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被忽視的八卦-61
兗州是漢朝具有重要軍事地位的州府,地處中州。
兗州的轄區包括今天山東省的西南部和河南省的東部,黃河、濟水所流經的一地區。當年劉邦、劉秀都是以此地為基礎發展起來的。戰可以為據,守可以休養生息。
所以在紛亂的漢末,各大諸侯都對兗州非常重視。
作為兗州刺史、漢室宗親的劉岱成了大家聯合的香餑餑。為了讓劉岱更緊密地團結在自己周圍,做自己的同盟後盾,當時名望第一的袁紹與實力第一的公孫瓚展開了你爭我奪地拉攏活動,他倆通過政治婚姻跟劉岱和親,與劉岱先後成為了親家。
袁紹一看:跟競爭對手比,自己的優惠力度不夠大啊,這怎麼吸引顧客!他立刻把自己的妻子孩子趕去找劉岱,表面是串門子走親戚,實際是送人質以安其心。(《三國志》是時岱與袁紹、公孫瓚和親,紹令妻子居岱所)
公孫瓚也不甘落後想「紹方抓藥」,但當初結婚的時候岳丈家的地位比自己高,所以公孫瓚只是看了老婆兩眼,沒敢出聲。轉念一想,簡單模仿,不夠狂放。(《後漢書》:(公孫瓚)遂為郡小吏...(遼西)太守奇其才,以女妻之。)
公孫瓚最終決定上硬菜:派軍隊援助劉岱。
在天下紛爭之際,軍隊是諸侯最貴重的家當,是自己花心血花金銀積攢下來的。為了表示誠意,公孫瓚送劉岱的是一支價值連城的騎兵隊伍。公孫瓚本人就是靠騎兵起家的,他的騎兵水平在當時是一流的。
臨行前,公孫瓚語重心長地囑咐騎兵將領范方說,如果劉岱想接受咱們這支騎兵,就讓他把袁紹的家屬趕走,否則,你就回來。我還需要你們回來攻打劉岱的兗州呢。(《三國志·》:令遣紹妻子,使與紹絕。別敕范方:『若岱不遣紹家,將騎還。吾定紹,將加兵於岱。)
看來,公孫瓚送劉岱的禮物是:飛去來器。
除了袁紹和公孫瓚,袁術同樣貪圖兗州。當長安的朝廷得知劉岱被殺以後,立刻委派了名士金尚接任新兗州刺史,但金尚最終被袁術作為鎮州之寶收藏在自己麾下了,以備關鍵時刻放出去撕咬兗州。
初平三年(192)四月。劉岱被衝進兗州的青徐黃巾軍殺死,兗州刺史出缺。原來兗州有劉岱坐鎮,各方勢力對兗州許看不許摸,現在劉岱一死,平衡被打破。
兗州爭奪戰,隱隱待發。
東郡太守屬吏陳宮一直關注著兗州的局勢,他決定輔佐曹操把兗州搞到手。陳宮有安邦救民的遠大理想,但只有讓領導上位,自己才能上位,上尉以後才有可能成為上校,然後是將軍。不想當將軍的上位,不是好上位。
得到兗州與其說對曹操重要,不如說是對陳宮自己更重要。
陳宮清楚,現在跟其他幾位諸侯大佬比,曹操只有幾千人馬,實力弱小,是不能靠武力硬拼的。但曹操有地理優勢,他駐守在東郡的東武陽,離兗州首府昌邑很近。俗話說,家近是個寶,天下唯快不破。陳宮要用個「快」字訣,讓曹操得到兗州。
要成功運作此事,陳宮需要落實幾個方面。
首先,陳宮必須了解曹操本人的態度。幹活不由東,費力也是空。你好心扶老人過馬路,其實人家這就要到家了,根本不需要過馬路。結果你讓老人的家屬一頓群毆,以為你要綁票變現呢。
萬一曹操不想過馬路到對面的市政府大樓工作呢?陳宮豈不尷尬。
陳宮對曹操說:「劉刺史死了,戰亂會阻擋朝廷的任免,如果兗州沒有首領,黃巾軍會繼續猖狂,百姓不得安寧。不如您來做兗州刺史。這樣既安撫了兗州的百姓,也幫國家把兗州管理起來,更是明公成就霸業的基礎。」 一但賭贏,就是一賠三的收益(《三國志》(劉)岱既死,陳宮謂太祖(曹操)曰:『州今無主,而王命斷絕,宮請說州中,明府尋往牧之,資之以收天下,此霸王之業也。』)
曹操當然是想成為兗州之主的。只要抬腿過馬路,就是人生轉折第一步。
