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12歲以下青少年足球訓練,一周六練合理嗎?

12歲以下青少年足球訓練,一周六練合理嗎?

很抱歉,很久沒有更新了。

原因有:

1懶

2一直跟隊訓練比賽,想多學習和積累。

3頸椎不好,頭暈腦脹。

4現在的家長都太懂青訓了,不敢造次。

這個「一周六練」的話題其實是指低齡青少年時間過長、次數過多、強度過大的訓練,泛指。可能這個現象在部分校隊更普遍:

——學生更方便集中

——場地更近

——訓練更容易組織

——最重要的:成績對學校和教練更為重要(僅一部分)

民間的一些俱樂部可能更科學一些:一周三練一賽,訓練時長80-120分鐘。

但是,部分校隊和俱樂部雙重成員的家長注意了,您的孩子是不是一周九練呢?好吧,先別反駁我,我們先探討一下大量、過量訓練對青少年足球未來的影響!

這個話題其實去年年底就想和大家聊聊,但沒有更多的案例、沒有更多的理性分析,想說怕說不清楚,所以直到昨天上午與吳宏教練的一次微信對話才下定決心要與大家分享,提請各位家長甚至教練思考......

吳宏教練是教育部足球講師,這幾天去珠海講課,昨天早晨突然告訴我,他的一個朋友的孩子,17歲的優秀的排球運動員(據說已經進入職業體系),得了骨癌,很不幸,截肢了。萬分可惜!萬分痛心!為家長更為優秀的孩子!這兩天一想起來就特別難過。

吳宏告訴我說孩子患病的大概原因是:早期的訓練非常辛苦,幾乎每天一練到兩練、時長、強度大而造成孩子的關節長期發炎(我立刻聯想到我兒子最近老說他後腳跟訓練完疼),大量訓練之後青少年的身體沒有得到及時的恢復,日積月累造成的。

我立馬查閱了很多信息,以及諮詢了我做骨科醫生的師弟,他們得出的結論驚人的一致:發生原因,可能與骨骼過度生長、慢性炎症刺激、遺傳因素、特殊病毒的感染,骨內血液迴流不順暢及放射線照射等因素有關。骨癌易發生在12~20歲左右的年輕人,以原發性骨瘤為常見。

說到這,我相信很多家長會隨之一震吧。

當然這只是一個極端案例,但,我們家長不能漠視,畢竟,我們的足球少年屬於「非常態下的青少年」,還是需要多加關注,也就是科學培育、科學成長。

那麼,我們回到理性分析時間段:

6-12歲,我相信大家都知道,孩子在這個階段的身體、大腦都處在高速發育階段中,身高每年6-10厘米增長,體重每年3-10公斤增長,骨骼、肌肉、腦容量也在快速增長中。

我們試想一下,家裡都有汽車,為什麼每5000公里要做一次保養?換機油三濾,20000公里還要中保養,60000公里大保養什麼變速箱油等等,我覺得機器如此,人,一個有機體更需要精細保養,而且是日常的,因為機器壞了可以換件,換新的,人,好像還不太行吧。

我所舉的例子都是很常見,很不高端的,包括我的理論表達可能也不是專業術語,但我就想讓家長們明白其中的道理(其實,你們都懂,就是不清醒、缺乏理性,讓充斥整個社會的功利思維蠱惑了)。

我就拿我自己的孩子來聊聊這個訓練量的事。

2015年9月開始練球,一周一練,一直到2016年5月,開始一周兩練,一直持續到2017年9月才開始一周三練一賽,這期間,我孩子和他的隊友,幾乎很少因生病,受傷而請假缺席訓練,真的很少。我記得2017年後半年的考勤結果,一共48次訓練,0809精英隊的孩子們最少出勤都是45次,在這裡,要為我的記憶力鼓個掌。哈哈

最近孩子說訓練完腳後跟疼,我覺得主要是訓練場地偏硬造成的,沒辦法,這個很多家長都懂,真草或者能達到優質標準的訓練場地,在我國,少之又少。要不然就離大多數孩子非常遠,這個需要看運氣和緣分,所以,有優質訓練場地的家長和孩子們,珍惜和慶幸吧。大多數人造草的鋪設規格遠遠沒有達到標準。希望相關部門、俱樂部老闆、草坪從業者們繼續努力!

