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親情記 婆婆的故事

親情記 婆婆的故事

在我們老家,是管奶奶叫「婆婆」的。小時候,每當用軟糯的鄉音向婆婆撒嬌時,我的要求總能得到滿足,「婆婆,我還能吃塊糖果嗎」「婆婆,就讓我再玩一會兒吧」……

婆婆講的故事有很多,到現在我還記得幾個,而今天我想寫寫我和婆婆的故事。

圖中為我和婆婆

「滿山尋我吃飯的是你 跌倒將我扶起的是你 那回不去的童年是你」

上幼兒園的時候,父母工作忙,婆婆就從老家過來照顧我的衣食起居。記憶里,婆婆騎著自行車哼著小曲,而我坐在后座的小筐里,搖搖晃晃地走在上下學的路上,時間就這樣悄悄地溜走了,那時候還覺得時間走得很慢,恨不得插著翅膀飛著長大。

後來,爹爹(爺爺)身體不好加上老家還有田地要顧及,婆婆就很少來城裡了,只有父母出差的時候才會來幫著照顧我。在婆婆小住的那段時間裡,黃昏時屋頂總有炊煙,床頭總有乾淨的換洗衣物。剛上小學的我,正是表達欲旺盛的時候,每天放學後總會跟婆婆喋喋不休地講著學校里的新鮮事兒。她就坐在那兒靜靜聽著,也不打斷我,手裡做著針線活,總是被我逗笑。我時不時看向婆婆手中的繡花鞋墊,鞋墊上的花和蝴蝶相互吸引,結成一對對,一閃一閃的五色線,後來蝴蝶落下,便和婆婆的心意一起伴著我。

長時間生活在鄉下的婆婆,與城裡的生活和「規矩」總是顯得格格不入。因為從小日子過得拮据,婆婆不會放過任何的剩飯剩菜,任爸爸念叨多少次,婆婆依舊會「固執」地解決那些飯菜。對於我不節約用電的行為,婆婆也是耿耿於懷,因為我總是「走哪亮哪」,這時婆婆就會不厭其煩地跟在我身後關燈,漸漸地後來沒了婆婆的提醒,我也記著要「人走燈滅」。

人總是會不斷向新的生活方式和習慣妥協,我在學著省電的同時,婆婆也在慢慢適應城裡的生活,她開始學著用電話,努力記著家裡人的號碼,經常出門參加樓下老人們的牌局。有一次,婆婆不知從哪裡找來我淘汰掉的圓珠筆,翻出幾張舊報紙攤在我面前,「雨啊,你快教我寫寫自己的名字」,我恍惚地一怔,猛然間記起婆婆是不識字的。一個年近花甲的老人,就像一個剛入學的孩子,眼神中透著堅定,帶著渾身的拼勁一筆一划地臨摹著,原來那天她也開始學著與這個新新世界握手言和。

「你可得多識字,好好讀書,識字多了就能走得更遠,婆婆這是當了一輩子文盲了……」

婆婆每次都會語重心長地在我面前念叨,帶著一些她對讀書識字的美好期待。後來我也識了好多字,依然沒有確定更遠的地方在哪裡,只是婆婆也年紀大了,不能再給我答案。

圖中為我和婆婆

「奶奶為我做了件衣服 不敢穿出去怕弄髒 柜上盒子里總有糖果 我哭的時候就給我一顆」

我打小愛看電視,寫作業也得把電視打開聽聲。婆婆也愛和我一塊看,她有時候會比我還投入,看到緊張時刻,她會身體前傾,雙拳緊握,大氣都不敢出一口。如果女主人公被欺負、受委屈,她便會正義感十足開始數落那些「壞人」,就差跳進屏幕里和那些人大幹一場。

婆婆最喜歡的電視角色應該是「小燕子」了(這和湖南衛視一到暑假就開始重播《還珠格格》應該是有點關係的),以致於現在但凡在電視里看到一個大眼睛漂亮女演員,婆婆就會問:「這是燕子不?」

現在想想,小燕子那愛熱鬧的性子,嫉惡如仇、愛憎分明的正義感還真跟我家婆婆有點像。

除了《還珠格格》,婆婆最喜歡看的就是戲曲頻道了。只要有人唱,她就聽,《紅燈記》《群英會》《天仙配》我總跟著她聽,那些詞我也都認得,可是它們拼在一起到底講了什麼樣的故事,悲悲喜喜,當時都不大明白,只能跟著聽個調調。

婆婆不僅喜歡聽,她還自己唱。在我們老家,有一種傳統的民間習俗舞蹈叫「採蓮船」。每逢春節,採蓮船就會去每家每戶拜年、問好、送祝福,而我婆婆飾演的就是那個「頂船的女子」。當鑼鼓家什響起,玩船開始,她就會在船內摹擬採蓮船行進的各種姿態。印象里我沒怎麼看過婆婆表演,可是她每次表演回來的興奮滿足我總能感受到。

「老」這個字,年紀沒到的時候總是掛在嘴邊開玩笑,等真的到了時間,誰也不願去提及。就好像是釘到一半的釘子,當真的說出口時,就變成了板上釘釘的事情了。

「媽,您年紀也大了,就別再出去跳了,身體會吃不消的。」

婆婆的表演活動在我父親的多次勸阻下,也就停止了。喜歡的東西當然願意一直做下去,人老了卻也還是渴望著一方舞台。我想婆婆的心情就跟我當初因為學習壓力放棄舞蹈是一樣的吧,不舍卻又無奈。