但曹操來兗州當東郡太守還不到一年的時間,根基尚淺。他不得不顧忌兗州的其他勢力,他需要州府的輿情倒向他,才能行動。畢竟馬路上車太多,也沒警察維持交通,搞不好過馬路過成了黃泉路。
陳宮知道曹操的顧慮,他只為徵得曹操的同意,其他事情由自己先出面辦理。
做事前,跟領導打個招呼,是混世界的基本原則。有時候,遇到困難了,可以回來找領導想辦法,自己吭哧半天,不如領導幫你打個電話。再者,像篡權這麼大的事情,你僅憑好心的出發點和給人驚喜的天真,不打下招呼就去辦,會讓領導以為你要取代他呢。
領導一定會立刻把你叫過來,大聲的問你:「什麼叫驚喜?什麼他媽的叫驚喜!什麼他媽的叫他媽的驚喜! 「
陳宮得到曹操的首肯以後,立刻進行下一步:聯合兗州各方勢力。
作為東郡名士,陳宮自己可以代表當地主要勢力支持曹操,但他還要聯合兗州其它郡國的太守。
目前曹操的身份不過是兗州治下的東郡太守,如果沒有兗州其他各郡守的支持,想和平接管兗州肯定是不行的。一個部門主管,想去補部門經理的缺,不拉幫結派成團伙是辦不到的。
陳宮找了兗州的濟北相鮑信,鮑信是曹操的鐵粉。
鮑信出身名門望族世代為官,他的八世祖鮑宣曾是西漢哀帝時的司隸校尉,並擔任過豫州牧,後來因不肯依附王莽,而在獄中自殺。劉秀登基大赦天下,親自樹立鮑宣為忠君典型:向鮑宣同志學習。鮑宣的兒子鮑永、孫子鮑昱都擔任過司隸校尉。鮑信的父親鮑丹,擔任過東漢的九卿少府。
鮑信不但背景深厚而且為人沈毅有謀,對人對勢有著驚人的判斷力。
董卓進京初始,鮑信通過觀察,很快判斷出董卓絕非善臣。他獻計給當時還掌權的袁紹:趁董卓初到京城立足未穩,立刻逮捕董卓。袁紹沒聽,鮑信毫不遲疑地離開了洛陽。(《三國志》:信至京師,董卓亦始到。信知卓必為亂,勸袁紹襲卓,紹畏卓不敢發。語在紹傳。)
後來為了討伐董卓,各路諸侯集結在一起,並公推袁紹為頭領,分漢權而立。鮑信再次顯示出了睿智。他並不看好盟主袁紹,他認為袁紹不過是又一個董卓。
雖然曹操當時並非諸侯,兵馬最少勢力等於零,但在各路諸侯中鮑信最認可曹操。鮑信還拉著自己的弟弟鮑韜,一起幫助曹操攻打董卓,結果鮑韜被殺,鮑信也受了傷。(《三國志》:時紹眾最盛,豪傑多向之。信獨謂太祖曰:「夫略不世出,能總英雄以撥亂反正者,君也。苟非其人,雖強必斃。君殆天之所啟!」遂深自結納,太祖亦親異焉。)
鮑信不但和曹操一起衝鋒陷陣,還在戰略上為曹操出謀劃策。
鮑信向曹操建議:「袁紹的勢力太大。您可以躲避於黃河以南的地區,根據時機再決定如何發展。」從後來的情況看,曹操實際就是按照鮑信的思路,實施的自我發展計劃。(《三國志》:且可規大河之南,以待其變)
陳宮拉著鮑信,不僅是因為鮑信跟曹操一條心,而且鮑信是個大金主。
當初鮑信勸說袁紹抓董未成,他離開洛陽,一是避禍,二是組織人馬。鮑信是帶著一千名騎、步兵回的兗州泰山郡平陽(今山東新泰)老家。然後又招募了兩萬步兵,七百騎兵。(《三國志》信乃引軍還鄉里,收徒眾二萬,騎七百,輜重五千餘乘)
咱們可以算一筆賬,看看鮑信在家鄉募集的兵馬數量是個什麼概念。
討伐董卓的主要諸侯有十一路。史料上並沒有把各諸侯的兵力列出來,但在《三國志》里有酸棗地區「諸軍兵十餘萬」的記載,就是說這裡有盟軍十餘萬。
當時酸棗地區有張邈、張超、劉岱、喬瑁、袁遺、鮑信共六家諸侯,古人的數量表達雖然不精確,但又個大概的界限,「十餘萬」的表述可以看作不超過十五萬,頂格按十五萬算,平均每家兩萬五的軍馬。
這麼一衡量,就知道鮑信組建的隊伍規模不小。特別是還有騎兵,在漢代,一個輕騎兵的成本大約五倍於步兵,而鮑信的騎兵,不會少於一千騎。這麼龐大的隊伍,必須要有大量錢糧財務支撐。
