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邪不壓正》《阿修羅》|影向標

《邪不壓正》《阿修羅》|影向標

《邪不壓正》得分5.7分 。最近忙到迷糊,《邪不壓正》又忘記打分了,如果我在影向標打分,《邪不壓正》我可以7分。比《一步之遙》觀感好,當然,問題也很多。

姜文的電影屬於那種,喜歡的可以反覆看,反覆有新的觀感,討厭的看一遍都煩到不行。所以,爭議好像總是很大,也挺好。各自堅持自己就好,電影嘛,自己的感受就好。

《邪不壓正》《阿修羅》|影向標

1.U兔:8分


電影書籍譯者,電影活動企劃。

一開始看得提心弔膽:「這怎麼剪的啊,這麼亂七八糟什麼都交待不全活兒,趕進度呢」。三分之一後漸漸找到了調調,燒倉庫那裡被感動了,後面就忘了種種問題,徹底被這種激情裹挾著,看進去了也笑出來了。

姜文真是厲害,五十好幾的人了,把想像力徹底放開了,怎麼爽怎麼狠怎麼玩兒,管你喜不喜歡呢,充滿激情和視覺刺激。正因為風格太強烈了,讓那些俗氣的問題都不成問題了,也招致人們對他的片兒就身不由己地更加嚴格。反正我寧願買票看這有些糙、有些問題,同時有個性、有真感情的好片兒,也不願看毫無想像力和趣味、一味迎合票房的俗片兒。

《邪不壓正》《阿修羅》|影向標

2.劉宇清:8分


電影學者,西南大學文學院教授。

對姜文而言,編織一個情節嚴密、自圓其說的故事,根本就不算個事兒。他對所謂視聽語言、情緒節奏的把控,也算得上電影江湖裡的絕頂高手。如果從這兩個角度來談論姜文的電影,簡直就是自討沒趣,因為他可能根本就不在乎(即年輕人更喜歡說的,不 Care!)。

姜文導演最令人欽佩的,就是在荷爾蒙的驅動下,坦蕩地、激情地、一如既往地表達自己的記憶、夢想和思考。從那個在《陽光燦爛的日子》里把避孕套當作氣球來吹的騷年,到《邪不壓正》中的Hidden Man藍青峰,所有影片中真正的主角都是姜文自己。所以,在談論姜文的電影時,有一個很難避免的邏輯(陷阱):看不懂姜文的電影,可能是因為不懂姜文這個人,或者,換句話說,不喜歡姜文的電影,也是因為不喜歡姜文這個人。反過來講,即「因為懂得本人而懂得電影,因為喜歡本人而喜歡電影」。如果踏入這個陷阱,並且批評幾句,就很可能遭到導演本人和鐵粉的硬懟。

《邪不壓正》《阿修羅》|影向標

片中,姜文讓「鐵嘴鸚鵡」扮演潘公公「自黑」影評人的橋段,就是這種邏輯(陷阱)的明證,最令人津津樂道,也會載入影史。其實,把眾多影評人當作一個人來調侃,甚至嘲笑他只識六個字,這種做法,任性像個熊孩子,惡劣不輸馮褲子,與導演在片中作為「俠隱」和「教父」的自我期許有雲泥之別。

為了《邪不壓正》,姜文自覺不自覺地長大了。他不再是個孩子、糙漢或者響馬,而是搖身一變成為「俠隱」「父親」或者「教父」。雖然迷戀屋檐以上的世界,但這一次,他不再親自上房掀瓦、跳躍飛騰,而是把天空留給更年輕的自己(李天然)。從《陽光燦爛的日子》到《邪不壓正》,二十多年了,姜文(扮演的角色)第一次把故事中「神出鬼沒的漂亮女人」留給了別人。很多人(其實主要指川哥)都說,姜文在完整清晰的故事和恣意汪洋的個人表達之間找到了平衡點,我卻認為這是導演荷爾蒙分泌量衰減的跡象。

姜文和他的影片,都很氣勢磅礴。無論是看他的電影還是聽他的訪談,都容易被他的氣場罩住:坦誠、玩世、敏銳、「嚴肅里透著淫蕩,假裝不正經」。過了很長時間,還是非常喜歡,但肯定不是毫無保留。我就屬於這種情況。像這樣陰陽怪氣地談論姜文,感覺有點彆扭。

