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打造全球卓越城市,一流的營商環境準備好了嗎?

打造全球卓越城市,一流的營商環境準備好了嗎?

營商環境作為「支配商業活動所必須的政策、法律、制度、規則等的一種複雜的融合體」,既是區域綜合競爭的軟實力,又是現階段生產力發展的重要驅動因素。

營商環境優劣,直接影響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鑒於此,各個國家和地區都在大力優化營商環境。上海作為長三角綜合性節點城市和中博會承辦城市,如何對標國際,營造一流營商環境,關係全球卓越城市目標能否實現。

原文 :《一流營商環境助力實現卓越城市》

作者 |中共上海市青浦區委黨校講師 高淑桂

圖片 |網路

優化營商環境,上海在行動

營商環境本質上是一種制度創新,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內生變數。我國在經濟新常態的時代背景下,中央明確提出要優化區域營商環境,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契合新時代新形勢做出新的制度安排,上海先行先試,聚焦企業反映最強烈的企業開辦、施工許可證取得等環節進行優化,特別是把重大產業項目的審批作為檢驗營商環境的「試金石」,積極推行營商環境改革,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一是全面形成「一次告知、一窗受理、全程代辦、個性服務、快遞送達」的企業開辦流程。結合全市「一網通辦」建設,推進審批事項全面上網,對於已經實現或能夠實現網上辦理的事項,全面推行網上辦理;對於需要網上受理、現場辦理的事項,同步推進線上線下辦理;對於暫時不能實現網上辦理的事項,加快推行網上預約、現場辦理,全面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

二是重點產業項目「綠色通道」,「重大辦」特事特辦。為建成具有一定服務能級的長三角重要節點城市,上海進一步提升區域服務能級,引進有實力的行業龍頭開發主體。目前,四大品牌建設已初具規模和影響力,同時新能源、跨境電商、智能機器人等產業也在崛起,這些產業的集聚為下一步優質產業的引入打下了良好基礎。

三是突出需求導向,企業獲得感增強。優化組團式服務企業機制,結合大調研工作,充分對接企業的辦事需求,圍繞世界銀行11項營商環境評價指標,聚焦企業反映最集中的痛點、堵點、難點問題,尋求各項需求的最大公約數並予以回應和解決,做到政府服務企業「有求必應,無事不擾」。

對標國際一流,找差距補短板

2018年,在世界銀行推出的對全球190個國家營商環境的測評排名中,中國占第78位,中國的排名由北京、上海兩個城市的數據組成,其中上海的比重佔到55%。那麼,上海的營商環境,尚存在哪些不足?

第一,「一窗通」平台有待優化。一方面,平台將企業名稱預先核准和辦理營業執照的材料審批合併為一個環節,但是當申請材料預審通過後,一旦出現企業名稱被駁回,會導致企業名稱和申請材料一起被退回,當事人在重新選取企業名稱後,審核人員需要對同一份材料再重新審核一遍,增加了審核人員的工作量。另一方面,系統信息推送不盡合理,目前平台信息只能推送到企業法定代表人,「店小二」無法第一時間得知辦理進度,特別是刻制公章環節,「一窗通」只能將領取公章的賬戶、密碼推送到企業法定代表人,由「店小二」再向企業法定代表人詢問。身份認證方面,按照開辦流程,身份信息「一次認證、全程認可」,因此辦理公章刻制時,只需提供法定代表人經核對的身份證複印件,但「一窗通」辦理公章刻制時,新增了一項身份認證事項,要求法定代表人拿著本人身份證自拍一張照片上傳,帶來不便。

第二,施工許可證取得等重點領域仍需完善。一是市建設工程聯審共享平台仍需優化,目前平台上傳文件較混亂,無法與目錄相對應,簡訊告知智能化水平需進一步提升;二是國務院發文推廣聯合勘驗、聯合測繪、聯合審圖、聯合驗收等,上海也是試點地區之一,但實際操作中企業反映由於開工建設周期較長,在過程中相關規定和相關標準可能會發生變更,企業無法及時知曉,導致最後工程驗收時無法達到驗收標準。

第三,事中事後監管難度加大。實際操作中出現「借殼」「借人」開辦企業的情況,即企業的實際操控者通過購買已開辦企業的資質或者借用第三人作為申辦人申請開辦企業,開辦獲批後即虛開增值稅發票,稅務部門為防範風險,不得不一一約談申辦人,加大了難度。

營商環境改革,永遠在路上

科斯定理告訴我們,在交易費用為零的情況下,資源配置會達到帕累托最優,反之,交易費用不為零,不同的權利配置會帶來不同的資源配置。在既定條件下,最優化資源配置會促進經濟增長,而因外界因素導致資源配置的不平衡可能使經濟增長不平衡、低效率。以問題為導向,降低交易費用,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成為上海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的方向。

一是繼續完善 「一網通辦」門戶。網上政務服務平台的成熟度是推進「不見面」「最多跑一次」審批改革的關鍵所在,因此,結合「互聯網+政務服務」工作,推進網上政務大廳建設;逐步完善「在線諮詢、在線申請、網上預審、網上辦理」等功能,推進部門業務系統與「一網通辦」平台對接;同時,大力推進「移動辦」、「自助辦」,推進政務服務事項標準化,建立「前台綜合受理、後台分類審批、統一窗口出件」的辦事模式;健全部門間政務信息數據交換共享機制,破除信息壁壘,促進「一網通辦」。

二是加快重點領域改革。進一步優化聯審共享平台的智能化水平,促進企業與資本的精準對接,繼續提升辦稅便捷性;推進產業地塊評估制度設計,開展聯合徵詢、聯合勘驗、聯合測繪、聯合驗收等,加快設立行政審批「中介超市」,進一步強化行業管理,按照「誰主管、誰監管」的原則,建立中介服務機構及從業人員懲戒淘汰機制,加大監督檢查力度,嚴肅查處出具虛假證明或報告、謀取不正當利益、擾亂市場秩序、違規收費等行為。

三是加強事中事後監管。放開前端、高效管住中後端,創新監管方式,推行分類監管,進一步明確分類評價和分類監管的分類原則、分類指標體系,以及分類條件、監管措施、評價周期等,完善相關配套機制和激勵機制。同時,加強誠信監管、智能監管、風險監管等。

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上海將對標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改革永遠在路上。

文章原載於社會科學報第1616期第2版,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社會科學報 的精彩文章:

澳洲「後漢學」:它怎麼來讀懂中國?
劉姥姥一定要變成劉「外婆」,官方回應來了!

TAG:社會科學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