軍人的吃穿住行要有補給車輛跟隨,光靠人力攜帶是無法滿足戰爭需要的。電影里的老百姓手擔肩扛前線送子彈軍糧,那是因為軍隊事先沒帶夠,群眾只好捨命臨時頂一下。不頂不行啊,回頭被壞人用槍頂。
鮑信為這些人馬準備了多少保障呢?「輜重五千乘」。四匹馬拉的車為一乘。不說別的,在戰爭時期能一下湊到這麼多馬匹非常不易了。
鮑信帶著招募的兩萬多名軍卒,兩萬多匹馬浩浩蕩蕩的走在路上,一眼望去讓人睜不開眼啊,不是因為飛揚的塵煙,而是金子在晃眼。
鮑信沒有巨款的話,是無法養護這支軍隊的。後來曹操就有一次在戰爭時期因為沒糧食,只好把剛剛招來的兵給解散了。(《三國志》冬十月,太祖至東阿。是歲,谷一斛五十餘萬錢,人相食,乃罷吏兵新募者)
由於漢朝以及物價貨幣換算是一個非常宏大的體系,特別是董卓亂政時期更是一筆糊塗賬,要真正理清鮑信到底花了多少錢是不太可能的。不過,五千乘之數如果在戰國時期,可以與一個國家相匹敵了。當時宋國最鼎盛之時,號稱「五千乘之勁宋」(當然,漢朝已經不再用駟車作為戰鬥武器了,車型也有變化。所以,跟宋國的乘略有區別)。
雖然無法知道確切金額,但咱們還可以再算一筆賬:鮑信用了多長時間募得這麼龐大的軍資。
他離開長安的時候董卓剛剛進京,時間是中平六年(公元189年)九月初,而鮑信已經在初平元年(公元190年)正月的酸棗會盟中出現了,前後最多五個月時間(《三國志》:初平元年春正月,後將軍袁術……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同時俱起兵,眾各數萬。)
鮑信帶兵從洛陽出發,到泰山郡大約1200里(現代的道路里程,下同),按照當時的行軍速度,三天四百(這裡就不把速度考證列出來了),需要九天左右。而鮑信回鄉招兵結束後,由於攜帶大量輜重,行軍速度要慢不少。從泰山到酸棗有七百里以上,如果以每天八十到一百里的速度計算,這一去一回將近要二十天的行軍時間。
換句話說,鮑信組織出高配置的武裝力量,最長只用了四個月的時間,這可是臨時拉起的隊伍啊。估計他全名叫默罕默德鮑·信,是來自迪拜的王子。
說你呢,曹操!
如果有鮑信的資金實力做後盾,無論曹操最終是否上位兗州,結果都不至於太糟。陳宮拉上鮑信也有以防萬一的思路。
鮑信不僅有經濟實力,還有重要的政治資源。他跟原兗州刺史劉岱不但是一起討董的盟軍,而且彼此的關係非常密切。
高舉討董義旗不到三個月,王匡、曹操均大敗於董卓。諸侯們的注意力逐漸轉移到了爭取各自的利益上。「討伐董逆「的標語口號還貼滿軍營,但實際已成為諸侯各自口中攻擊盟友的有力武器。
兗州劉岱先是殺了一直有矛盾的橋瑁,然後「憤起」攻打侵犯到自己地盤兒的青州黃巾軍。
行動之前,劉岱特意跟鮑信商量過是否出戰黃巾軍,鮑信反對出兵,因為敵軍連續佔領了任城和東平兩國士氣正旺,而且有百萬之眾,咱們的士兵已經有了畏敵情緒。鮑信建議劉岱先固守對持消耗敵人的銳氣,再伺機出兵。
也許是出於劉室宗親的責任感或者是出於剛殺過諸侯的驕傲,劉岱並沒採納鮑信的意見,導致最終兵敗被殺,把驕傲傳遞給了黃巾軍。(《三國志》劉岱欲擊之,鮑信諫曰......岱不從,遂與戰,果為所殺)
這件事就能看出鮑信在兗州的地位,他具備了兗州領導劉岱的生前戰友和同志的身份。陳宮找鮑信出面推舉曹操繼任兗州刺史是可以服眾的。當初沒有老帥的支持,四人幫是很難下台的。
除了鮑信,陳宮還另外找了陳留太守張邈,他知道張邈跟曹操是多年的朋友,並情誼深厚。
當初在諸侯討董時期,張邈看不慣袁紹的驕橫和私心,出言責備了袁紹,袁紹傷自尊了,立刻找來小弟曹操要他做掉張邈,但被曹仔婉拒了。此事,加深了張邈與曹操的情感。要知道,袁紹絕對是曹操生命中的恩人。
