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第17屆攝影藝術展覽銀獎作品賞析
浙江省第17屆攝影藝術展覽經過3個多月的公開徵集、評審與公示,目前評審與公示工作圓滿結束。公示期間,社會各界和廣大攝影人對評選結果進行了有效監督。公示結束後,對於群眾反映、舉報的個別作品違規情況,評審委員會認真對待,仔細查證,經審議,共取消了2件作品的入展資格。
本屆展覽最終共評出獲獎及入選作品270件,分別是記錄(文獻)類入展作品108幅(組):其中金獎作品4件,銀獎作品8件,銅獎作品13件,入選作品83件;藝術(商業)類入展作品97幅(組):其中金獎作品4件,銀獎作品6件,銅獎作品11件,入選作品76件;青年組入展作品39幅(組):其中金獎作品2件,銀獎作品4件,銅獎作品5件,入選作品28件;多媒體視頻優秀獎3組,攝影畫冊手工書23本:其中最佳畫冊手工書8本,優秀畫冊手工書15本。現予公告。
2018年8月4日上午10點30分,浙江省第17屆攝影藝術展覽將在寧波美術館隆重開幕,誠邀入展作者、省內外影友蒞臨觀展。
浙江省第17屆攝影藝術展覽組委會
2018年7月16日
特別提示:在中國攝影網上公告的浙江省第十七屆攝影藝術展覽入展作品及名單,未經本屆影展組委會許可不得轉載。
記錄(文獻)類銀獎作品(8件)
05
《單車已然「脫韁」 收韁方能「共享」》 作者:蘇巧將(溫州)
評委點評
作者針對共享單車這個熱點問題進行拍攝,記錄了共享單車對城市交通和人們的生活所帶來的影響。作者沒有刻意去尋找和操控生活中的場景,而是通過感受來傳遞身邊發生的事情,畫面驚心,有「脫韁」之感。
(評委:王芯克)
06
《無現金之城》 作者:馮斌(紹興)
移動支付正在讓金融更普惠、商業更智能、社會更高效、信用體系更完善。環保、便捷、高效的無現金支付不僅會成為大眾無法割捨的新生活方式,「未來,一部手機走遍世界」也極有可能成為現實。
▲1.2017年8月14日,浙江諸暨三都農貿市場里一個賣生雞的攤位上放著「微信付款處」的牌子。
▲3.2017年8月29日,浙江諸暨楓橋一家傳統的藤器店也接受了新式的微信掃碼付款。
▲5.2017年8月18日,浙江諸暨草塔一家修鞋、配鎖的小店門口掛著顯目的「支付寶支付二維碼」。
評委點評
作者抓住了無現金交易這一社會發展趨勢,多行業、多視角呈現了「中國式支付」的波及面。並結合社會和時代發展這個大背景,以小見大來反映用傳統紙幣交易的老習慣已經被改變。
(評委:王芯克)
07
《廢墟下,母親打來求救電話》 作者:趙用(溫州)
2017年2月2日上午8時許,溫州市文成縣百丈漈鎮外大會村發生一起四間四層半農民自建房坍塌事件,共有兩戶9人被困。事件發生後, 溫州市、文成縣共出動400餘人、大型機械設備8台投入現場救援工作。晚上7時許,被困老人胡慶華突然從坍塌民房下方給女兒打出求救電話。接到這個振奮人心的消息,已經連續救援十幾個小時的救援人員立即改變救援方案,確定老人準確位置。晚上22時45分許,63歲的胡慶華被成功救出。經過26個小時的救援,9名被困人員全部被找到,其中7人遇難。
▲1.女兒陳劉川接到被埋在廢墟下母親打出的電話,瞞著痛失父親、哥哥嫂子的情況,安慰母親放寬心耐心等待救援。(2017年2月2日19:22分)
▲2.消防官兵奮力救援。((2017年2月2日17:43分)
▲3.爭分奪秒奮力搶險。(2017年2月2日17:55分)
▲4.消防官兵不畏危險,在廢墟中仔細搜尋。(2017年2月2日16:36分)