《邪不壓正》《阿修羅》|影向標

3.大旗虎皮:8分


電影學者,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看上去是《讓子彈飛》,其實是《鬼子來了》。或者說,《邪不壓正》就是北平版的《鬼子來了》。屬於《讓子彈飛》的部分是「邪」,荒誕不經、嬉笑怒罵、語帶雙關,還有浪漫和天真,屬於《鬼子來了》的部分是「正」,日本人兵臨城下,中國人還在猶豫不決、你死我活。總體上看,「邪」不壓「正」,影片中對國運的哀嘆和對國民性的批判,我很受用。只不過,希望姜老師作為一個大藝術家,就不要在電影里做那種擠兌影評人這麼狹隘的事兒了。

4.閔思嘉:7分


影評人。

如果你覺得讀懂了隱喻,那姜文的目的就達到了。城與人,父與子,屋檐上與屋檐下,國運與個體選擇,是姜文的英雄夢。雖然大家都覺得和《俠隱》完全是兩個故事,但是至少有一點內核是共通的,那就是,復仇故事的電光石火,跟故都舊夢、屋頂的純粹,還有李天然與紅顏的浪漫,構成了一種彼此借鏡,相互衝撞又交織的餘味。

《邪不壓正》《阿修羅》|影向標

5.劉起:7分

電影研究者,電影雜誌編輯。

用一個俠客復仇的類型故事做外殼,但在民國動蕩的亂世背景下,簡單的復仇就變成了多方利益撕扯的家仇國恨,也就不再有傳統意義上的俠,而變成了一則曖昧含混的家國寓言。

北平屋頂的漫遊、燒一把火當下酒菜,這些屬於導演的趣味,雖然幼稚卻飛揚、雖然荒誕卻浪漫、戲謔胡鬧但又嚴肅悲觀、心事重重地寫滿了隱喻但卻不乏詩意。

6.陸支羽:7分


影評人,微信公眾號「看電影看到死」運營者,著有《小丑,馬戲團的眼淚》。

1.正如張北海所言,或許最適合改編《俠隱》的唯有斯人已逝的胡金銓;如此荷爾蒙爆棚的姜文終究難「隱」其鋒芒,甚至有點過分自嗨;相比更有待時間驗證的《一步之遙》,這次難免有點捉襟見肘。

《邪不壓正》《阿修羅》|影向標

2.當然,被姜文夾藏在電影中的私貨依然最值得玩味,無論是梁啟超的右腎、朱元璋的畫像,還是借電影之名對影評人的群嘲,都帶著姜文式「騎驢找馬」的壞笑;而在我心目中,這無疑是姜文最值得被珍視的遊戲品質,就像被慣壞的頑童一如既往地驕傲地沖著歷史撒一泡尿。

3.遺憾的是,如此儘力還原歷史想像的北平依然讓我覺得遠遠不夠迷人,落了雪還著實有點意蘊,化了雪就多少丟失些精魂;唯獨那連綿不絕的屋頂,讓我一次次回想起昔日陽光下那個徘徊不定的馬小軍,但全然不是彭于晏的樣貌。

7.tyger tyger:7分

同濟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中文系碩士導師,電影學者。

北平粉以為不愛姜文這部片子是沒有心肝,歷史迷覺得喜歡才是沒有頭腦,才情和隨意都太明顯~~

8.悉尼卡通:6分


影視劇編劇。

喜歡《讓子彈飛》的觀眾會喜歡這部吧:無論內容還是形式,通通張牙舞爪不說,更有海量台詞、場景具有姜文似是而非不明覺厲的「你懂的」美學,喜歡陰謀論和過度解讀的朋友有福了,趕緊吧,車夫警察那段你不說說?還有什麼輿論與謊言的誕生不說說?再說點什麼人物的成長?唉,你們加油吧,跟潘公公競爭一把華北第一影評人。

《邪不壓正》《阿修羅》|影向標

雖然,我知道小說改電影,怎麼改肯定影人說了算,問題是你丟了《俠隱》里最精華的部分,就撿了它最薄弱的復仇故事,又不是大IP,你還不如純原創呢(還順手栽了一把《午夜北平》,唉……)!

