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打開「腦洞」讓博物館紀念館展現創意的力量

打開「腦洞」讓博物館紀念館展現創意的力量

來論 獸獸(市民)

今年端午三天小長假剛剛結束,廣州各大文化場館進行了一番盤點。據廣州市文廣新局透露,假日期間市屬各大文化場館迎來接待高峰,僅小長假第一天(16日),廣州圖書館共接待讀者3.0357萬人次;廣州少年兒童圖書館共接待讀者8063人次;廣州市屬各博物館共接待觀眾2.0873萬人次。

文化場館參觀火爆的背後,是展覽形式的花樣翻新,對於普通市民和遊客來說,廣州的博物館、紀念館變得越來越有吸引力。比如,據南都報道,「國際檔案日」當天開館的廣州國家檔案館新館二期,不僅館舍規模宏大,而且配備了時下最新式的電子沙盤、5D電影、大型光矩陣……甚至還有一輛民國版的「廣州國運汽車」,坐上它立馬「穿越」到民國。位於起義路的廣州起義紀念館,此前還組織了沉浸式話劇,身著民國服裝、手拿紅色傳單,戴著紅布帶的「廣州起義戰士」,帶領參觀者回到上世紀20年代的烽火歲月,體會大歷史與小人物的命運。這些「新搞作」,令過去一些並不算太火爆的歷史文化場館立刻吸引了大量關注,體驗了一把網紅的滋味。

廣州歷史文化資源豐富,尤其是在中國近現代史上,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挖掘和呈現這些歷史,理應成為本地各類紀念館、檔案館、博物館的頭等大事。不得不說,過去本地紀念館的歷史文獻資料呈現,手段相對單一,不過是實物加圖片文字說明。這樣的呈現方式帶有很大的局限性,一來極其依賴於歷史實物,如果沒有相應的實物,策劃相關的展覽就有些困難(比如南方出土古代文物相對北方較少,因此我在本地博物館看到近代以前的文物,比起北方及中原地區博物館看到的藏品及展覽,可以說有點單薄);二來,這樣的呈現方式更新較慢,觀眾看完一遍,可能過了幾年再來看,還是這幾道「菜」,如嚼雞肋。而實際上,好的博物館是值得一再重遊的,因為收藏和研究會隨著時間推移而變化更新,博物館紀念館不僅要讓參觀者看我有什麼寶貝,而且要讓大家看到歷史研究最前沿的新史料和新觀點。

就此而言,利用最新科技和戲劇形式,把觀眾吸引過(回)來,只是在「器」的層面上使勁,在「道」(觀念)的層面上,既然有了新的策展手段,本地博物館、紀念館也可以打破歷史實物的限制,拓展觀眾對本地歷史的認識,打破外界某些偏見(諸如古代這裡是「化外之地」、「蠻夷」)。說到這裡我想到在伊斯坦布爾旅行時參觀的「純真博物館」,它是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帕慕克個人捐贈興建的民間博物館。有趣的是,這座博物館完全是根據帕慕克小說的虛構情節建立起來的,卻是伊斯坦布爾這座城市歷史的真實反映,並且吸引了大量外國遊客慕名前往。帕慕克解釋說,他希望有更多「小型的、個人化的、開支較低的博物館,以個人的故事代替宏偉的歷史」。

廣州立志建設「博物館之城」,帕慕克的理念無疑能夠拓寬我們的思路,比如作為千年商都,歷來是各色人等雜居之地(今日小北穿梭忙碌的外國友人就是歷史的某種折射),唐朝時代的阿拉伯人在廣州如何生活,恐怕也可以此為起點,想像建造一座海上絲路博物館。此外,都說「食在廣州」,廣州能不能有一座聞得見香氣的粵菜博物館?希望文博界的朋友在新的起點上再接再厲,各位市民打開「腦洞」獻計獻策,讓博物館展現出創意的力量,不要讓外界一想到咱們就聯想到什麼「南蠻」「文化沙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方都市報 的精彩文章:

上海教委就「外婆」改「姥姥」致歉:將恢復,來聽聽原作者怎麼說
最高樓麵價1.4萬/㎡,東莞連續產「高價地」,會影響房價嗎?

TAG:南方都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