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科大訊飛攜手北師大辦AI+教育峰會,透露出更多布局

科大訊飛攜手北師大辦AI+教育峰會,透露出更多布局

AI+教育是科大訊飛很重視的一條業務線,今天,科大訊飛又有了新的舉措。

7月21-22日,科大訊飛將與北京師範大學合作舉辦A.I. ? 大數據 共創教育美好未來——全球人工智慧與教育大數據峰會 ? 2018」,在大會前一天,特意召開了媒體見面會。

據雷鋒網了解,科大訊飛與北京師範大學合作成立了中國基礎教育質量監測協同創新中心,中心成立於2012年,並於2014年10月通過教育部認定,是我國教育學和心理學領域唯一的國家級協同創新中心,科大訊飛是8家核心協同單位中唯一的企業單位。

在媒體見面會上,科大訊飛和北師大中國基礎教育質量監測協同創新中心介紹了全球人工智慧與教育大數據峰會情況以及雙方在人工智慧+教育方面的合作進展。


科大訊飛在AI+教育的三個重點方向

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教育事業群副總裁王卓介紹了科大訊飛在教育方面的布局。

2016年是中國教育的大數據元年,2017年是教育的人工智慧技術元年,科大訊飛是在這兩個基礎上面向教育領域布局,有三個重點發力的方向。

第一個方向,科大訊飛建立全國的數據採集平台,採集教育大數據過程中的學生的學習數據、生活數據。到今天為止,科大訊飛已經對整個全國13000多所學校常態化的考試數據、作業數據、課堂數據、生活數據進行了實時的常態化的採集,都是真實的數據。

第二個方向,科大訊飛掌握了人工智慧識別和處理多模態數據的技術。這些採集來的數據都不是標準的結構化數據,而是包括文字、語音、視頻、圖片的多模態數據,這些數據人工智慧技術難以處理。科大訊飛目前已有語音識別、語音合成、圖片OCR掃描識別、作文自動評閱、閱讀理解自動評閱以及翻譯技術,這些技術成果能助力於教育大數據的智能分析。

第三個方向,如何將技術服務於學生、教學、教師、教研等。科大訊飛目前在中國的68所名校中取得了一些實驗性的突破。

王卓也強調了人工智慧助力創新人才的培養,「國家的政策已經明確提出,到2035年的時候,中國要成為世界的強國,回歸到世界的中心。中國要做到這一步,核心來講就是創新,不是靠他的GDP大小,也不是靠它的武力多強大,一定要靠他的創新意識。中國未來的創新一定是靠創新人才的培養。那麼在今天為止,通過大數據通過人工智慧的發展,助力於我們下一代未來創新人才的培養,我相信這就是科大訊飛,我們價值所在。」


人工智慧升級教育監測

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基礎教育質量檢測協同創新中心常務副主任辛濤介紹了人工智慧與教育監測結合帶來的改變。

辛濤談到,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為廣大的兒童提供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是黨和政府向我們全社會莊嚴的承諾。要實現這個承諾,最基本的來說就是要提高教育質量、促進公平教育。而提高教育質量和促進教育公平裡面監測和評價,成為當下我們國家的一個政策的槓桿和政策的抓手。

從2015年開始,在義務教育的領域,有了一項全國性的制度,每年我們要定期地對義務教育階段孩子的教育質量狀況進行系統化的數據收集,通過這些數據收集來看到我們整個教育體系的運行,我們的質量狀況。監測評價技術方法的升級換代,就成為當下的政策需求,也是世界範圍內的一個大趨勢。在監測評價裡面,信息技術在以下五個方面起著越來越重更大的作用。

第一個方面,此前檢測評價都是強幹預性,需要以強勁的方式把人召集起來做訪談或者測試。現在有了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這些技術,檢測就可以變成是弱干預,能夠用網路的方法獲取教育教學情況。

第二個方面,傳統的監測手段很難得到學生全面發展的水平,無法得知創新動力、動手能力、合作能力,但是信息技術跟檢測評價融合後,能夠得到很多此前不能測試或者很難測試的內容。

第三方面,數據收集的方式發生變化,以前是層層上報,紙質的考卷還需要郵寄到一個地方統一評審,現在已經網路化,而未來還將改變測試的形式。

第四個方面,測試題目的分析和評價的方式手段也發生了變化。我們現在已經實現人工和計算機雙評,計算機能處理一些結構化的數據比如說選擇題,而作文和開放題依然需要人工。未來,作文題,英語口語題或許也將又計算機來評審。

第五個方面,數據的可視化呈現,在收集了教育數據之後,可以做一些可視化的呈現,能夠更加生動形象地展示我們各個區域裡面教育這樣的一般狀況。

在辛濤看來,信息技術、人工智慧與教育的融合依然面臨典型的「喬布斯之問」,還有很多方面需要大家共同探索,因此與科大訊飛合作舉辦全球人工智慧與教育大數據峰會。


除了提分,AI還能做什麼?