▲5.消防官兵徒手清理現場。(2017年2月2日19:12分)
▲6.消防官兵從廢墟中將胡慶華老人成功移出洞口。(2017年2月2日22:43分)
▲7.眾人接力把老人從廢墟底部抬到地面。(2017年2月2日22:43分)
▲8.胡慶華老人被緊急送往醫院救治。(2017年2月2日22:45分)
評委點評
影像記錄感動,影像改變生活。
攝影題材選擇需要主觀的立意發揮,即便是新聞和紀實攝影,也可以將攝影的立意和構思進行轉化。現實生活中,我們時常被周圍的人和事感動。優秀的紀實攝影作品,不只是膚淺的記錄事件的表象,而且是要通過圖片來反映深刻的思想,揭示事件的本質。作者真實地記錄了消防戰士不畏危險、準確傳達被攝對象的情感,通過被攝的消防戰士的肢體語言等,在廢墟下搶救百姓的無私奉獻的精神場景,轉化為可視的影像符號。展現了攝影家用圖片來歌頌消防戰士和整個和諧社會的影像思維。
本組圖片,通過環境的襯托和渲染,體現了攝影家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和一顆敏感的心,只有在攝影過程中包括突發事件中融入情感,作品才有可能超越有限的方寸,才能使作品有血有肉,具有更深邃的內涵。
(評委:周潤三)
08
《公共衛生間》 作者:汪雪涯(衢州)
評委點評
「鄉村振興」、「廁所革命」是眼下的熱詞。如何讓這些「熱詞」用影像進行呈現,作者做了積極的探索和表達。據了解,作者長期從事住建工作,這組圖片是她《衢州鄉村?建築篇》長期影像調查項目中的一個子集。立足本土,拍攝記錄最為熟悉的景象與變化,是文獻攝影的拍攝方法之一,這次作者進行的實踐與體驗成功了。
(評委:王小川)
09
《畲娘印象》 作者:吳曉峰(麗水)
景寧,是中國唯一的畲族自治縣。 畲族婦女的勤勞、儉樸和善良有口皆碑,她們具有自強自立的精神,確立了在家庭中的地位。劉禹錫有詩曰:"山上層層桃李花,雲間煙火是人家。銀釧金釵來負水,長刀短笠去燒畲。"這是對畲族婦女勤勞品質的生動寫照。當今畲族婦女在保留本民族優良傳統美德的同時,不斷向社會吸取新的東西,她們是勤勞致富、勇於創新、草根奮鬥的勵志標杆,她們在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增進民族團結上貢獻巾幗力量。
▲1.藍陳啟,1938年出生,景寧畲族自治縣鶴溪街道雙後崗村,2008年「畲族歌王」稱號,2009年6月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畲族名歌」代表性傳承人。
▲2.藍青梅 ,1947年出生,景寧畲族自治縣鶴溪街道包鳳村 ,畲族彩帶傳承人。
▲3.藍金英,1965年出生,景寧畲族自治縣英川鎮新村村,村黨支部書記,養魚達人。
▲4.藍延蘭, 1968年出生,景寧畲族自治縣鶴溪街道東弄村,浙江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2017年獲「最美浙江文物守望者」稱號,畲族彩帶藝術家。
▲5.雷海燕,1983年出生,景寧畲族自治縣大均鄉李寶村,《印象山哈》劇組演員。
▲6.雷淑君,1984年出生,景寧畲族自治縣鶴溪街道浮丘村,景寧人民醫院兒科護士。
▲7.雷潔暢,1984年出生,景寧畲族自治縣東坑鎮深垟村,2012年11月當選為中共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8.藍小娟,1987年出生,景寧畲族自治縣紅星街道城北村,惠明茶業有限公司茶藝師。
