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葯神吶喊,醫療大歷史,以及大國國運,和小民生計

葯神吶喊,醫療大歷史,以及大國國運,和小民生計

一位偉人說過:「如果要看前途,一定要看歷史。」

今年2018年,改革開放四十年,社保改革三十年,醫保創立二十年,新醫改十年,健康中國兩年,國家醫保局元年,葯神電影元年。明年,便是開天闢地七十周年。

在宏大的歷史中,我們也看到了個人命運的起伏,所謂大國國運和小民生計。大國與小民的博弈,效率與公平的輪迴,市場與人性的較量,在過去四十年的風雲中,其交匯點就在健康二字。

健康不僅是個人的事情,更是一個國家的決策。健康,亦是號稱當今中流砥柱的中產階層的軟肋。醫療保險走到今天,能否擔當起葯神重任呢?

葯神電影火了,健康險也火了。這部驚動了國家領導的電影被戲稱為最佳保險宣傳片,甚至有保險公司包場請客戶觀看。

與葯神關係最密切的,就是醫療保險,而說到醫療險,無非兩條線,一是社會醫療保障,二是商業健康險。

歷史解釋過去,歷史映照未來。醫改正改,未來將來。

醫保改革上半場:無奈的犧牲

雖然商業健康險的廣告鋪天蓋地,但不可否認,更適合作葯神的,仍然是國家醫保。

就拿葯神電影中的格列衛來說,2017年2月,格列衛納入國家醫保目錄,報銷比例可以達80%左右,這才從根本上緩解了天價問題。

而醫保體系的歷史,就是一部改革史。改革的前半場,是一場無奈的犧牲。

1985年被稱為醫改元年,《關於衛生工作改革若干政策問題的報告》發布,鼓勵衛生部門「以工助醫,以副補主」,醫療機構迎來了「市場化」三個字,既激發了市場活力,也埋下了看病貴、以葯養醫的隱患,直到後來醫院被人譏諷「掉到錢眼裡」。

1988年,時值改革開放十周年,我國開始對機關事業單位的公費醫療制度和國有企業的勞保醫療制度進行改革,《關於擴大醫療衛生服務有關問題的意見》發布,進一步推行醫療機構市場化。

然而醫保改革是一塊硬骨頭,直到十年後的1998年,那英王菲唱響相約九八之時,《關於建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決定》出台,從最有底子的城鎮職工開始,拉開醫保改革大幕。我國正式向市場經濟下的社會醫保體系轉變。

進入新世紀的2000年,《關於城鎮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發布,醫改進入大踏步,國企產權改革之風刮到了醫療系統,市場機制全面引入,甚至有了宿遷醫改、海城醫改,將公立醫院紛紛賣掉,以葯養醫更已成為痼疾。

新世紀之前的醫改,醫療機構市場化,國家財政收縮化,都指向了一個結果:個人承擔的醫療費用越來越重。

在統計數據中有一個指標,總衛生費用中的個人支出佔比,它切切實實的反映出,一個普通人肩負的健康壓力。

新世紀伊始,政府和企業能為普通人分擔多少醫療費用?一半?六成?

答案是只有四成。參見下圖,2001年衛生費用中的個人開支佔比,達到了60%。政府只能為你負擔不到16%,如果你不幸在2001年生病,要自己承擔約六成的醫藥費,而且如果你不是城鎮職工的身份,自付比例還要更高。

我國衛生支出結構

數據來源:中國統計年鑒

那麼發達國家是怎樣呢?經合組織的個人自付比例,平均是10%左右。

為什麼會這樣,或許下面這張圖可以說明問題。

部分國家GDP世界佔比

來源:安格斯《世界經濟千年統計》,以及其他公開數據

這是一張幾個大國佔世界GDP的比重變化圖,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在改革開放後築底反彈,然而新世紀之前的反彈緩慢而艱難,新世紀之後終於昂首而上。