這部跟《讓子彈飛》最大的不同是它必須有強烈的情感注入,原著里的李天然是赤子之心,是單純,不是傻逼!跟關大娘那段情,像極了北平的秋,通透而憂傷!那麼美的一段,現在做成啥了?!唉……

通篇看下來,這片似乎是每個環節都有精緻安排,每個人物都有自己的主意,其實大結構布局啊……能不能實現純看觀眾的腦補水平了。唉……

最後,我還是再去看一遍《太陽照常升起》吧,或者再翻一遍《俠隱》吧,唉……

9.妖靈妖:6分


電影文化工作者。

訓子遇陷記。

《邪不壓正》《阿修羅》|影向標

10.西帕克:6分


影評人,電影網站主編。

姜文是那種擁有才華,但不屑於好好施展,只想故意浪費掉的人。

11.秦婉:6分


鳳凰電影策劃。

與原著《俠隱》已經沒太大關係了,這倒不是重點,重點是站在「姜文電影」的角度不免覺得不過癮,故事與人物線如此簡單直接,反倒讓人摸不著頭腦,過去一以貫之目不暇接的豐富信息量看似還在,卻缺了點摸索中恍然的興味,看完連探究欲都沒有。至於其他線索的刪改痕迹也存在,既然都被「拔光了牙」不想說,那就算了吧。

還是要肯定的是,這是一個姜文風格的復仇電影,他的電影化,他的節奏感,他的荒誕喜感,以及攝影美術的精緻一應俱全,也表達了他對老北平的愛。周韻被拍得像神,既圓了施劍翹元素,也全了北平的象徵。彭于晏看似天降大餅,戲中這路線卻無可取代,廖凡的喜感與邪惡張弛有度,不過我更注意的是那個演亨德勒的老外安地,才是電影里的一抹異色。片中屋頂翻飛的情懷,鐘樓頂的浪漫,一如鄉愁與初戀,確實拍得很美,恍若《陽光燦爛》之再現,只是懸在空中,有些近黃昏了。

《邪不壓正》《阿修羅》|影向標

12.獨孤島主:6分


電影文化研究者,選片人。

一部脫離了張北海的表面派《俠隱》,化繁為簡,劃地為牢,拋掉了諸般行走的煙火氣,打開了更多的解讀入口,看片對號,其樂無窮。

13.黃文傑:6分


高校教師。

姜文始終如《一步之遙》里的馬走日自喻,「我還是個孩子」,他用上躥下跳破壞力十足的猴性本質,和勇猛精進絕不帶喘的節奏,肆無忌憚地砸爛了講故事的條條框框,也將拍電影這事玩成了充滿戲謔性的遊戲。到了此片我則不得不表示懷疑,或許不能總是責備觀眾跟丟了,也該想想他是否把自己也搞丟了。在我看來,現實中姜文作品質量的高低起伏,和他電影里的故事一樣,荒誕而令人悲傷。

《邪不壓正》《阿修羅》|影向標

14.賽人:6分

影評人。

李天然是個沒有主見的人,這電影一樣,它總是忘記自己該怎樣表達,以及該表達什麼,這造成了某些段落,怎麼看都像是在敷衍,也形成了這部影片,成為了可言說,以及不可言說的意義的交響,這部電影的魅力就在這澎湃不已的語焉不詳當中。它一會兒知易行難,一會兒知難行易。

李天然和關巧紅與其說是在互相鼓勵,不如說是在互相比賽,誰更能下定決心,殺人與有型,併兼顧有型,愛情大概就在這裡。在這樣的三角戀里,有人以死亡的方式宣告退出,有人總要先走一步,這一次輪到了關巧紅。我不願意看到一個信心爆棚的姜文,我想看到或我能夠看到的,也只是那個不願長大,更願在腦海里完成行動力的大男孩,以及現在這個老男孩。每次看他的電影,都讓我覺得電影就應當與真實保持距離。

