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讓天價茶毀了大師的名頭
【文化評析】
大師,是公眾表達對工匠精神的敬意,而個別牟利之徒只會從中嗅到商機。現實中,那些一心利用大師名號招搖撞騙的人,只能壞了大師的名頭,傷害整個茶行業。
央視《經濟半小時》欄目最近報道,近年來風頭很足的所謂大師手工製作武夷山岩茶,動輒每斤售價就高達上萬元、十幾萬元甚至幾十萬元。7月15日,福建南平市委、市政府提出將堅決扼制「天價茶」的六項措施,包括嚴格「特級制茶工藝師」評選評定,對「沒有參與茶葉加工就隨意簽名」的,堅決取締特級制茶工藝師榮譽稱號。
飲茶文化廣受民眾喜愛,也帶來了制茶產業的繁榮,這本是文化與經濟的正常互動,無須求全責備。然而,徒有其名的「天價茶」,在讓茶文化異化成少數人附庸風雅的炫富工具的同時,也讓茶葉經濟中虛假營銷遍布,茶葉本身的養生和文化價值,也在無形間受到嚴重貶損。
泛濫的「制茶大師」,也是茶葉經濟虛火過旺的表徵。據報道,最著名的武夷岩茶大紅袍需要至少幾十個人在短時間內爭分奪秒製作,任何一個大師根本無法獨立完成。然而,在茶商的宣傳里,一些天價茶似乎成了大師獨創。實際上,有的大師僅僅負責監製,有的純粹只是大師簽了一個名,茶葉的價格立刻翻幾倍甚至十倍以上。
中國茶文化有著悠久傳統和歷史積澱。運用之妙,存乎一心:茶葉製作牽涉許許多多煩瑣的細節。即便是泡茶的店小二,民間都以「茶博士」雅號饋贈,何況是位於產業上游、直接關係茶葉品質的制茶師傅?應該承認,確實有一些技藝精湛、手法純熟、對制茶工藝有獨到理解的民間匠人,他們擔得起制茶大師的稱號。
但是,大師稱號應當是行業自發給予匠人的尊敬和認可。如果大師成了一種隨意頒發的頭銜,被人為附加各種利益,稱號就難免變味。一些「大師」醉心於成名後的利益,對茶文化一知半解,甚至連最基本的愛崗敬業都做不到,讓人不得不追問,這樣的「大師」稱號又有何用?
大師,是公眾表達對工匠精神的敬意,而個別牟利之徒只會從中嗅到商機。在某些行業協會和地方政府的助推下,大師的稱號變得庸俗化。久而久之,大師的公信力也在喪失。現實中,那些一心利用大師名號招搖撞騙的人,只能壞了大師的名頭,傷害整個茶行業。
針對天價茶泛濫的現象,理應嚴格制茶大師評定。南平市提出對沒有參與茶葉加工就隨意簽名的,堅決取締特級制茶工藝師榮譽稱號,無疑是一種必要的糾偏。更應當深入反思的是,不能把制茶大師當成指標化頒發的榮譽證書。對真正有實力、獲得行業內部認可的大師,沒有官方機構的認證照樣應當受到尊敬。有關部門尤其要避免分配大師名額的做法,寧缺毋濫。
飲茶作為一種民間文化,起初被視為未入正統的雜學。被後世譽為「茶聖」的陸羽,就經歷了極其坎坷的一生,似乎與茶葉苦中有甘香的特點相呼應。現如今,茶文化受到社會各階層的認可與肯定,也體現了社會文明的進步。這也證明,進可居廟堂、退可處江湖,茶文化應當貼近普通民眾的生活需求。
炮製天價茶,用制茶大師的頭銜忽悠人,違背了茶文化的傳統。為了茶葉行業的健康發展,應當戳破天價茶的面具和偽裝。茶商也應當明白這樣的道理,靠天價固然能夠贏得一時暴利,但一個行業要想長久發展,終究還是要工於匠心,用品質贏得市場的認可。
(作者:王鐘的,系中國青年報評論員)
※Pasadena有一家可鹽可甜Ins風的網紅飲品店!悄悄說一句,抹茶一級棒!
※綠茶過期了還能不能喝?很多人都錯了,能不能喝取決於這兩點
TAG: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