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宜時雅事畫中品

宜時雅事畫中品

二十四節氣在中國先秦時期開始訂立,於漢代完全確立,是認知一年中時令、氣候、物候等方面變化規律所形成的知識體系。它把太陽周年運動軌跡劃分為24等份,每一等份為一個節氣。始於立春,終於大寒,周而復始。

春雨驚春清谷天,

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一首節氣歌,以凝練的語言濃縮了漢族勞動人民長期的經驗積累,歷經千年的口口相傳,將老百姓的智慧又一次呈現在我們的眼前。探尋歷史,還有許許多多的詩詞應節氣而生,其中包含的情感、農務與禮俗似在一遍遍地提醒著節氣的存在。

今天,就讓我們一同賞美圖、閱好詩、遍覽二十四節氣吧!

溫馨提示

一大波精美壁紙來襲,請做好準備~

立春

《減字木蘭花·立春》

【宋 蘇軾】

春牛春杖。無限春風來海上。

便與春工。染得桃紅似肉紅。

春幡春勝。一陣春風吹酒醒。

不似天涯。捲起楊花似雪花。

立春:是二十四個節氣的第一個節氣。所謂「一年之計在於春」,春是溫暖,碧波蕩漾;春是生長,百花鬥豔。「陽和起蟄,品物皆春」,自此之後,萬物復甦、生機勃勃,一年四季就從開始。

雨水

《減字木蘭花·無燈可看》

【宋 劉辰翁】

無燈可看,雨水從教正月半。

探繭推盤,探得千秋字字看。

銅駝故老,說著宣和似天寶。

五百年前,曾向杭州看上元。

雨水:在這個時候春風遍吹大地,冰雪融化,空氣濕潤,雨水增多,所以稱為雨水。《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中說:「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後繼之雨水。且東風既解凍,則散而為雨矣。」

驚蟄

《秦樓月·浮雲集》

【宋 范成大】

浮雲集。輕雷隱隱初驚蟄。

初驚蟄。鵓鳩鳴怒,綠楊風急。

玉爐煙重香羅浥。

拂牆濃杏燕支濕。

燕支濕。花梢缺處,畫樓人立。

驚蟄:春雷開始震響,蟄伏在泥土裡的生物都陸續蘇醒,開始了新的忙碌之旅。「驚蟄」取自過冬的蟲排卵之後開始孵化之意。這時我國部分地區已開始回暖,所以有諺語云:「驚蟄過,暖和和,蛤蟆老角唱山歌」。

春分

《阮郎歸·南園春半踏青時》

【宋 歐陽修】

南園春半踏青時,風和聞馬嘶。

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長蝴蝶飛。

花露重,草煙低,人家簾幕垂。

鞦韆慵困解羅衣,畫堂雙燕歸。

春分:春分意味著北半球春季的開始,我國大部分地區的越冬作物都進入了春季生長階段。關於春分的各地農諺有很多——廣東的「春分在前,斗米斗錢」、四川的「春分甲子雨綿綿,夏分甲子火燒天」、湖北的「春分有雨家家忙,先種瓜豆後插秧」、湖南的「春分種菜,大暑摘瓜」以及安徽的「春分種麻種豆,秋分種麥種蒜」。

清明

《清明》

【唐 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此時的氣候清爽多雨,草木始發新枝芽,農民忙於春耕種。在我國古代,人們會在這一天進行插柳、掃墓、鬥雞、放風箏、踏青等活動,江南一帶還有吃青團的風俗習慣。

穀雨

《穀雨》

【宋 朱槔】

天點紛林際,虛檐寫夢中。

明朝知穀雨,無策禁花風。

石渚收機巧,煙蓑建事功。

越禽牢閉口,吾道寄天公。

穀雨:就是雨水生五穀的意思,由於雨水滋潤大地,五穀得以生長。所以,穀雨就是「雨生百穀」。諺雲「穀雨前後,種瓜種豆」想表達的也是這個意思。

立夏

《阮郎歸·立夏》

【張大烈】

綠陰鋪野換新光,薰風初晝長。

小荷貼水點橫塘,蝶衣曬粉忙。

茶鼎熟,酒卮揚,醉來詩興狂。

燕雛似惜落花香,雙銜歸畫梁。

立夏:是夏季的開始,從此進入夏天,萬物生長旺盛。人們習慣上把立夏當作是氣溫顯著升高,炎暑將臨,雷雨增多,農作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最重要節氣。