《邪不壓正》《阿修羅》|影向標

15.風間隼:6分


影評人。

難以置信,拍出《鬼子來了》的姜文也會拍抗日神劇。視聽很流暢,滅門一場最好,語言間的切換也笑果十足。可是自從美國人摔死之後,人物開始崩坍,劇情徹底亂來。姜文太沉迷於操縱觀眾的情緒了,沒把人物和故事放在第一位。《俠隱》寫的本是屋檐下的北平,煙火而世故,電影卻變成了飛檐走壁的武俠神劇。

16.開寅6分


法國巴黎索邦大學電影學博士,電影理論學者。

其實講的是一個光說不練滿腦袋漿糊到處認爹的糊塗蛋被幾個爸爸當槍使的事兒。聰明,有趣,惡毒,但不再自戀,是指向性明確的借喻體童話。儘管還是有姜文一貫的節奏狂亂失控腎上腺激素無節制噴射的老毛病,但算是他這三個民國片里唯一能看的一部。

《邪不壓正》《阿修羅》|影向標

17.吳李冰:5分


常用筆名LOOK,影評人,電影研究者。

隱喻層面,李天然形象對應新生的少年中國-巨嬰隱喻比較明顯,其他的就是密碼層面的代數式解讀,不是在感性層面能解讀出來的,這類隱喻價值不高。換句話說,能指自身必須在意象維度有豐富的拓展空間才有價值。《紅樓夢》偉大當然不是因為那些紅學家解讀出了清代皇室寓言,而是小說自身在人生探尋與感悟方面達到的深度使然。《邪不壓正》最糟糕的是表層文本太差,打比方的話是把敘事文給寫成了議論文,但敘事文的架子還在,這就比較難看了。

18.楊時暘:5分


中國新聞周刊主筆。

凌亂、浮誇、亂入私貨,還覺得自己恣意揮灑;密集、無效、莫名奇妙的話癆台詞,讓人腦袋疼,總覺得有特殊的幽默感,實際上全程尷尬。姜文一勺燴了自己所有想法,包括惡趣味、偏見和價值觀,沒有輕重緩急,缺少取捨研判,在混亂之後還有個很雞湯的治癒心病的結尾?沒必要從細部刻意找象徵,難看就是難看。

《邪不壓正》《阿修羅》|影向標

19.大奇特:5分


老電影研究者,自由撰稿人。

小說的「俠隱」一語雙關,既是天然一直「隱於暗處」的報仇,也是武林俠義因時代變革的隱去。電影把「隱」隱化了,俠也就不明白自己存在的意義了,只留下老薑一股腦「北平諜影」式的自high了。

當然,電影是小說的借題發揮,和小說已經關係不大,跟《一步之遙》一樣,仍然附加了太多導演自說自話的影像指涉和文本隱喻,來講求歷史的設計性(無論是朱潛龍、藍青峰還是劇作層面),其實《陽光燦爛的日子》里馬小軍記不起青春的細節就有「設計歷史」的雛形了。但他連續兩部片都只重埋梗,忽略了人物、情感和邏輯,尤其是台詞,《一步之遙》的相聲台詞到這裡變成了群口。偌大個北平,無數房頂,他卻來到了她這兒——老薑最後拋出來的還有一個為妻子書寫的浪漫情懷罷了。

《邪不壓正》《阿修羅》|影向標

20.褻瀆電影:4分


電影從業人員,微信公眾號「褻瀆叔推薦」運營者。

姜文不止一次說,他的戲都是編劇到了現場還在改劇本,現在嚴重的問題來了!電影的大框架是純商業類型片,剪輯方法也是,一開始情節推情節的主線節奏很快,但彭于晏飾演的男一號卻沒有主觀能動性,無法驅動情節,只是一個棋子,也看不出來他內心的恐懼和性格的層次感,而躲子彈、筷子殺鬼子的身手又跟抗日神劇差不多,半小時之後這個劇本就爛成了篩子。

節奏亢奮失控本來就是姜文的問題,這次的劇本更是凸顯了這個問題,本來很簡單的故事,但混亂的節奏卻讓人有難以消化的感覺,這就是很多人看完不舒服的原因。不要小看類型片,總想著反類型耍小聰明做自己,強類型和夾帶私貨很容易互相撕扯。