「千萬記得天涯有人在等你 路程再多遙遠不要不回來」

那時,時間對所有人都是靜止的。現在,時間對所有人都是如梭的。

大概是從婆婆那次住院起,我倆真正在一塊生活的時間就少了。進入初中學業開始繁忙,就沒法常回老家看望婆婆,沒想到再次長時間的相處卻是因為婆婆病了。婆婆住院的那段日子,我只要有空就去醫院陪她,我們還會一起看電視,我照常嘰嘰喳喳地聊著學校里的事兒。

長大彷彿就是一瞬間的事情,就好像是過年的時候再也無法沒心沒肺地和小夥伴玩過家家,也開始在意親戚們家長里短的話語。我像一顆小樹在長高,長壯實,而婆婆卻像一顆老樹,在慢慢地彎下腰。自從去了北方上大學,回老家的次數就屈指可數,和婆婆相處的時間也少之又少。只有一年一度,老屋裡頭的燈光特別燦亮,人聲特別喧嘩,進出雜沓數日,婆婆準備著豐盛的食物,給歸來的孩子們,然後屋內又歸於沉寂。而留在裡面的人,體態漸孱弱,步履漸蹣跚,屋內愈來愈靜,只聽得見牆上滴答的聲音。

「死亡並不是真正的告別 忘卻才是」

那天看完《尋夢環遊記》,我哭得稀里嘩啦。立馬我就撥通了婆婆的電話,電話那端的婆婆完全沒想到我會打過去,又驚又喜,說話的聲音都有些顫抖。

「雨啊,吃飯沒?」

「都這個點了,我當然吃了呀!」

「怎麼樣,在那邊還過得習慣嗎?」

「恩,都很好。」

「婆婆嘴笨也不知道講些啥,你要在那好好學,好好吃飯,好好照顧自己……」

「恩,你和爹爹(爺爺)也是,你們都要注意身體。」

長大後的每次見面,婆婆總是這幾個問題問我,抵不過時間和距離的相隔,我們之間的相處多了一些沉默,婆婆也會念叨說自己嘴笨不知道跟我聊些什麼。沒關係啊,哪怕就是靜靜地坐著陪你我也開心。就像今天,我就想聽聽你的聲音,多希望就靜靜地坐在你身邊。

圖攝於2018年1月

來上學的前兩天,正好是婆婆七十大壽,合影的時候找了好久都沒看到婆婆的身影。原來她為了我們回城能帶點新鮮的蔬菜,還冒著雨在菜園裡忙活。

那天,雨下得好大,園子里的老樹抽出了新芽,綴著一顆顆雨珠,而婆婆好像真的老了。

同學評議

突然想起我的老家管奶奶也叫「婆婆」。鄉音總是讓人倍感親切,尤其是身在遠方,一兩個熟悉的音調都足以讓人惆悵許久。上大學以後才發現自己原來拼了命想要逃離的那個地方才是永遠割捨不掉的歸宿,浪跡天涯不過是個不羈而又美好的夢想。

柏煒彤

作者刻畫人物十分成功,人物形象飽滿、生動。和藹可親的婆婆與活潑可愛的「我」構成了一幅溫馨的畫面,彷彿把我帶回了童年。有婆婆陪伴的時光是那樣的美好,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我們越來越大,走得越來越遠。由於各種原因,我們陪她們的時間越來越少,甚至會忘記,在遙遠的地方,有一個人還在牽掛著你。「死亡不是真正的告別,忘卻才是。」作者的這篇文章給我很多啟示,多陪陪那些陪我們長大的人,哪怕是靜靜地坐著也好。

陳曉雲

婆婆的故事,都是些瑣碎的小事。但對於作者來說,這些記憶和感情一樣珍貴。

在這些記憶的片段中,我們看到的是作者的成長,是親情的珍貴。「婆婆好像真的老了」,一句平淡的敘述,卻能讓我切實體會到作者伴隨成長而來的悲傷與無奈。平實的文字背後表達的是作者細膩的情感,事實上這也道出了我們這一輩人成長過程的真實感受,因此在閱讀全文時我們也會感同身受。

儘管有很多的情感是用文字無法表達的,但不可否認文字有時也可以替我們表達很多。作者並沒有寫得多麼華麗,但每個字、每句話流露出的真情實感都能讓人切身感受,這也是文字的力量。

尹尚

那些溫馨的日常,那些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是記憶中最珍貴的寶藏。時光的流逝對我們來說可以是成長,對於她來說卻是衰老,行雲流水中透露出來的是愛與不舍。這也勾起了我的回憶,只可惜我的婆婆早已定格在回憶中。

何蕊成

作者用溫柔細膩的筆調緩緩為我們講述她與婆婆的故事,用一個個微小的生活細節表現婆婆對「我」的愛。努力識字的婆婆、正義感十足的婆婆、表演「採蓮船」的婆婆、住院的婆婆、在菜園裡忙活的婆婆,這些形象一一呈現在我們面前,極具畫面感,也從中感受到作者對婆婆的眷戀之情。結尾處對話的描寫,平淡之中流露了太多,那些想說卻不知如何表達的話深深藏在心裡,最後化為一句簡簡單單的問候。雖然與婆婆隔得遠,但能多幾次電話對婆婆來說或許是最好的禮物,距離和時間都不足以沖淡親情和愛意。

鄧潔茹

文 | 姚絲雨

圖 | 姚絲雨

頭尾圖 | 李浩宇

校對 |姚絲雨

編輯 | 姚絲雨

《山大南路27號》總編輯 | 周樹雨

本文系「山大南路27號」原創,轉載請聯繫授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山大南路27號 的精彩文章:

中國式母女關係

TAG:山大南路27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