新世紀之前,那是新中國的篳路藍縷,要在西方國家的圍攻之中建立完整的國民經濟體系,幾十年巨大成就的背後代價,是很多個體權益的犧牲,健康二字,就在其中。

這是大國崛起的代價,國民健康,是無奈的犧牲之一。

醫保改革下半場:從分割到一統

時代終將變革,個人負擔佔比過高這一窘況,在2003年之後開始得到扭轉。

2003年,國家領導班子換屆,掌舵者開始將目光轉向承壓已久的農村。《關於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意見》發布,最艱難的農村醫改宣告開始。也正是在2003年,SARS席捲全國,公共醫療體系的安全性和醫療服務的公平性受到整個社會的關注,政府醫療衛生投入不足的弊端開始表面化。從這一年開始,政府衛生支出佔比開始觸底反彈。

這是天災帶來的警示,亦是國民健康的吶喊。

2007年,《國務院關於開展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試點的指導意見》發布,城鎮居民醫保啟動,至此,醫保體系三駕馬車全部就位。

十年前的2008,是中國歷史上值得紀念的一年,在北京奧運衝天的焰火之中,鳥巢成為整個世界聚光燈的目標,六十億人看到了一個嶄新的中國。

同樣是這一年,中央財政補貼的農業保險全面推廣,新農合基本實現全面覆蓋。也同樣是這一年,新醫改方案徵求意見,並在一年後正式公布。

宏大之國運和小民之生計,就這樣在2008奇妙的交匯。

五年之後,2013年,又一屆國家新領導班子登上歷史舞台,大國之崛起和小民之醫保再次奇妙的交匯。這年11月,人民日報發文指出:我國已實現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全覆蓋。也是在這一年,大病保險開始全面試點,《城鄉居民大病保險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出台,中國醫保不僅實現了保基本、全覆蓋,而且開始邁向縱深化。

然而,三駕馬車的基本醫保體系還有一個痼疾必須解決:割裂。

三駕馬車分屬人社部和衛計委,大病保險也被相應割裂,再加上民政部的醫療救助,中國醫保分疆而治。行政割裂的一個直接後果,就是待遇不公。職工醫保的籌資和保障水平遠遠高於新農合和城鎮居民,甚至能夠達到後兩者的6到7倍。

可以說,三保差異的背後,是計劃經濟和農村支援城市的深深烙印。

2018年,在醫保全覆蓋五年之後,國家醫療保障局建立,討論多年的「三保合一」得到了頂層設計,醫保待遇的平等化,終於在制度上固定下來。

至此,從追求效率到擁抱公平,從「低水平廣覆蓋」到多層次縱深化,醫保改革已是漫漫三十年時光。

這三十年大致可以分為四段:從醫改到職工醫保再到政府開支佔比反彈,是犧牲小民成就大國的十五年,之後到新醫改問世,是制度建設的五年,再之後到醫保全覆蓋,是鋪開保障的五年,最近五年,則是保障深化、填補代溝的五年。

前十五年鑄造國力,後十五年回首民生,二者分界點,恰是個人醫療開支佔比最高之峰值,巧合乎?

三十年長嗎?拿昔日的日不落帝國英國來說,從1911年提出全民義務健康保險法案,到1948年頒布《國民健康服務法》,經歷了近四十年制度建設時光。再到1964年國民健康服務法補充條款和1986年的《國民保健制度》,又是近四十年的制度改革時光。

醫保改革數十年,效率與公平之博弈,是國運縮影,亦是小民生計。

商業健康險:配角的逆襲

醫保的事情,寫十萬字都是不夠的,不過我們就談到這裡吧。接下來該談談商業健康險了。

早在1993年十四屆三中全會《決定》中已經定調:「發展商業性保險業,作為社會保險的補充」。與大事頻出、牽涉全民的醫保體系相比,商業健康險只算是個配角,搶不了太多戲,發展也平淡得多。

要說健康險的代表,當推重疾險,這是呼聲最高也是怨聲最大的險種,亦是保險市場上最有葯神色彩的險種。

這裡有必要講一講重疾險的起源,一位叫伯納德的醫生在一位病人因勞累逝世後,很悲傷的說了一句著名的話:醫生只能拯救一個人的生理生命,卻不能拯救一個家庭的經濟生命。後來,伯納德醫生和南非Crusade人壽保險公司合作,在1983年8月開發出世界上第一款重疾險產品。