21.胡續冬:4分


詩人,譯者,隨筆作家,執教於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

瞎胡鬧。歷史梗不等於歷史感,湮淤更不等於隱喻。能把手裡倆王四個二的天牌打成一隻辣雞的地主,你不得不服。看在肖斯塔科維奇和朱元璋的份兒上,給個4分吧。

《邪不壓正》《阿修羅》|影向標

22.胤祥:4分


電影學者。

就算他還是個孩子,也不能這樣慣著。

23.小水:3分


偶像宅。

前半程土,後半程亂,魔幻現實和抗日神劇之間只有一步之遙。對話不留氣口的前提是要字字珠璣,摻水嚴重的台詞撐不起熟悉的姜式節奏。彭于晏帶著口音的嘶吼聽得人腦瓜子疼,有時間練肌肉不如多豐富一下演技。

24.路西法爾:2分


文藝學博士。

我能感覺出姜文「請你吃餃子」時的得意,但彭于晏逮個人就喊爸爸,怕是不能叫「諷喻歷史」,叫抽風。《讓子彈飛》就有將歷史漫畫化的特徵,《一步之遙》《邪不壓正》一路下來,愈加簡化。

《邪不壓正》《阿修羅》|影向標

彭于晏這個角色其實就是《讓子彈飛》中被張麻子挑動起來攻打碉樓的貧民。本來姜文有機會進入這個曾經被他蔑視的形象的內心,但姜文用一套強者哲學就把他打發了:彭于晏一直被罪惡感縈繞,是因為他弱,面對槍口他不敢動,他必須行動起來,否則他就是一個膽小鬼。但復仇若不是因為正義受了屈辱,還能是為了什麼?戲裡戲外,姜文都在不停地扮演著「張麻子」,而我,拒絕再當他的下一個「兒子」。



《阿修羅》得分3.6分

《邪不壓正》《阿修羅》|影向標

1.風間隼:6分


影評人。

比預期好,算是國產魔幻電影中質感和特效比較出眾的,還是錢花到了,創作態度也認真,所以雖然滿目混雜,節奏也有些冗長,但氣場還能兜得住。要贊一下動作設計,人與飛魂之間的配合讓打鬥奇趣橫生,很有想像力。還有狹壁間的追擊戰,利用斜面設計了很多漂亮的動作。一年過去一半,金隼獎終於有個備選了。

2.秦婉:4分


鳳凰電影策劃。

所謂的「東方魔幻」類型,在中國拍了多年依然毫無發展,除了少數電影藉助紮實文本或群眾信任度突出重圍之外,大多數常常是未上映就被打上爛片標記。他們往往都在借用西方魔幻片的內核、故事和審美,加點東方元素,試圖創造一個所謂的「東方故事」世界觀,然而這個世界觀對本國觀眾來說終歸是很難接受的。

《邪不壓正》《阿修羅》|影向標

本片也是勉強造了一個世界觀,但解題方式非常可笑,結尾完全屬於「編不下去」的崩壞,即使中間有幾個動作大場面拍得極具可看性,即使特效看得出確實花了錢認真製作,即使看到長大了的吳磊有那麼點小興奮,這依然還是一部低分片。

3.賽人:4分


影評人。

有著國內領先甚至是超前的工業水準,奈何文戲太弱,武戲又不能完全提神。當看到鳥騎人,而不是人騎鳥的畫面時,就知道人心會有著別樣的放曠。可惜這樣的情致在影片中太少。一個本該有愛情的故事,卻常常閉口不談,真是太大的浪費。更多的時候,我更願意將它視為一部實驗電影。

《邪不壓正》《阿修羅》|影向標

4.magasa:3分


影評人,媒體人。

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差,一些戰鬥視覺場面還看得過去。此片,或者說所有此類架空宇宙的奇幻巨制,問題都出在他們營造的那個世界無法令人信服其存在(首先它都沒法讓身在其中的演員們理解並信服,否則怎麼解釋很多演員一臉尬相)。本片的大設定(三頭阿修羅必須齊心協力才能攻天)我覺得都還基本OK,但之後的推演亂七八糟。總的來說,導演、編劇、男主演都不太能勝任這個故事。

5.桃桃林林:1分


影視自媒體人,微信公眾號及微博「桃桃淘電影」運營者、線下活動「桃桃觀影團」發起人。

中西結合的畸形產物,故事爛節奏差,表演就不說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