▲9.鍾舒音,1992年出生,景寧畲族自治縣鶴溪街道旱塔村,沙灣派出所民警,麗水「萌·警漫畫社」公益漫畫團創始人。
▲10.藍伊凝 ,1995年出生,景寧畲族自治縣紅星街道金仙寺村,民族小學音樂教師。
評委點評
這組作品是獲獎作品裡面少有的肖像組照,簡潔明了。在當下肖像攝影似乎不是特別受攝影師的青睞,可能在於肖像攝影很容易陷入類型學的圈套。
這組作品非常直接給我們呈現了當地少數民族女性的半身照。當我們細看這些肖像的時候,就會發現好的肖像魅力在於凝視以後那種對話感。燈光的加入讓整組作品影調統一,細節紮實。
這組作品的背景色調是黑色,和部分肖像的衣服顏色有些重合,稍有瑕疵。
(評委:陳榮輝)
10
《魅力杭州》 作者:樓穎(杭州)
G20杭州峰會圓滿成功。這場舉世矚目的盛會除了讓世界領略白天的秀美風光,杭州更想讓大家看到不一樣的「魅力的夜杭州」。
▲1.魅力杭州之錢江新城
▲2.魅力杭州之城市立交
▲3.魅力杭州之錢江新城
▲4.魅力杭州之城市之夜
▲5.魅力杭州之錢江南岸
▲6.魅力杭州之科技新城
評委點評
G20峰會,是舉世矚目的盛會,讓世界人民了解了杭州。攝影家就是通過組照的形式,利用無人機拍攝大場景,展示杭州城市現代化的標誌、立體的交通等等,映射出全市乃至全省的經濟、文化的飛速發展。
同時作者大膽採用無人機航拍的視覺效果,給人以天高地遠的印象。藉助傍晚時分,強調畫面的空間層次感,畫面影調細膩,色彩冷暖交織,空氣透視清晰,給人一種溫暖的視覺感染力。城市與地標、城市與立交錯落有致相映成趣,渲染出了一派生機盎然的城市景象,讓照片產生了社會價值與時代屬性。
(評委:周潤三)
11
《新美容軼事》 作者:瓮菽涌(紹興)
當今的美容業,一個讓人霧裡看花的行業。它早已突破傳統,用眼花繚亂的器械,五花八門的概念,讓人感受著陌生和新奇。減肥機構不再專註減肥,而是祛斑嫩膚加保養,光子抗衰樣樣行。看到現代女性追求「如何讓自己看起來更美」,美容業也順勢而為,從注重護理保養,到改善肌膚狀況,再到享受休閑時光,只要你有需要,它就能產生項目。
「無微不至」背後是巨大的市場。據新華社報道,2017年,行業營銷額達到7603億元,未來還將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長,引得投資者紛紛進入淘金。
風風雨雨三十載,美容院由最初的髮廊型發展到現今的專業型、休閑型、治療型,消費者也由觀望、嘗試、追捧到質疑,尊重的是天性,回歸的是理性。
▲1.婦科灸
▲2.和灸
▲3.能量壇
▲4.頭灸
▲5.玄磁通經絡
▲6.三D美容面具
▲7.背部塑形
▲8.筋雕
▲9.腿部脫毛
▲10.背印
評委點評
當今美容業,真的是一個讓人霧裡看花的行業,特別對男士們來說。在尋求轉型發展的各個美容院所推出的美容項目,早已沒有了傳統意義上的美容概念,五花八門的機器,以科技的名義讓女人感受的是陌生而新奇。《新美容軼事》便把大眾帶進了一個充滿好奇而神秘的地方,讓人了解並感受到現代女性的又一種生活方式。
《新美容軼事》在畫面主體與陪體、環境等元素的構成,直接點明了作品的主題與訴求,成為圖像信息傳達的有效組成部分。除環境元素外,人與物之間形成的某種特定關係,這種關係恰恰成為讓照片內容更富戲劇性、情節性的點睛之筆。在主體和陪體的引導下,像一首嫵媚的歌慢慢輕唱開來,讓畫面中的物象符號來傳播感染力,引發觀者的情感共鳴。多樣統一的規律在這些畫面中強化了對主題的表現,有場面、有細節,自然帶動了狀態的呈現。在觀者的心理有了一種重複性的加強,使人產生對享受新生活的嚮往。整組作品畫面簡約,具有較強的構成感,以形傳神,以意代象,氣氛渲染精準到位。