AI+教育是人工智慧熱潮中核心的賽道,也誕生了很多創業公司。大數據、人工智慧、知識圖譜等技術在知識點拆分、知識點管理、學習效果檢測等方面取得很顯著的成效,能夠幫助學生快速了解自己的學習狀態,有針對性地彌補知識漏洞,幫助學生提升知識的掌握,提高學習成績。

而這一切似乎主要跟應試有關,教育卻並不只是一張考卷那麼簡單。在雷鋒網編輯看來,數據是有傾向性的,用大數據來進行監測,用來改進教育方法,會不會導致學生和老師過於注重可量化的教學指標,而忽視其他?

王卓回答了雷鋒網編輯的疑惑,他談到,首先,很同意說數據是有傾向性的,但是關鍵是數據怎麼用,這還是由人來決定的。雖然現在大數據和AI主要用來提分,但是這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減少應試的壓力。比如,通過大數據、知識圖譜的技術我們分析出了學生的知識薄弱點,那這個學生就不用花大量時間去刷題,用少量時間針對性提高就可以了,剩下的時間他可以用來發展自己的愛好。

其次,AI+教育很火,也誕生出了很多公司,在他看來,這個賽道有很多企業進來,我們可以共同發力,朝一個方向前進,任何一個大的領域都不是一家能做成的,一定需要一個生態。但是,還有另外一個感受就是,未來做成功的一定是少數。成功的核心的點在於你真是用心用情去服務教育,真是把教育的痛點把它剖析透,對於這些痛點,你真正要去投入,真正有一種合作的心態,有一種大的格局,有一種用心用情去服務教育,你走的長遠,才能真正走到這個行業的成功者。

關於說現在很多培訓機構用大數據的方法主要幫助學生提升成績的問題,他覺得不管怎麼樣,現在在中國,一個人前18年的人生軌跡上,知識性學習還是占相當比重的。人都是生活在一個社會的限定條件下的,我們還是得照顧他在賽道上的表現。所以他個人覺得就是說在未來一個發展過程中,這不是一個舍掉,誰只關注誰的問題,而是一個你認清他一個未來的長期發展規律之後,在當前階段做好一個均衡的問題。

在辛濤看來,這個問題就是喬布斯之問的一個現象,喬布斯說新技術好像跟教育應該能融合,但實際上並沒有真正融合起來。技術和教育融合想解決什麼?教育的本質是培養人,或者說按照我們國家政策一樣話是說是人的全面發展。所以信息技術跟教育真正融合的那一天,不光是說在他的學科知識得到發展,而是計算機在孩子的全面發展這塊,他能夠做出多大的貢獻。如果說他做的貢獻越大,那麼信息技術跟教育融合的這種它的程度會越高。如果貢獻小,融合的程度自然就會小。

現在信息技術也越來越在素質教育、創新教育上發力,我們看到現在可能比較多的企業在培訓、成績著力比較多,但是我想我們也不用擔心,因為你如果說你只是在這塊的時候,那麼無論是從政策的角度,還是從實踐的角度的話,它不會很長,他不會是說非常長遠的,所以他認為信息技術跟教育的融合最長遠的。那麼大概應該是說我們孔夫子幾年幾千年題的話,就是因材施教,個性化的學習。如果說我們真正能夠做到這一點的話,那麼我相信信息技術與教育融合就不是一個概念了,而是實際發生的。

駱方也對這個問題進行了補充回答,從科大訊飛和北師大這次的人工智慧和大數據峰會的角度來說,大家要做的事情不只是知識學習和查漏補缺,其實它有很多的重要的其他方面的應用。這一方面,歡迎大家去參會,因為大會邀請了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蔡力教授,荷蘭埃因霍溫科技大學教授Mykola Pechenizkiy和荷蘭特溫特大學的Bernard Veldkamp教授等,他們都帶來了非常新的人工智慧和大教育大數據結合用來測評創造力,批判性思維問題,解決能力等等這種21世紀能力,或者叫我們的核心素養的這樣的測評和教學的一些成果的一個展示。可能能夠讓你打破這種你腦海當中的有關人工智慧和教育大數據的一些固有的一些認識,能夠讓大家耳目一新,能夠看到他們為解決中國的教育的難題,能夠給我們一些啟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雷鋒網 的精彩文章:

「限定場景」的自動駕駛是自動駕駛嗎?
攻擊AI模型之DeepFool演算法

TAG:雷鋒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