聽起來,重疾險真是社會責任很強的產品。但是重疾險在我國的表現,並不那麼盡如人意。

在新世紀之前,健康險一般只是壽險的配角,作為壽險附加險而存在。1995年我國引入重疾險,一開始也是作為壽險的附加產品。

新世紀之後,中國進入經濟發展快車道,大量溫飽問題得到解決,健康需求開始崛起。

2001年的「中國50城市保險市場調研」顯示,健康保險是未來三年里中國城市居民最希望購買的商業保險產品。——對比一下當時高達60%的個人醫療費用佔比,可想而知健康險渴望有多麼迫切。

保險業也在努力,比如2003年出台《關於加快健康保險發展的指導意見》,2005年前後人保健康等四家專業健康險公司開業,2006年頒布《健康保險管理辦法》,步子不可謂不快。

然而,那時的健康險供給,著實配不上大眾的需求,曆數當時的產品,要麼是一些低端的附加險,要麼是一些需要仰望的高端醫療險,幾乎沒有適合普羅大眾的產品。

更令人詬病的是,重疾險保死不保生的尷尬。2005年發生友邦「重疾門」事件,重疾險幾乎被千夫所指,差點和欺詐成為同義詞。

不改革是不行了,2007年堪稱重疾險的分水嶺,監管機構發布《重大疾病保險的疾病定義使用規範》,嚴厲規範重疾險,混亂的健康險市場逐漸找到了自己的軌道,開始努力履行一個配角的職責。

又過了五年,2012年前後,壽險面臨銀保新政、嚴監管、退保潮多重壓力,遭遇滑鐵盧,保險公司開始關注健康險這個藍海市場。這一年既是壽險業轉型之年,也是健康險嶄露頭角之年。自此之後,健康險增速持續高居行業平均之上。

配角,終於要開始逆襲了。

2013年,《重疾表》出台,奠定健康險數據基礎。2014年,既是保險新國十條出台之年,也是《關於加快發展商業健康保險的若干意見》發布之年,商業健康險被納入國家戰略。

之後的兩年是健康險政策爆發和產品創新的青春期,不少「福字輩」「康字輩」產品問世,中產階層成為健康險的關注對象,但大部分產品仍然不溫不火,供需不匹配甚至還催生了一批互聯網互助平台,健康險期盼著一場震驚世人的產品革命。

2016年,是中國健康險歷史上不同尋常的一年。這一年,「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十三五」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劃》出台,商業健康險被定位為醫保體系支柱之一。這一年,稅優健康險開始在31個城市試點。然而,保守的稅優健康險並沒有擔負起產品革命的重任,反倒是這一年問世的另一款產品一炮打響,堪稱改變了健康險生態。

這就是尊享e生,在一萬免賠額的神來之筆護佑下,在互聯網傳播的催化下,它以低價、高賠付、突破醫保範圍為賣點,瞬間成為全民話題,填補了中端醫療險的空白。據眾安年報,2017年,尊享e生及螞蟻金服好醫保生態保費已經達到6.41億元,這個數字已經超過了不少中小主體的規模。

雖然尊享e生被爆出不少「坑」,但里程碑意義無可置疑。健康險從此進入「尊享」後時代,各種尊字輩、享字輩產品問世,百萬醫療成為主流。只不過,這類產品目前還沒有詳細的理賠數據,在健康險整體仍然虧損的大勢下,踩著盈利鋼絲能走多遠,還有待觀察。

從1995年引入重疾到2007年嚴厲規範,重疾險走過了混沌十二年,再到不同尋常的2016年,是重疾險的九年摸索。現如今,經歷兩年新生的重疾險,正在憧憬著逆襲之路。

如果說醫保改革是國運民生的縮影,那麼健康保險的發展背後,就是經濟和理念的變遷,亦是代際的更迭。老一代人拿命換錢,而注重自我價值的八零後九零後,逐漸成長為消費中堅,更加看重個人的健康和價值。慧擇的報告指出,90後人均持有4張保單,其中2.7張是健康險。

可想而知,當九零後一輩成長為社會主力階層,那將是健康險的黃金時代。

回歸:從宏大向細節

健康二字背後,是時代的車輪,所謂車輪,既有車馳的一往無前,也有輪迴的周期史律。

從犧牲健康追求民族突圍,再到注重健康致力可持續發展,背後無非國運升騰。

回顧發達國家崛起歷史,又何嘗不是如此,歐洲靠圈地,日不落帝國靠殖民地,日本靠軍國主義,美國靠黑奴和戰爭財。國家的稱霸宏圖,背後總有默默小民的血淚付出。

然而一個國家從崛起走向穩定,就必然要從宏大向細節回歸,從效率向公平回歸,從無私奉獻向公民權益回歸。所以英國祭出了全民國家醫保,德國拿出了補貼式社會保險,美國喜歡市場化,但也搬出了Medicare和Medicaid等特殊醫保政策。