小滿

《歸田園四時樂春夏二首(其二)》

【宋 歐陽修】

南風原頭吹百草,草木叢深茅舍小。

麥穗初齊稚子嬌,桑葉正肥蠶食飽。

老翁但喜歲年熟,餉婦安知時節好。

野棠梨密啼晚鶯,海石榴紅囀山鳥。

田家此樂知者誰?我獨知之歸不早。

小滿:從小滿開始,大麥、冬小麥等夏收作物,已經結果、籽粒飽滿。但穀物都還尚未成熟,小滿之名由此得來。

芒種

《梅雨五絕》

【宋 范成大】

乙酉甲申雷雨驚,乘除卻賀芒種晴。

插秧先插蚤秈稻,少忍數旬蒸米成。

芒種:「芒」指有芒作物如小麥、等,「種」指種子;芒種即表明小麥等有芒作物成熟。芒種前後,我國中部的長江中、下游地區,雨量增多,氣溫升高,進入連綿陰雨的梅雨季節,這時的氣候條件最適合播種有芒的穀類作物,如晚谷、黍、稷等。

夏至

《夏至》

【宋 范成大】

李核垂腰祝饐,粽絲系臂扶羸。

節物競隨鄉俗,老翁閑伴兒嬉。

夏至:從這一天起,進入炎熱季節,天地萬物在此時生長最旺盛。所以古時候又把這一天叫做日北至,意思是太陽運行到最北的一日。夏至以後,太陽直射點逐漸向南移動,北半球白晝開始逐漸變短,黑夜開始逐漸變長,所以民間有「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的說法。

