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科舉入仕,不稂不莠的董元醇

科舉入仕,不稂不莠的董元醇

原標題:科舉入仕,不稂不莠的董元醇



王開璽,男,1949年10月10日生,漢族,河北省辛集市人,中共黨員,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師範大學歷史學院中國近代史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領域為晚清政治史。主要著作有《南國風煙》,《隔膜、衝突與趨同──清代外交禮儀之爭透析》,《清通鑒 道光卷》。


董元醇,後改名元章,字竹坡,河南洛陽縣人。1852年壬子科二甲十名進士。壬子科會試的閱卷總裁為大學士周祖培,故此,董元醇應屬周祖培的門生。旋後,董元醇等被欽點入翰林院庶吉士館。1855年散館時,董元醇為二甲第二十二名庶吉士,授編修之職。1859年8月6日,翰林院編修董元醇被命為山東鄉試副考官,正考官是翰林院侍講學士鄭瓊詔。


1860年5月24日,董元醇與孫翼謀、何福咸等8人被「俱著記名以御史用」。旋授山東道監察御史。若在國泰民安、堯天舜日的太平盛世,或是在海晏河清、政局平穩之時,董元醇不但步入為世人所羨慕的考官之列,由此可以廣收門生,擴大自己的人脈關係,而且躋身官員監察的行列,預示著其仕途可能是較為順利的。但是,董元醇可謂生不逢時,命運多舛。當時的清廷正陷於南有太平天國和捻軍起義,北有英法聯軍侵略的雙重打擊之下。他被任命為山東鄉試副考官之時,正值大沽口之戰剛剛結束一個多月。他被授以監察御史之時,則恰逢英法聯軍擴大對華戰爭,從上海向津、京進軍之日。


英法聯軍


1860年10月,英法聯軍兵臨北京城下,咸豐帝率王公大臣等倉皇逃往熱河的避暑山莊,留下恭親王奕?與英法議和。在這種特殊的歷史條件下,董元醇表現出強烈的政治表現慾望。對於國家外交,涉外洋務等等,董元醇素無接觸了解,更無實際的歷練實踐,實在是不能贊一詞,發一論。但對於國內的朝局、政局卻較為熟悉,論陳國內政事,則可謂是駕輕就熟,遊刃有餘。同時他亦深知,值此內憂外患、狼煙四起,兵荒馬亂,人心惶惶之際,恰恰是自己窺測政治動向,「以建言為梯榮之具」,投機邀寵的大好時機。



咸豐帝


1861年9月10日,山東道監察御史董元醇所上《奏請皇太后權理朝政並另簡親王輔政折》,引發了震驚晚清朝野的滔天巨浪和政局大地震,直接促發了兩個月後的「辛酉政變」。

編輯: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周文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璽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安慶起義發生之後,各省實力派都是什麼態度?
一度使得清政府人人思危,惶惶不可終日是什麼事?

TAG:璽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