(評委:裘志偉)
12
《房車生活新天地》 作者:洪兵(金華)
房車旅行,一個看似浪漫而奢侈的概念,2017年正悄然走入金華市民的生活。
戶外旅遊運動愛好者葉駿與女朋友柯倩相戀了9年,好事將近。為了給她一個值得回憶的浪漫之約,葉駿特意策划了一次北山浪漫房車之夜。「這是一個浪漫,有紀念意義的夜晚。」柯倩對這次北山房車之旅感受頗深,「房車旅遊在金華應該是一個新鮮的戶外旅遊運動,我一直希望和自己心愛之人能在北山共度這樣的浪漫生活。金華現在三條廊道建設,房車生活能享受其中交通和生態所帶來的變化,我們的生活會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金華的房車旅遊組織者和房車文化推廣者郎立榮說:「房車旅遊帶給我們是一種全新的純粹旅遊。隨著金華市民對生活品質的追求,房車銷售、旅遊及配套服務將迎來春天。我們將做好房車文化推廣和相關配套設施完善,讓市民更多了解房車旅遊,喜歡上房車旅遊。」
近些年來,自駕車旅遊在中國方興未艾,很多人喜歡這種靈活自由說走就走的旅遊方式。但是普通自駕車有很多不便之處,每天都必須要找到可以停車住宿的酒店。房車卻不一樣,它可以令你在任何地方停留,如果戀慕田野邊一條不知名的溪邊晚霞,你就可以停下車輪,找一個安全空曠的地方,搬出你的漁夫椅,逍遙地泡上一壺清茶,與漸漸消失在天際的霞光良久靜坐。
評委點評
房車旅行,一個新的旅遊生活方式,一個看似浪漫而奢侈的概念,2017年,正悄然走進金華市民的生活。作品主題突出,抓取主體非常到位。航拍作品的加入,讓整組作品有了更多更新的視角。整組作品畫面簡潔、特寫傳情、景別豐富、大場景有氣勢,生動突出了百姓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房車生活帶給百姓的快樂。
(評委:盧廣)
藝術(商業)類銀獎作品(6件)
05
《民工「證」變》 作者:朱革承(金華)
1995年以來,管理民工的證件由《暫住證》變為《臨時居住證》再變為《居住證》最後變為《電子居住證》。這二十多年的「證」變,實際是政府理念的轉變:由治安管理為主,轉變到服務管理並重,再轉變到以民生為本。2018年開始,實行以大數據為依託的《電子居住證》,外來人員可以享受和當地居民一樣的醫療、保險、選舉和子女上學等權益。這是劃時代的改革,標誌著中國農民徹底告別了二千多年來束縛著自己不能流動的戶口證本。民工,變成了新城市人;新家,變成了老家;他鄉,變成了故鄉;他們,變成了主人。
評委點評
這是一組民工肖像專題。仔細看看其實每張臉都很像,長期經受生活壓力後的疲倦表情,神色都不放鬆,臉部肌肉有一種緊張感,似乎還有一種無可奈何下的木納。也許看多了「無表情外觀」,乍一打眼感覺這些人臉好像拍得很用力,但仔細琢磨,其實它們恰恰是最真實的人臉,這些「用力」完全是生活在他們臉上的刻痕。他們站立在自己的房門前,手裡握著居住證,牆上卡槽里還插著自己的肖像照片,令人聯想到某些同樣插著肖像照片的場所。1995年以來,管理民工的證件由《暫住證》變為《臨時居住證》再變為《居住證》,最後變為《電子居住證》。證件一步步扶正,但身份確認呢?這些人臉其實是時代的面孔,上面寫著太多的東西。
(評委:鄭幼幼)
06
