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畫傳統寫意中的精神內涵

中國畫傳統寫意中的精神內涵

簡歷

陳鵬,1962年生於山東棗莊。1995年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大寫意花鳥畫專業,獲碩士學位。現為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國家畫院國畫院秘書長、研究員。

當下文化藝術大發展、大繁榮的局面,可謂是盛況空前。然而,人們對中國畫的作品欣賞和鑒賞,普遍存在一定誤區:認為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就是好作品。這種評價標準有失偏頗。

這種誤解的產生,可以歸因於對作品的理解不夠,浮於表面,無法從內在的寫意層面去理解。究其根本,也和中國畫作品的文化內涵有很多關聯。唯有了解其內在蘊涵,才能從根本上理解中國畫的寫意精神。

凝瑞 146x365cm 2017年

不僅是狀物

中國畫並非簡單描繪對象之形,僅僅「狀物」;也並非只是借鑒他人筆墨風格,然後解衣盤礴、隨便掄灑,任意而為;更不是表面上的墨汁淋漓、逸筆草草、潑墨揮毫。通過解讀歷代名家大師作品的「物與形、筆墨與藝術規律、寫意精神和文化、情感的內在聯繫」,觀眾才能對作品中的藝術規律與文化內涵有所領會。

以衍清芬 68x68cm 2016年

舉例而言,八大山人的寫意作品,極端概括凝練,冷峻高簡,其畫面呈現出了非常獨特的風格:抻腸凸肚鳥,白眼朝天魚,頂戴花翎寓意的孔雀,頭重腳輕的大石,以及彷彿被餓鬼吞噬的牡丹、形如墳墓的江山……作品不只是物象形式的表達,更是透過外在形象所表達出憤世妒俗的深刻思想感情。

涵韻高梧發清籟 137x68cm 2017年

青藤的人生經歷則是仕途坎坷、失意,夢想和希望一一破滅,並被現實生活碾壓,傷心欲絕、悲憤交加。早年喪父,牢獄之災,多次自殺、殺妻,斷食、斷炊……「半生落魄已成翁,獨立書齋嘯晚風。筆底明珠無處賣,閑拋閑擲野藤中」,他的作品所表現出來的形象和情感,已不是簡單意義上的狀物,而是內心深處將最劇烈痛苦與撕心裂肺般的煎熬波動宣洩而出。

這是濃縮了不得志文人的生命悲歌,其畫「墨點無多淚點多(此處引鄭板橋句、八大題畫詩)」,其書「橫飛縱列,猶亂石鋪地」,不僅僅是花鳥題材的筆墨表現,也凝聚著畫家一生的坎坷曲折,更映射著超越一人、一時、一地的悲哀。

守望 238×180cm 2014年

傳統與當下

齊白石的作品立足於認真研究傳統文化精髓,忠誠於傳承,是熱愛生活和充滿生活樂趣的遊戲體驗,也是浸染著舊式文人情懷的詩情畫意。

禪心水月 248x600cm 2015年

而潘天壽的作品則更加重視源流與傳統。在尊重傳統藝術的基礎上,從藝術規律特點中,對中國畫進行全面研究;並且通過理論與實踐,寫生與創作的過程,深入研究八大山人作品特點。

出塵 180x96cm 2017年

以其寫生雁盪山為例,畫面以大框架結構與起承轉合、回呼照應構成,追求「至正、至大、至剛、至美」的藝術理念,用筆如盤藤凝鐵,力能扛鼎,呈現出自己獨特見解與魅力,形成迥異於傳統的風格。可以說,他代表著近現代中國社會文化意識形態中,中國與西方特徵的轉折點。

凈水華池 137x68cm 2017年

以「詩、書」入畫

傳統社會中,歷來有「學而優則仕」。歷史上的書畫名家,大都是文人雅士、達官貴胄,甚至帝王將相,自幼四書五經、詩詞歌賦、琴棋書畫多有涉獵。因此,中國畫作品的發展歷程中,文人畫的藝術作品成就很大。文人畫講究用筆用墨,繪畫與詩書印共同演繹出四位一體的文化內涵,可謂獨具特色。

披風浴丹陽 200×116cm 2009年

蘇軾在題王維作品中說:「觀(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 。味摩詰之畫,畫中有詩」……歐陽修題《盤車圖》曰:「古畫畫意不畫形,梅詩詠物無隱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若見詩如見畫。」

元代趙孟頫《秀石疏林圖》有雲 :

石如飛白木如籀,寫竹還應八法通。

若也有人能會此,須知書畫本來同。

南池秋涼 208×118cm 2009年

吳昌碩先生早年以書法、篆刻、詩文見長,大篆石鼓文造詣深厚。其繪畫作品,則完全是以書法入畫,「苦鐵畫氣不畫形」,附以詩之妙題。以金石書法方法所寫出來的作品,功力深厚、筆墨凝重、渾樸厚拙、大氣磅礴。

湖煙幽憩圖 282×195cm 2014年

道法貴自然

中國畫的核心境界,其實就是「自然」二字。在「天人合一」的終極理想指導下,中國畫形成了自身的規律,所以講究「水到渠成」、「厚積薄發」。中國畫論中罕見「創新」這兩字,更多的是傳承、繼承、獨到。而「刻意求新」則不同,一是「刻」,二是「求」,與自然而然瓜熟蒂落形成完全相反。

極樂天堂 248×124cm 2016年

惲南田《題石穀臨九龍山人》云:「心忘方入妙,意到不求工。點拂橫斜處,天機在其中。」按照莊子的思想,天機是「絕聖棄智」後的發現。清代王昱說「坐破蒲團,靜參默悟」方能「天機活潑,迥出塵表」。這些說法把中國畫的內涵說得很玄妙,這樣一來,許多人一輩子也進入不了筆墨狀態了。

生命禮讚 248×124cm 2016年

石濤在他的《苦瓜和尚話語錄》特別標明:筆墨當隨時代。「筆墨隨時代」是後人回望觀歷史的時候發現的客觀規律,而不是事先的「設計」,刻意追求「筆墨當隨時代」,丟了真我,也丟了自然。佛教說「自在」,是最自然的狀態,筆墨的至高狀態大約就是這個「自在」。

藝術家也忌用別人的眼睛和精神看世界。《五燈會元》中,山僧嘗有頌云:「他人住處我不住,他人行處我不行,不是為人難共聚,大都緇素要分明。」道破了住行自專的目的是為了緇素分明。

黃蟬馨遠 34x137cm 2018年

火焰花開 34x137cm 2018年

畫家需要有自己的藝術主張,與眾不同的精神,只有這樣,你的作品才能成為你獨有的藝術創造、帶來與眾不同的藝術個性。培養藝術個性是對一般化、庸俗化最切實、最有效的批判。

南國春韻 144x367cm 2018年

畫畫的人,在生活中要找到讓自己感動的事物、題材,然後以全部的心血、全部的真情去表現它。每個畫家自有他特殊的心靈、個性、學識、修養,有他特殊的審美情趣,貴在特有,不貴趨同。性情最真切的畫家,在藝術領域對待生命、大自然的態度,一定有所愛,有所不愛。在藝術創作上一旦考慮了市場及社會因素,這個愛就不真,不真則偽。

編/周世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國家畫院國畫院 的精彩文章:

TAG:中國國家畫院國畫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