我跟隊已經快3年了,最近這半年更是訓練的一員,以前在場地外作為家長,現在作為助理教練和球探來工作。每次訓練完,一個大人都會感覺精疲力盡,頭腦發脹(不是頸椎影響,而是用盡心思,100%投入),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想來個「北京癱」,然後一動不動,連電視遙控器都拿不動的趕腳。

那麼,高強度訓練90-120分鐘的孩子們呢?雖然他們恢復快,身體機能比我們這些老臘肉好,但的確也消耗很大,他們更需要休息、給養補充。因為,他們晚上睡著了以後,骨細胞在慢慢複製......肌肉也在慢慢生長,需要腸胃消化食物、吸收營養,把養料輸送到骨骼、肌肉、大腦......沒等都到位,第2天又開始了大量的訓練,那麼,影響孩子骨骼肌肉大腦發育的難道是運氣嗎?

我認為我說的這些雖然粗、也很俗,但是,我相信就是這個道理。您自己評估。

在這裡,我分享一下我最近對孩子訓練和生活的一些做法:

1.每周二、三、五的訓練我不干涉,只要孩子態度端正、認真且投入,我就一句話不說,訓練完都是鼓勵和讓他放鬆,回家路上給他放一些他的歌單,哈哈,都是英文歌,他一路飆歌,非常放鬆。對了,好多人說孩子球感差,我以前每周一周四在家練30分鐘球感,最近也都取消了,我覺得球感沒有孩子健康的運動生涯更重要。

2.訓練完的飲食以「快糖」為主,清淡、碳水為主,米飯,麵條,正常家庭飯食。因為訓練完,孩子整個身體相對都疲勞,不要大量的不易消化的大魚大肉、油膩葷菜、海鮮等,會給他的腸胃也帶來負擔,反而影響消化和吸收,然後會準備一點酸奶和應季水果。

3.非訓練日,周四,孩子媽媽會下午進行採購,準備晚上一頓豐盛的大餐:土豆燒牛肉、燉羊排、清蒸鱸魚、羊蠍子、清蒸阿根廷紅蝦、內蒙羊肉面、排骨燉白豆角、素炒西蘭花、水煮芹菜胡蘿蔔花生米、等等等等,並不是每周都這麼多,會挑一兩樣他愛吃而且有營養的,蛋白質和富含鈣質的菜。晚上一大盤各種水果(應季的就行)。

4.保證每日睡眠質量,睡眠質量決定身高啊(這麼說好多女家長是不是很感興趣,哈哈)。每天9點半必須上床,如果作業寫不完也得睡,寧可起來再寫或者課間去寫。現在兒子很懂事,為了踢足球,在課間和去球場的路上就盡量寫作業,有時候寫不完,但我知道他很努力,這一點,我很欣慰,每次想到這,我就很有感觸,先不說青訓水平,就說在我國現在這種環境下,孩子們,真的挺辛苦的,也同樣寬慰所有的孩子家長,咱們的孩子真的很出色,要更多的鼓勵和愛護他們!(英國職業球探科林老師來觀看火龍果訓練之後說,你們中國的孩子一點都沒有問題,中國足球的騰飛和孩子沒有關係)

又說跑題了,不過我覺得沒錯。

再說說那些要求孩子們苦練的家長和教練們,他們大多可能更看眼前的表現,經常會看到很多家長在「攀比」:那誰誰30米4秒多,那誰誰中場可以射門,那誰誰可以人球分過,那誰誰可以顛多少個球,那誰誰跟腱很修長......

我覺得吧,也沒錯,競爭無時不刻,但足球真是馬拉松,真不是百米衝刺。有些孩子就是練得稍晚,有些孩子就是觸球次數不夠多,有些孩子就是發育稍慢,並不代表他們以後做不到顛球500個,30米跑不進4秒2,百米跑不進11秒5,並不代表他13歲時候不會踩單車,不會馬修斯,不會45度長傳.......

但有些家長可能也懂,這個年紀不加練,不苦練,將來怎麼獲得優勢?遇到更高平台的時候,怎麼獲得機會?!其實,我相信很多家長也懂,只不過我們可能看得更長遠,更相信科學的成長,同時,也更相信自己的孩子!

我,就是其中一個。結果固然重要,但,我不想賭博,我想在我的感知和能力範圍內,做到儘力,做到沒有遺憾。

如果U12不要我 ,我繼續努力,堅持不放棄。

如果U13不要我 ,我繼續努力,堅持不放棄。

.......

如果U19不要我 ,我繼續努力,堅持不放棄。

如果U30不要我 ,我仍然努力生活,而沒有一絲遺憾。

堅持科學訓練、「一周六練」一定會帶來家長想要的短期優勢,但我要說也一定會帶來一些負面的影響,如果沒有,那麼,從1歲苦練到18歲那就是地球之王吧,前提是,身體發育是否正常,是否沒有傷病,是否還留有對足球的興趣,還有對每一次訓練的「飢餓感」!

歡迎大家與我交流,煩請不吝賜教。

我們都是為了孩子的足球時光,更美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拾遺珠者 的精彩文章:

TAG:拾遺珠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