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父母的你處在第幾層境界
本文編輯:明明
GIF
GIF
談到人生我們總是會想起馮友蘭先生所說的人生三層境界。事實上,為人父母的也是有不同幾層境界的,在父母教育孩子的這條道路上,千千萬萬的媽媽共同努力著,也不斷進步著。下面就隨小編來看看,為人父母的你處在第幾層境界吧?
1、最高境界
這個時候,父母會真正認識到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你們會發現「我到底是誰」比「我要成為誰」更加重要,父母會盡己所能的支持和鼓勵孩子去成為最好的自己,同時也會以身作則的支持孩子成為真正的自己。
2、第五境界
這層境界的家長會為了教育孩子而意識到要去提升和完善自己,因為他們明白,「你是誰」比要求孩子「成為誰」更為重要,一切的家庭教育,事實上都是父母言傳身教的結果。
3、第四境界
家長為了讓孩子去開心的學習,他們不再是停留在「我沒有辦法」或者「我管不了」,而是轉換角度去關注孩子的問題癥狀及其原因,並在此基礎上積極進行干預和矯正。
4、第三境界
開始思考孩子教育的目標問題——「我究竟想要自己的孩子是一個什麼樣子,一旦這個目標能夠清晰地確定,那麼家長就不容易被人裹挾著,不會熱衷於跟風和盲目地對孩子進行培養。
5、第二境界
家長捨得在孩子身上花時間,盡職的陪在孩子身邊,親身見證孩子的成長。
6、第一境界
家長捨得給孩子花錢,無論多少,以為錢就是全部愛的表達。
5、第二境界
家長捨得在孩子身上花時間,盡職的陪在孩子身邊,親身見證孩子的成長。
6、第一境界
家長捨得給孩子花錢,無論多少,以為錢就是全部愛的表達。
在日常生活中,總是會聽很多的學生講:什麼老師太煩躁了,總是在耳邊講講講;在家裡面的話媽媽也是一個典型的「女唐僧」。
其實被稱作「唐僧」的老師,不是大家印象中的電視劇裡面的心地善良、永不殺生的好心大和尚唐僧。相反是另外一部電影裡面叫做《大話西遊》中那個一直會對著大家嘮嘮叨叨的唐僧。
孩子用嘮嘮叨叨的唐僧來形容自己的老師和媽媽,其實是想告訴大家自己心裏面對「嘮叨」心生厭煩的感覺。
據一項青少年對自己「爸爸媽媽行為」評價的調查能夠說明以下的情況,爸爸媽媽的嘮叨其實已經和粗暴、不尊重隱私一樣被叫做青少年最不喜歡的爸爸媽媽的行為,嘮叨對於孩子來講其實已經變成了一個較大的危害。
危害一、家長形象易受損
一些爸爸媽媽對孩子的要求和期望太理想化所以顯得很不現實,要是發現孩子表現出的言行比不上他們內心所期望孩子做的,就會形成較大的心理落差,所以會對孩子嘮叨不完,孩子的行為要是有一點點不稱爸爸媽媽的心意,就會對孩子批評、報怨,還有的爸爸媽媽還會對孩子諷刺挖苦。
其實爸爸媽媽大部分的嘮叨是沒有明確的目的或要求的,看見不稱心的就會講,想到什麼內容就會說出來,所以就會讓孩子覺得很無奈,老是心生厭煩,有時候還會覺得自己的爸爸媽媽「太沒水平,話都說不清楚」。
危害二、孩子厭煩而叛逆
爸爸媽媽的嘮叨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沒有受到尊重,這樣會導致孩子形成自我認識的不足和比較害羞的心理,會讓孩子覺得做什麼事情做得怎麼樣都很無所謂,就會變成「越說越不聽」的叛逆局面。
有時候孩子真正犯錯時,爸爸媽媽一直在孩子耳邊嘮叨說教,就會導致孩子從覺得自己做錯了到不耐煩然後接下來反感討厭,被「逼急」了,有時候就會產生我偏要這樣的逆反心理和行為。
心理學研究表明,要是孩子覺得自己被爸爸媽媽批評了,可能要過很長時間才能恢復心理平靜,所以當爸爸媽媽一直批評時,他就會覺得為什麼爸爸媽媽一直說自己,心情就恢復地很慢。
TAG:夜半情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