《糾纏的美麗》 作者:鄭美玲(台州)
評委點評
攝影前輩安德烈·柯特茲(Andre Kertesz)有一創作信念:「我拍攝的東西平淡無奇,但我讓它們脫穎而出。」這組作品很好地踐行了這一信念。生活中隨處可見的電線,在作者獨到的觀察和畫面經營下,產生了別樣的「糾纏的美麗」。簡潔的畫面、明快的影調則印證了「簡單是最複雜的美麗,單純是最豐富的高雅」。
(評委:邵大浪)
07
《現代中國風》(商業類)作者:陳翔(杭州)
評委點評
《現代中國風》有著類似於時下流行的「傳統中國風」的時尚圖像風格,卻又似乎多了一份異樣的氣息,令這件作品在很多相似作品中凸顯出來。在作品形式上正如作者所說,「將現代元素與復古元素相對沖的效果」,有個人化的形式追求,可是作品的可貴之處則更在於戲劇化處理手法與總體形式感的把控力:作品中西式(或時尚感)符號並不簡單地表現為西式裝束的局部應用,也巧妙地隱藏在劇院式結構、空間關係表達方式甚至意外的「道具」的設置上。作為商業類圖像作品,《現代中國風》在作品風格化追求、圖像形式語言、內在意趣均有獨到之處,作為一種有益的嘗試,得到評委們的認可。
(評委:矯健)
08
《動物園》 作者:胡洪根(湖州)
從前,野生動物和人類共享著地球上的各種資源,當人類的生活圈不斷擴大造成了野生動物的家園不斷的被破壞,野生動物們漸漸進入人類給它們從新建造的家園——動物園內生活繁衍,在動物園中,它們似乎不用再經歷風雨、嚴寒酷暑,不用再經受飢餓與生存的戰爭。也許因此它們變得懈怠和慵懶... ... 我常常在想,它們是在享受這樣的食宿無憂還是厭倦了這樣的百無聊賴?它們還記得曾經野外競生的自由自在和驚險刺激嗎?落入動物園對它們來說究竟是幸運還是不幸呢?
評委點評
從南極到非洲,從天空到海洋,動物主題一直是藝術攝影者們的熱門話題之一。生物多樣性以及生存的奇特性往往也是動物主題攝影探索的主要方向,而跨洋獵奇也往往成為動物攝影者們的主要方式。與一般的動物攝影者們不同的是,作者卻是因為工作關係,經常與這些動物們單獨相處,猶如與一個個「老朋友」們絮叨家常,他不僅在生活中關注它們,而且也在內心深處關心它們,這種關注與關心,最終促成了《動物園》作品的誕生。這些影像情緒飽滿,感受細膩,LOMO式風格的表現,加劇了對未知和不確定性的渲染,這顯然不是基於小清新式的濫觴之情,而是從動物的境遇中看到了人在生活中的困窘。如果說「園」代表的是一種寓所,這裡提供了溫暖的家,卻關閉了通往自由的門。其實,人又何嘗不是如此。
(評委:沈珂)
09
《昆蟲肖像》 作者:阮翔(嘉興)
本組作品創作於2016至2017年,均使用放大倍率為5倍的顯微鏡鏡頭拍攝。因為景深太淺,每種昆蟲根據頭部大小,拍攝一、兩百張照片,使用軟體Helicon進行景深疊加,合成每張作品。5倍的超微距效果,充分表現了昆蟲頭部的細節,突破正常的視覺極限,產生超常規的震撼效果。
▲1. 昆蟲肖像——豆娘
▲2. 昆蟲肖像——螞蟻
▲3. 昆蟲肖像——蜜蜂
▲4. 昆蟲肖像——蜻蜓
▲5. 昆蟲肖像——螳螂
▲6. 昆蟲肖像——天牛
評委點評
這些昆蟲肖像採用放大5倍的顯微鏡鏡頭拍攝一百多張素材,再用景深疊加合成,這些昆蟲的臉部成為一個面具、一具盔甲一般的存在。世間萬事萬物,並非只是我們所見的樣子,我們所看到的都是基於特定條件下的存在,其實我們認識的這個世界遠不止一種表象。
(評委:鄭幼幼)
10
《消融》(商業類) 作者:方文傑(杭州)
利用ps將雪糕製作成企鵝的造型,展現其正在融化的效果,隱喻全球氣候變暖帶來的危害!