不僅如此,張邈還是大名士,人望很高。
張邈是漢末著名的八廚之一。所謂八廚,就是八位用自家錢財救濟大家的俠士。當時,漢朝的士人官吏階層,為了跟宦官勢力作鬥爭,以民間形式授予了竇武、陳蕃等二十七人為「天下名士」的稱號,鼓舞大家的士氣。這些名士又被分為五等,八廚是第五等。
八廚中,張邈排名第二,但排名首位的遼東太守度尚,早就在二十幾年前逝世了。所以張邈實際是八廚的領袖,這個身份增加了張邈的話語權。如果陳宮拉上他為曹操點贊,會帶動一大批鐵粉跟贊。
另外,陳宮是有擔憂的,他擔心張邈有自己的想法,而不支持曹操上位。
張邈早在董卓入朝之初,就擔任了陳留太守,而同時期的曹操不過是個辭官的百姓。就連曹操起兵討董的最初五千人馬中,有三千都是張邈的孝廉衛茲資助的,而且,曹操起兵的己吾縣也在張邈的陳留郡轄區內。(《三國志》陳留孝廉衛茲以家財資太祖……合兵三千人,從太祖入滎陽,力戰終日)
這是曹操離開體制以後的第一次拉起隊伍單幹,但裡面充滿了張邈。
現在陳宮要推舉曹操出任兗州刺史成為張邈的上司,當然要考慮下張邈的心情。
但陳宮多慮了,陳留太守張邈完全支持曹操接手兗州。
此時,兗州州政府的所在地是山陽郡的昌邑。而山陽太守是袁遺,他是袁紹的從兄,也是曹操的朋友。雖然史料沒有記錄陳宮找過袁遺,但就過去的關係看,袁遺對曹操當兗州刺史一定是支持的。
兗州下轄東郡、濟北國、陳留郡、山陽郡、任城國、東平國、泰山郡、濟陰郡。一共八個郡國。
黃巾軍攻入兗州後,最先殺死了任城國相鄭遂,而接著向北佔領了東平國,殺死劉岱並駐紮於此。因此兗州有兩個郡屬於黃色恐怖敵占區,(《三國志》青州黃巾眾百萬入兗州,殺任城相鄭遂,轉入東平。)
所以推舉曹操擔任兗州刺史的提案,經過陳宮的串聯,至少可以在兗州六郡里獲得三分之二的支持率。但僅僅這些還是不夠的,畢竟兗州不是劉岱一個人管理,還有輔佐刺史的其他州府官員。
所以陳宮實施第三步:他求見了兗州的別駕和治中。
別駕的權利類似於副刺史,治中負責處理州府文書,並監察下級官員。別駕比治中地位高,出行要配專車。一把手光榮了,是這兩位暫時負責州府運轉。(《答郭遜書》:「別駕,舊典與刺史別乘,周流宣化於萬里者,其任居刺史之半,安可任非其人)
陳宮對著州官們慷慨陳詞:「現在天下大亂,賊寇橫行,人民失去了家園,漢朝到了崩潰的邊緣,中原各州到了最危險的時刻!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起來!起來!起來,別坐在原地不動!去把曹太守接來。只有他,才能救兗州,只有他,才能安黎庶!」
陳宮字公台,站在公共舞台上的他,才是他要的自己。
隨行而來的鮑信帶頭鼓起了掌,大家都被陳宮的發言所感染,滿腔熱血地去東郡迎接曹操來做兗州刺史。其實,曹操早就在附近街道的路燈底下穿戴整齊地等著了。(《三國志》宮說別駕、治中曰:「今天下分裂而州無主;曹東郡,命世之才也,若迎以牧州,必寧生民。」鮑信等亦謂之然。)
曹操出現速度之快,以至於留下了:「說曹操曹操就到「的典故。
就這樣,通過陳宮的運作,曹操在眾人的攙扶下,逼停來往的車輛,強行過了馬路,進入了人生第一座州政府辦公大樓,並徑直坐在了刺史辦公室的老闆椅上。
(曹操的突然出現,嚇了黑貓警長一大跳,下意識地朝曹操開了四槍。。。。)
如果覺得文章還不錯,讚賞支持一下吧~
※是什麼影響了蘇波戰爭的結果?
※江南不產馬,東吳騎兵的馬是從哪裡來的?
TAG:時拾史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