小暑

《小暑六月節》

【唐 元稹】

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

竹喧先覺雨,山暗已聞雷。

戶牖深青靄,階庭長綠苔。

鷹鸇新習學,蟋蟀莫相催。

小暑:過了小暑,天氣就已經很熱了,但還不到最熱的時候,所以叫小暑。此時,已是初伏前後。

大暑

《大暑》

【宋 曾幾】

赤日幾時過,清風無處尋。

經書聊枕籍,瓜李漫浮沉。

蘭若靜復靜,茅茨深又深。

炎蒸乃如許,那更惜分陰。

大暑:大暑算是一年中最熱的節氣,正值勤二伏前後,長江流域的許多地方會出現40℃的高溫天氣。並且這個節氣雨水多,所以有著「小暑、大暑,淹死老鼠」的諺語。

立秋

《立秋》

【宋 劉翰】

乳鴉啼散玉屏空,

一枕新涼一扇風。

睡起秋色無覓處,

滿階梧桐月明中。

立秋:從這一天起秋季登場,秋高氣爽,月明風清。「秋」就是指暑去涼來,此後,氣溫會慢慢地由最熱逐漸下降。

處暑

《處暑後風雨》

【宋 仇遠】

疾風驅急雨,殘暑掃除空。

因識炎涼態,都來頃刻中。

紙窗嫌有隙,紈扇笑無功。

兒讀秋聲賦,令人憶醉翁。

處暑:這時夏季火熱已經到頭了,暑氣就要散了。處暑是溫度下降的一個轉折點,也是氣候變涼的象徵,表示暑天終止。

白露

《白露》

【唐 杜甫】

白露團甘子,清晨散馬蹄。

圃開連石樹,船渡入江溪。

憑几看魚樂,回鞭急鳥棲。

漸知秋實美,幽徑恐多蹊。

白露:天氣轉涼,地面水汽結露。當次日清晨的第一縷陽光撒向大地,晶瑩剔透的露珠垂落在葉尾,就表明了白露的到來。

秋分

《晚晴》

【唐 杜甫】

返照斜初徹,浮雲薄未歸。

江虹明遠飲,峽雨落餘飛。

鳧雁終高去,熊羆覺自肥。

秋分客尚在,竹露夕微微。

秋分:秋分這一天同春分一樣,陽光幾乎直射赤道,晝夜幾乎相等。從這一天起,北半球開始晝短夜長。依我國舊曆的秋季論,這一天剛好是秋季九十天的一半,因而稱秋分。

寒露

《池上》

【唐 白居易】

裊裊涼風動,凄凄寒露零。

蘭衰花始白,荷破葉猶青。

獨立棲沙鶴,雙飛照水螢。

若為寥落境,仍值酒初醒。

寒露:白露後,天氣轉涼,開始出現露水。到了寒露,則露水日多,氣溫更低。所以有人說,寒是露之氣,先白而後寒,是天氣將逐漸轉冷的意思。

霜降

《詠廿四氣詩·霜降九月中》

【唐 元稹】

風卷清雲盡,空天萬里霜。

野豺先祭月,仙菊遇重陽。

秋色悲疏木,鴻鳴憶故鄉。

誰知一樽酒,能使百秋亡。

霜降:此節氣含有天氣漸冷、初霜出現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也意味著冬天的開始。

立冬

《立冬即事二首》

【宋 仇遠】

細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葉半青黃。

小春此去無多日,何處梅花一綻香。

立冬:習慣上,我國人民把這一天當作冬季的開始。冬,作為終了之意,是指一年的田間操作結束了,作物收割之後要收藏起來的意思。立冬一過,我國黃河中、下游地區即將結冰,所以我國各地農民都將陸續地轉入農田水利建設和其他農事活動中。

135

小雪

《小雪》

【唐 戴叔倫】

花雪隨風不厭看,更多還肯失林巒。

愁人正在書窗下,一片飛來一片寒。

小雪:從小雪開始氣溫下降,開始降雪,但還不到大雪紛飛的時節。小雪前後,黃河流域開始降雪;而黃河更北端,已進入封凍季節。

大雪

《夜大雪歌》

【宋 陸遊】

朔風吹雪飛萬里,三更蔌蔌嗚窗紙。

初疑天女下散花,復恐麻姑行擲米。

大雪:大雪前後,黃河流域一帶漸有積雪;而黃河更北端,已是「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嚴冬了。

135

冬至

《小至》

【唐 杜甫】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刺繡五紋添弱線,吹葭六管動飛灰。

岸容待臘將舒柳,山意沖寒欲放梅。

雲物不殊鄉國異,教兒且覆掌中杯。

冬至:冬至這一天,陽光幾乎直射南回歸線,北半球白晝最短,黑夜最長,開始進入數九寒天。而冬至以後,陽光直射位置逐漸向北移動,北半球的白天就逐漸變長了,所以對應地有諺云:「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除此之外,冬至的餃子也必不可少,傳說吃了餃子不凍耳朵。

135

小寒

《小寒》

【唐 元稹】

小寒連大呂,歡鵲壘新巢。

拾食尋河曲,銜紫繞樹梢。

霜鷹近北首,雊雉隱叢茅。

莫怪嚴凝切,春冬正月交。

小寒:小寒以後,開始進入寒冷季節。冷氣積久而寒,小寒就預示著一年中最寒冷的季節就要來到。

135

大寒

《大寒吟》

【宋 邵雍】

舊雪未及消,新雪又擁戶。

階前凍銀床,檐頭冰鍾乳。

清日無光輝,烈風正號怒。

人口各有舌,言語不能吐。

大寒:大寒就是天氣寒冷到了極點的意思。大寒前後是一年中最冷的季節。大寒正值三九剛過,四九之初。諺云:「三九四九冰上走」。

135

dvdf

二十四節氣既是指導農業生產的指南針,也是日常生活中人們預知冷暖雪雨的指向標。在漫長的農耕社會中,影響著千家萬戶的衣食住行。其將天文、農事、物候與民俗完美結合,衍生了大量歲時節令文化,並於2016年11月30日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這也再一次提醒我們要珍愛二十四節氣,這其中濃縮的豐富內涵令人回味,潛藏的智慧瑰寶也值得我們不斷探索。

原創圖片轉載請註明來源,禁止商用

采寫 | 胡丹丹 熊文暄

編輯 | 宣以培

圖片設計 | 陳思羽 塗宇佳 孫名尉

王子蕾 顏嵐潔 彭志鵬

排版 | 彭志鵬 陳憶曦

保存全年精美節氣壁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香樟家園 的精彩文章:

TAG:香樟家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