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學裡的「社會」

大學裡的「社會」

大學裡的「社會」

大學,是莘莘學子求學所追尋的夢想殿堂。沒有打開大學的大門前,我們總會聽到身邊的哥哥、姐姐以及我們朝夕相處的老師向我們形容大學的自由與美好,同時也有甜蜜的愛情等著你。

這就像是徐志摩一生的單純信仰,只有三個大字:「愛」、「美」和「自由」!

受身邊人的影響,我們常常會在腦海里勾勒出大學生活的藍圖。我們傻傻的以為大學就是他們口中所謂的「天堂」,就像他們口中所說的那樣美好。在眾多的讚美聲中,也許有人曾經對你說過大學是小型的社會,並以此來告誡你進入大學要懂得處世之道,要懂得把握方圓尺度。

踏進大學門前,堂哥也曾告誡我:大學是社會的縮影版,讓我學著圓滑一些,當時,我不以為然。

我仍然覺得做人就要活出自我,不必與人勾心鬥角,敢愛敢恨、愛憎分明。對於一些事情,對就是對,錯就是錯,沒有含糊其辭和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之說。說的好聽一些,這是耿直,這是有原則;難聽一點,這是「傻子」,看不慣的事情一定要說出來,頗有憤青感覺。

當我還在堅持著我固有的看法時,現實卻狠狠的給了我一個巴掌。

在大學,你會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你努力學習,拿不到獎學金,得不到肯定,而有一些人考試作弊,甚至分數沒有達到要求,也能輕鬆拿下獎學金。國家級別的獎學金以及入黨資格基本全是班幹部的囊中之物。這種情況已然成為一種常態。

不知從何時起,「作弊」一詞似乎成了褒義詞,當身邊的同學考試作弊時,相比於勸阻和告誡,你聽到更多的聲音是這樣的:牛逼啊!作弊沒讓老師發現,得了獎學金一定要請吃飯。

誠然,我明白這句話中有開玩笑的成分,但對於說此話者目前對待學習、知識的態度,我們便可窺一二。可能剛開始的時候,你不明白也想不通,久而久之,你會靈光乍現,恍然大悟:「原來在大學裡的優秀不是成績的好壞,更多的是你和輔導員、系老師、系領導的關係如何。」如果你仍然固執己見,那你就真的out了,因為總會有人把你踢出局,所有的評優評先註定都與你無緣,也許這就是社會。

有些時候,抬頭仰望天空,我在思索:國家和政府在高校設置助學金的意義在哪裡呢?真正貧困的學生很少能得到資助,反而餵飽了那些家中比較富裕並且和輔導員關係近的學生。真正需要資助的學生得不到切實的資助,而那些根本不需要這些救濟金(可能還不夠人家買一部手機)的同學卻被喂的肥頭大耳,這就像是社會上的貧富差距一般,大多數情況下是窮者更窮、富者更富。

助學金已經失去了太多原本的意義,對於幕後的操作,我們也都心知肚明,但為什麼還要走這麼個形式?原因究竟在哪呢?究竟哪個環節出現了紕漏?國家政策失誤?政府官員不作為?高校領導中飽私囊?學生給輔導員送禮?

答案是NO ,問題的根源是延續幾千年的社會這張龐大而又複雜的關係網。古有夏啟將公天下變成家天下,九品中正制官爵憑關係世襲罔替,察舉制也只能通過關係才能獲得推薦資格。

不知從何時起,所有的評優評先的資格已經不再是優秀學生的代表,更多的是和關係掛鉤。似乎和老師的關係好,就可以拿到評優評先的資格;甚至,助學金這塊,也可以根據關係的遠近選擇;班乾的競選、助學金的分發、獎學金的評定、社團領導的競選以及入黨的資格等等竟然都可以暗箱操作,世界觀被顛覆。

處世之道,亦方亦圓,身邊的朋友曾告訴我在大學裡要和班幹部搞好關係,自己也試著像他們所說的那樣去做: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但是過不了多久我就會發現那不是自己,活得太不真實。很多朋友說我固執,較真,傻,但我不以為然。目前大學裡的兩年時光,顛覆了我很多的世界觀:

原來有些東西不是努力就能得到;有些人表面上有說有笑,暗地裡卻互相排擠;有些人剛剛爭鋒相對,話語十分犀利,轉眼間就又能恢復平常的交往狀態;原來酒香也怕巷子深.......

寧願得罪君子,千萬不要得罪小人。君子在明處,而小人永遠在暗處,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冒出來在背後捅你一刀,正所謂「明槍易躲,暗箭難防」。

大學確實是一個能夠讓人成長和成熟的地方,有真誠、有背叛、有欺騙、有勾心鬥角……但不管哪種方式,根源都在於社會這張龐大而又複雜的關係網上,也就是我們口中經常說的「熟人效應」。

大學裡的社會,想想就感覺可怕,現實社會又會怎樣呢?不敢想像。

大學裡的社會

現實中的社會

你是怎麼想的呢

我在留言區等你

目前700+人已關注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說話的傲天 的精彩文章:

TAG:愛說話的傲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