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史上划出的這條線,決定了中國歷史走向,影響至今

史上划出的這條線,決定了中國歷史走向,影響至今

這條線,在中國地理課本上叫400毫米等降水量線,美國學者黃仁宇把它稱為「15英寸等雨線」。在秦統一六國之前,草原上並未出現過任何強悍的民族共同體,周幽王「烽火戲諸侯」時橫掃鎬京的犬戎,不過是申侯請來的僱傭軍。更為極端的是,趙、燕、秦三個諸侯國,在將邊境的游牧部落趕跑後,居然沿著這條線,相繼修築了長城,切斷了游牧民進入中原的通道。看來,東南強、西北弱的格局,一時難以打破。

但以上說法,不過是中原人士的一廂情願罷了。事實上,游牧區並非弱者,他們一直通過兩種方法獲取必需的生活資料,一是戰爭,二是貿易,而貿易的成本無疑更低。在春秋戰國時期,中原諸侯國競相與草原部落進行貿易,以便從草原買到戰馬用於諸侯國之間的兼并。久而久之,諸侯國之間的競爭關係使得草原與內地的貿易達到了一個大致的市場均衡價格,至於那些年久失修的諸侯國長城,就像如今農村家庭的門鎖和高牆一樣,逐漸淪落為防君子不防小人的擺設。

然而,當中原走向統一,自認為能夠自給自足的中原王朝,為了統治區的絕對安寧,就會強制關閉原諸侯國與游牧區的邊境貿易,繼而在邊境派駐大量的軍民屯田駐戌,甚至屢屢像秦始皇一樣不斷加高、加固古老的長城,將游牧部落徹底隔絕在所謂的農耕文明區之外。如此一來,草原上那些可憐的小部落,通過戰爭獲取生活資料就成了唯一的選擇。要想贏得與中原王朝的戰爭,小部落必須聯合起來成為一個大的部落聯盟。於是,強大的游牧帝國出現了。

就這樣,從秦代開始,長城兩側呈現出兩種截然不同的政治和軍事形態。前一種是在中原王朝強盛時期,中原王朝憑藉強大的軍事、經濟實力與兵強馬壯的草原帝國在長城一線形成對峙局面,雙方你來我往,時戰時和,而短暫的和平常常是由中原王朝通過付出財富和女人完成的,如漢vs匈奴,西晉vs鮮卑,隋、唐vs突厥,宋vs遼、金、西夏,明vs瓦剌、後金等;後一種是在中原政權內訌、衰退時期,游牧帝國趁機越過長城,逐鹿中原,然後吸收中原地區的先進文化,形成了定居民族與游牧民族統一、融合的多元帝國,如北魏、前秦、北齊、北周、元、清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察察堂 的精彩文章:

張作霖誓死效忠袁世凱稱帝,是因年輕時袁世凱送的這件禮物?
深入土匪窩拍攝的東北土匪照片

TAG:察察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