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秦紀】自古燕趙多義士:來看看司馬光是如何評價荊軻刺秦的?

【秦紀】自古燕趙多義士:來看看司馬光是如何評價荊軻刺秦的?

原標題:【秦紀】自古燕趙多義士:來看看司馬光是如何評價荊軻刺秦的?



原文詳見微信公眾號:方步談(ID:fangbutan)


太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此五帝、三王所以無敵也。


——《資治通鑒》

01


「蓋在霸主盛世,王綱雖解,信義尤存,霸者以信義相號召,故不以威力脅人。」


——馬非百


據史料記載,春秋時期,國與國之間開始發展出一種新的外交方式:質子外交,即君王將自己的子女等近親送到他國(主要是敵國),作為兩國互信、友好的「信物」,其實質是通過政治交易達成某種外交妥協,一般見於小國質於大國,弱國質於強國。


荊軻刺秦的故事,就要先從「質子制度」說起。


太子丹年少時,曾被作為人質送往趙國;巧的是,嬴異人(即嬴政父親)也曾被作為人質送往趙國,嬴政也正是在趙國所生。


那時,太子丹與嬴政的關係倒還算密切。


只不過後來,事情發生了一些變化。



02

公元前232年,太子丹又被送往秦國作為人質。此時,嬴政已是秦國國君,兩人關係也發生了微妙變化。


傳說,有一天,太子丹找到秦王,向其述說思鄉心切,想儘快回到燕國,秦王聽後,說道:「烏頭白,馬生角,乃許耳。」也就是說,等到烏鴉變白、馬頭生角,才會送太子丹回國。太子丹仰天長嘆,竟然真的看到一隻白色的烏鴉落在了樹頭,馬圈裡的馬駒長頂也長出了角,秦王只得作罷。


這也是成語「烏白馬角」的由來。



03


太子丹回國後,心中怒氣難消,一直想找機會報復秦王。


公元前227年,秦國軍隊抵達易水河畔,燕國安全受到直接威脅。


太子丹拜會師傅鞠武,鞠武忍不住抱怨了幾句:「秦國土地遼闊而肥沃,地形易守又難攻,人口眾多且訓練有素(荀子有言,齊之技擊不可遇魏之武卒,魏氏武卒不可遇秦之銳士),秦國做大本是意料中事,您又何必為了個人恩怨而得罪秦國呢?」


不久,樊於期逃往燕國,太子丹欲收留他,又遭到鞠武等人的極力反對,鞠武說道,「攀於期本是秦國將軍,因兵敗李牧,畏罪逃往燕國,秦王本就有意伐燕,您這樣做不是『委肉當餓虎之蹊』嗎?」


太子丹不聽。

鞠武又建議燕國可聯合周邊國家共同抗秦,太子丹以耗時太久為由不予採納。



04


鞠武因此舉薦了被時人譽為「節俠」的燕國勇士——田光。


田光聽完太子丹的描述之後,嘆了一口氣,說道,「馬匹壯年時,可日行千里,但是等到老了,連劣馬也跑不過。如今我已年邁體衰,遠不見當年之勇了。」


「但我知一人可擔此重任,此人名叫荊軻,真乃血勇、脈勇、骨勇之人。」


說罷,自刎以示不會泄密。


太子丹緊握荊軻雙手,「今日國家有難!我想派死士前往秦國,劫持秦王,逼迫其歸還土地,就像以前曹沫挾持齊桓公那樣,如果秦王不從,就殺了他。」


荊軻點頭答應。


可是,眼看日子一天天過去了,荊軻沒有行動的意思。


太子丹急了,又去找荊軻。


荊軻說,「我要想親自見到秦王,一定要有秦王願意見我的理由。我聽說秦王懸賞黃金千金、封邑萬戶,以求樊於期的腦袋。如果我能夠將樊將軍的腦袋和燕國地圖一起獻給秦王,就一定有機可乘。」


太子丹不同意。


荊軻只得私下裡找到樊將軍,說明來意之後,樊於期說道:「秦王暴虐無道,太子丹待我不薄,我願獻出首級,助壯士一臂之力。」


說罷,自刎。


不久,太子丹及門客百人前往易水河畔,為荊軻和秦舞陽送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05


秦國宮殿,一片肅穆。秦王嬴政在此接見荊軻。


秦法規定,大殿上任何人不得佩帶武器,只有秦王腰裡掛著一把從未使用過的長劍。

只見圖窮匕見、短兵相接,秦王環柱逃跑,腰裡長劍卻拔不出來。一番折騰之後,荊軻終因人單勢孤,當場斃命。



司馬光評價:燕丹不勝一朝之忿以犯虎狼之秦,輕慮淺謀,挑怨速禍,使召公之廟不祀忽諸,罪孰大焉!


end


文丨潁川布衣


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推薦閱讀:


【周紀】荀況與臨武君論用兵之要:在乎民,在乎君,在乎法


【周紀】紙上談兵:君過?臣過?留於後人評說


【周紀】百年家學妙兵機:他,被毛主席譽為「千古高手」


【周紀】從「曾參殺人」到「謗書盈篋」,再到「選人用人」


【周紀】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


【周紀】智伯之亡也,才勝於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方步談 的精彩文章:

【周紀】從「曾參殺人」到「謗書盈篋」,再到「選人用人」

TAG:方步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