制的獲取;而鹽雖然人不一定喜歡吃,但是鹽的確可以讓大腦產生興奮感...做了這麼多年快消品,第一次意識到快消品給消費者帶來的問題遠超乎自己的想像。

第十四本:《神的九十億個名字》

20年前的一本科幻小說短篇集,每篇故事都是短小精悍,卻到最後都能留一下一片遐想。有時候挺喜歡讀以前的科幻故事,看看在科技尚未到如此發達的過往,人們幻想中的21世紀到底是個什麼樣子,然後再對比一下現在實際的生活,也是很有意思的事情。

第十五本:《規則顛覆者》

BCG日本前總裁內田和成的一本關於創新的書。說實話,內容沒有我想像中那麼好,裡面有些不錯的創新模型,能給人新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但是因為案例都停止在2014年,那個時候GoPro還是如日中天,任天堂還在被手游和PS4夾擊...所以適用性值得考量。暫且把這本書當作日本企業創新的案例集去看看還是可以的。

2017年的這十五本書中,如果推薦三本必須要讀的話,那就牆裂推薦《費馬大定理》、《優秀的綿羊》和《鹽糖脂》,一本出乎意料的故事性特別精彩,一本具備顛覆性的思考,最後一本則是直接顛覆了生活認知。。。

最後的最後,推薦大家看一部紀錄片,獲得過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的《尋找小糖人》。這是一部無與倫比的紀錄片,不管是故事本身,還是拍攝紀錄片的整個過程,都給人帶來太大的鼓舞和感動。神秘的身世,驚人的轉折,平凡的人生,懷抱夢想,不卑不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棍姐有話說 的精彩文章:

TAG:棍姐有話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