評委點評
雪糕是非常日常之物,企鵝又是人見人愛的萌寵。作者藉助這兩媒介,利用後期將企鵝製作成雪糕狀,並加以融化滴液的渲染,使其生產緊迫的氣氛,以此隱喻全球氣候變暖將會導致生物的逐漸消亡……警示人們時刻關注環境問題!關注我們共同的地球!
(評委:孫敏)
青年組銀獎作品(4件)
03
《霧山隱雨》 黃中南(浙江財經大學)
評委點評
這是一組黑白風光作品,照片的構圖、曝光都控制得很到位,礁石與海浪融合交錯,形成黑與白的空靈交響。整體密度適中,高光與暗部都有豐富的層次,紙質照片輸出上注重影調的呈現與合理的密度關係,尤其暗部層次保持良好,海浪部分細節豐富,整組照片很耐看。
(評委:鄭幼幼)
04
《擬像》 劉藹盈(中國美術學院)
評委點評
在成長的不同時間,我們對環境對別人以及對自己的認知都在不斷發生變化,一旦較真地企圖探究「我」,甚至僅僅是「我」的外觀表象,都將越發迷茫。可是「她」確定無疑就在那裡,卻又難以準確被描述,最終竟沒有一個恆定不變的或哪怕是相對情境下確定無疑的「自我」。《擬像》嘗試用繁瑣卻機智的方式,以圖像語言特有的可能性,用以探尋 「我」,並詮釋這種認知的相對性,同時也探討了有關記憶、「自我」以及認知方式中常態的誤讀卻又自動糾偏的複雜狀態。
(評委:矯健)
05
《千絲萬縷》 鄭逸斐(中國美術學院)
評委點評
鄭逸斐作品《千絲萬縷》創作於即將大學畢業的時段,22,輕熟的年歲,對於悄悄流逝的時光的感受就像夢境那樣虛幻、身心成長的體驗則像直接觸碰那樣真切。此時此刻,青春的煩惱紛亂如飛絮,纏繞如髮絲——在這樣的心情下,尋常事物也變得碎碎瑣瑣、難解難分——大概這就是青春的記憶吧。這種身心交織的感受在《千絲萬縷》中被物化/符號化為發團、掌紋、眼底造影、柳絲與波紋,又在微妙的形色處理中抽象升華,並由一種真誠、優雅、矜持的氣質統攝著,使得這些作品賞心悅目,餘韻無窮。
(評委:矯健)
06
《光子》 鄧耀東(浙江傳媒學院)
作品來自我對光的興趣。光既作為一種客觀存在,又被人賦予了主觀情緒,猶如物理角度解釋光的波粒二象性,是主客觀的二元。我試圖去創造一系列的環境和場景,圖片間無敘事線索,只依靠光作為線索,敘述一個熟悉而陌生,荒誕而現實,主觀又客觀的意境。
評委點評
「光」是攝影的首要物理條件。作者與眾不同的是通過「光」的角色扮演,來營造一系列「超現實」的現實場景。在利用「光」的條件同時,又體現了「光」的物性,非敘事卻超越敘事的為想像留有空間的攝影圖示,就像是要認識世界的實質一樣。
(評委:邵文歡)
浙江省第17屆攝影藝術展覽正式入展作品
——"攝影畫冊手工書「
(需用電腦瀏覽播放)
也可複製以下鏈接到地址欄瀏覽入展作品
http://news.cnphotos.net/pic/ztyz/20180716/063141.html
浙江省第17屆攝影藝術展覽正式入展作品
——「多媒體視頻組」
(需用電腦瀏覽播放)
也可複製以下鏈接到地址欄瀏覽入展作品
http://news.cnphotos.net/pic/ztyz/20180716/064943.html
※Rui Palha 街頭光影
※「你有每天都會聊天的人嗎?」……「真好,我以前也有。」
TAG:中國攝影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