治大國若烹小鮮,要調五味、掌火候,拿捏好效率和公平的準星。

醫療改革、醫保改革,本質上都是市場化改革,就如同整個經濟體制的改革一樣,帶來了效率的飛躍,也帶來了分配的不均。這是發展的必然代價,也是發展之後必然要解決的問題。

再反觀健康險的創新,又何嘗不是這一回歸在市場化中的體現。從一開始作為壽險的附加小弟,到小眾化的高端健康險,再到中端健康險一聲炮響,依靠互聯網炸開萬眾需求。這是國民需求的演變,是財富結構和保障意識的演變,也是設計者自身的演變。

只有從大談口號轉向精雕細節,健康險才能越來越好,才能抓住消費者的心。

左手市場、右手人性,左肩效率,右肩公平,醫保和健康險,都是這樣的輪迴。

雖然時代變遷、成就卓著,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國對健康的投入仍然不足,以衛生費用佔GDP比重而計,2015年我國在世界排名竟然是123位,被一眾第三世界兄弟拋在身後,這可不是因為國人身體好不用看病。第一是美國,這也不是因為美國人體弱多病。

所以,在健康大歷史之路上,我們仍然才起步,直到2015年,政府衛生支出才剛剛超過個人。如何守護十幾億人的健康,恐怕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們仍然需要葯神的吶喊。

歷史回眸:人生幾多四十年

如今是2018年,改革開放四十年,社保改革三十年,醫保創立二十年,新醫改十年,健康中國兩年,國家醫保局元年,葯神電影元年。

下一年是2019年,開天闢地七十周年,七十往往是一個帝國的周期之數,我們能否突破周期,或許鑰匙就在於從犧牲個人成全國家,到國家低頭尊重個人的轉變。從普通人在歷史命運中沉浮飄零,到不再因疾病而陷入窘迫恐慌的轉變。

四十年之前,改革開放號角吹響,創造財富是核心,健康保障需求微弱到可以忽略。

經過了四十年篳路藍縷,物質生活極大豐富的勞動者們,開始追求健康和安全感。

那麼四十年之後呢?對於已經積累了大半生財富、享受退休時光的八零後九零後而言,高質量老年生活將成為新的追求目標,日本之鑒就在眼前,千戶皆銀髮,萬處拐杖聲,那將是老年護理的時代。

再過四十年呢?連諸葛孔明都算不出第三個接班人,讀著這篇文章的人,很多也已不在人世了。那時的社會和保險,恐怕已經是我們想像不到的畫面。

人生幾多四十年,徒嘆史冊字有限。

絕大多數人,終是逃不開歷史的大局。如果你活在唐朝,那是著名的盛世,但是如果你恰巧生活在天寶十五年的長安,恐怕你活過當年的概率並不高。如果你活在20世紀前期的德國,盡享經濟崛起和福利提升,但如果你有猶太血統,恐怕馬上會走向深淵。如果你是上世紀四十年代的一名日本軍官,你或許會陶醉於珍珠港的戰績,但也恐怕很快會成為一攤炮灰……

讓我們再看一眼這張千年GDP佔比圖,我們正生活在中國那條昂然向上的紅色直線上,這是一個國家開始關注健康的時代,是一個葯神電影發出吶喊的時代,也是一個健康險百花齊放的時代。

個人的命運終究離不開大歷史的軌跡,而保險,就是歷史風雨中,為自己撐開的一把現實之傘。

醫改正改,未來將來。在大歷史面前,沒有封神,只有規律之下的一次次探索,大國命運和小民生計的一次次交匯。

秦磚漢瓦誰家功,億兆子民萬里城。紙上雨打浮萍去,晴日來時花自紅。

葯神吶喊,永不過時。

----關於我們----

本公眾號內容均為獨家原創,未經授權轉載將追究法律責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慧保天下 的精彩文章:

TAG:慧保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