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重大政策變化!央行、銀保監會二連擊,到底發生了什麼?

重大政策變化!央行、銀保監會二連擊,到底發生了什麼?

來源:華爾街見聞(ID:wallstreetcn),文中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

01

央行、銀保監會政策出現重大變化

7月18日晚間,一下子出來兩個大新聞:

新聞一:華爾街見聞獲悉,多家一級交易商接到通知,央行本月可對一級交易商額外給予MLF資金,用於支持貸款投放和信用債投資。

據了解,央行允許交易商較月初報送貸款額度外的多增部分給予1:1配MLF資金,並要求多增部分為普通貸款。對AA+以下的新增信用債投資要求,也有適當的放寬,AA信用債成交較以前變得活躍。

新聞二:銀保監會官網發布了《銀保監會召開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 做好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融資服務座談會》的消息。

消息稱,7月17日郭樹清赴中行調研並召開多家銀行參加的座談會,就銀行業加大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融資服務力度情況進行調研督導。

會議提出,大中型銀行要充分發揮「頭雁」效應,加大信貸投放力度,合理確定普惠型小微貸款價格,帶動銀行業金融機構小微企業實際貸款利率明顯下降。

券商中國報道稱,央行和銀保監會的消息,一個是從資金量上「放水」,要求銀行加大對貸款和信用債的投放,特別是提到按照1:2給予MLF資金,用以增配以民企為主的低評級信用債;另一個則是從資金的價格方面,要求銀行加大信貸投放力度,帶動小微企業貸款利率明顯下降。

02

政策二連擊,核心目的是什麼?

2018年以來,信用緊縮政策導致企業融資條件大幅惡化,大量信用風險暴露事件集中爆發。

中信證券明明研究團隊認為,目前經濟的核心矛盾去槓桿政策卓有成效,但各類風險的暴露臨近閥值。

人民大學客座教授鄧海清指出,央行和銀保監會再次重磅政策襲來,2018年以來「寬貨幣+緊信用」的政策組合或將再次迎來政策巨變,2018年下半年大概率呈現「寬貨幣+寬信用」的雙寬政策組合。

為了防止「緊信用」政策對經濟進一步損害,央行和銀保監會同時出台重磅政策支持「寬信用」,一方面,2018年下半年「寬信用」政策將有助於緩解當前社融收縮的不利局面;

另一方面,央行額外MLF資金支持信用債投資,將起到結構性的信用支持效果,對於緩解當前信用風險有積極意義。

國信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王劍表示,目前我們所處的背景,是銀行信用行為的收縮,導致信用風險暴露。眼下最重要的事,就是想盡一切辦法,恢復銀行的信用投放,防止陷入金融正反饋。救企業,就是救銀行自己。

監管政策立竿見影,今年以來社融中的委託貸款、信託貸款(都是非標的常用通道)應聲倒地。當然,這也是監管取得成效的體現,政策主要針對的是城投,但很多其他企業也被誤傷。

信用收縮,最大的後果是很多原本靠借新還舊續命的企業,一旦再融資斷掉,瞬間就會違約,然後是銀行發生壞賬。緊接著,銀行在壞賬的恐懼下繼續收縮信用,然後更多企業開始違約,然後銀行更多壞賬……這就是可怕的金融正反饋,最後是系統性風險。

這次央行、銀保監同時採取措施,從多個角度推進銀行信用投放的能力和意願,力圖恢復銀行體系的信用投放功能,防止過多企業出現因再融資斷裂而違約,進而危及銀行自身和宏觀經濟。

這些措施,多多少少還是有一定效果的,尤其是對銀行投放的基礎貨幣支持,無疑是真金白銀的幫助。但也不可能指望馬上就成效非常顯著,改變銀行主觀上投小微的意願和能力,依然需要一定的培育建設。尤其是銀行對風險的懼怕,可能仍然會成為主要障礙。

03

央行會為信用風險兜底嗎?

人民大學客座教授鄧海清認為,央行此次對於信用債的支持僅限於流動性層面,而且是通過獎勵的方式,而不是一刀切的行政式的手段,更不意味著央行為信用風險兜底。

關於此次央行對於信用債投資的支持,需要明確的是,該政策並不意味著「央行對信用風險進行擔保」,而只是央行作出的給與額外MLF資金的政策激勵,換言之,如果出現違約事件,基本上不存在央行對違約部分進行兌付的可能。

該政策的核心目的,是鼓勵銀行將流動性用於信用債投資,但究竟是否投資,投資多少,信用風險與收益之間如何取捨,取決於各家銀行自己。如果信用風險識別能力強,則可以多買信用債,而如果更怕踩雷風險,則可以少買。

鼓勵銀行表內認購AA+與AA的代價有多大?中信證券明明研究團隊表示,托底對於銀行系統資金的佔用與代價不大。

我們計算,銀行系統邊際上貢獻200~300億的新增信用債認購,便可以拖住目前清淡的一級與羸弱的二級,而平坦到5家大行與12家股份制銀行,每家每月僅需要邊際付出15億左右資金,可謂性價比十分之高,所以不存在銀行沒錢參與的問題。

明明研究團隊還認為,中低等級債券收益率可觀,風險低於中小微企業信貸,納入MLF合格質押品,性價比也並不低。債券品種不區分城投債還是產業債,只是強調不能是金融企業發行的債券,我們認為既支持了城投流動性,也支持了民營企業流動性,可謂一箭雙鵰。

04

債券牛市進入下半場?

對於債券市場,人民大學客座教授鄧海清認為,債券牛市有望進入牛市下半場。在下半場的牛市行情中,債市不再僅僅是利率債的單邊行情,而是「利率債+信用債」的普漲行情。

該政策意圖,在於無風險利率低位的前提下,希望信用利差能夠收斂;為了有效降低中小微企業融資成本,更需要保證銀行流動性合理充裕、無風險利率下行,市場擔憂的所謂「貨幣政策轉緊」、「資金面重新緊張」將不可能發生,這意味著,利率債牛市的根基將更加牢固。

中信證券明明研究團隊則表示,信用債市場即將到來最後一跌後的右側機會,目前信用債市場存在幾大待爆風險:

(1)中低等級產業債違約風險,從規模與時間來說,8月份是需要警惕的一個時間。

(2)類平台壓力在非標,8月份,非標萎縮衝擊會被意識到,某一區域城投流動性出現問題或將加劇這種認識。

(3)股市下挫,股權質押過高主體接近平倉線與信用風險互相反饋放大。

(4)中小農商行面臨資本充足率達不到監管標準,股東增資存在障礙,影響二級資本債與存單續發,衝擊相關品種估值乃至流動性風險。

所以我們看到各類風險都在集聚,8月份是很有可能臨近暴雷的一個時間,暴雷的前夕仍會繼續加速政策的創新。

明明研究團隊指出,從政策的目標到結果,能提高信用債市場萎靡的流動性,緩解目前低等級信用利差走闊的局面,如果隨著其他創新性的政策陸續落地,這個節點很可能是我們之前預判的8月份最後一跌拐點的前夜,對於信用債市場,可以提前的更加樂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爾街見聞 的精彩文章:

資管公司:投資者更應該擔心美國 而不是新興市場
一起調查案透露蘋果野心:自動駕駛團隊僱傭超5000人

TAG:華爾街見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