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榜樣——周恩來的故事》首次揭秘周恩來右臂骨折治療檔
法制晚報·看法新聞(記者 張恩傑)六集電視文獻紀錄片《榜樣——周恩來的故事》於日前在CCTV1綜合頻道播出後。法制晚報.看法新聞記者有幸專訪到此紀錄片其中一名撰稿人——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研究員潘敬國,其透露,與以往歷史文獻片不同的是,此紀錄片以細微生動的鏡頭,用若干個小故事來反映周恩來總理的大情懷,受訪者多達百餘人,拍攝歷程長達兩年。日本、法國、俄羅斯等留有周恩來足跡的地方,也一併被拍攝反映到該片中。
值得一提的是,1937年7月周恩來在延安從馬背上摔下,造成右臂粉碎性骨折,赴蘇聯莫斯科克里姆林宮醫院治療時的檔案史料被首次披露出來。面對當時國內複雜多變的政治形勢,周恩來放棄了做大手術的治療,提前回國投入到繁忙的工作中,至此留下右臂終身殘疾的遺憾;另外,紀錄片還講述了周恩來嚴厲斥責身邊工作人員鋪張浪費,為他裝修西花廳的故事。
顧全大局——
馬背上摔下右臂粉碎性骨折 赴蘇聯治療切除一塊凸骨
法晚記者留意到,該紀錄分六集。每集一個主題,依次為《理想高於天》、《一生顧大局》、《潤物細無聲》、《枝葉總關情》、《兩袖拂清風》、《聲名萬古香》。
其中第二集《一生顧大局》里,講述了周恩來在公眾面前的獨有姿態,受過傷的右臂總是微微蜷起。原來就在1937年7月,正是延河漲水的季節,周恩來騎馬去中央黨校作報告,途中因坐騎受驚,周恩來摔下馬來,造成右臂粉碎性骨折。
經過一個多月治療,周恩來的臂骨癒合很不理想,右肘無法伸直,右臂肌肉出現萎縮。中央決定,讓周恩來到蘇聯療養,鄧穎超陪同前往。就這樣,同年9月,周恩來住進了位於蘇聯莫斯科中心地段的克里姆林宮醫院。
在俄羅斯聯邦檔案署國家社會政治歷史檔案館,珍藏著大量上世紀20至40年代,共產國際與中國共產黨之間來往的檔案文獻。曾在中國留學的伊麗娜常常光顧這裡,在翻閱檔案的過程中,她找到了1939年底到1940年初,周恩來在莫斯科停留期間治療傷臂和工作的檔案。
據相關檔案顯示:1939年10月8日,鄧穎超寫給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總書記季米特洛夫的信中稱,周恩來同志9月14日住進克里姆林宮醫院;9月19日進行了手術,切除了一小塊突出的骨頭;一周之後刀口已全部順利癒合,25日已經拆線,傷勢正在痊癒。按照教授和醫生們的最初估計,他的手臂將可以彎曲45度,蘇聯政府組織當時蘇聯最好的專家和醫學教授,給周恩來進行了三次會診。
周恩來放棄大手術回國工作 造成右臂終身殘疾的遺憾
1939年12月3日,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任弼時,遞交給季米特洛夫一份報告。報告中寫道,「10月27日,以斯巴斯基同志和奧奇寧同志為首的多位著名教授進行了會診,經過仔細研究和討論,所有教授得出的結論是:如果周恩來手臂狀態沒有好轉的話,則一定需要做大手術的。」
然而做大手術需要較長的時間,周恩來決定放棄進一步治療。當時中國全民族抗戰已歷時兩年半,國民黨頑固派不斷製造摩擦,國共合作出現逆轉,局勢非常嚴峻,對中國共產黨來說,面臨的困難和壓力都是巨大的,這意味著周恩來無法在莫斯科長時間的安心養病。
當年為周恩來做翻譯的師哲曾在回憶錄中這樣寫道,「恩來說,國內工作很忙,不允許我長期在國外治病。」周恩來表達了不再花費更多時間繼續做大手術的意見。就這樣,在國家利益和個人犧牲面前,周恩來義無反顧地做出犧牲個人健康地決定,造成右臂終身殘疾的遺憾。
從此,在公眾的視野里,彎曲的右臂成為周恩來獨特的姿勢。每一個跟他握過手的人都能感受到手臂的力量和掌心的溫暖。
潘敬國告訴法晚記者,該紀錄片披露的周恩來在莫斯科停留期間治療傷臂和工作的檔案,也是對於他們研究周恩來生平的一個補充。為了拍攝這一場景,他們選擇隆冬時節,冒著零下40度的極寒天氣前往莫斯科拍攝。攝像機被凍的不聽使喚,常常拍攝十多分鐘,就得坐回車廂暖和一下鏡頭。
廉潔從政——
痛批秘書為他裝修房屋 指責淮安縣委給他送土特產
法晚記者還留意到,該紀錄片在第五集《兩袖拂清風》里,講述了周恩來喜歡閱讀北宋理學家周敦頤的散文《愛蓮說》。並以物喻人,廉潔從政,從不搞特殊,也不允許身邊工作人員搞特殊的點點滴滴。
周恩來自從1949年11月搬進中南海西花廳居住、辦公後,一直不準對房屋進行維修。因磚地潮濕,他得了關節炎,經常疼痛。秘書何謙看在眼裡,記在心中。就在1960年的一段時間,周恩來鄧穎超到外地視察多日,何謙趁機找工程隊前來將舊磚地改為木板地面,木門窗做了油漆,白布窗帘改成白綢,木床也換成了軟麻床。
周恩來從外地回家一看,家中煥然一新,大發雷霆,批評秘書為何不向他報告,這要花多少錢?得由他工資出。但計算結果,周恩來發現工資遠遠不夠。因他多年來,工資除自用之外,許多都資助了他們周家和許多親友及老下屬,且每存夠5000元,都交了黨費,他根本付不起這個費用。
於是,周恩來對何謙說,國家正處於困難時期,他家裝修怎麼能花國家這麼多錢?在此期間,周恩來侄子周爾均前來探望他。周恩來又提起此事,周爾均認為,這西花廳是國家財產,從維護國家財產的角度上維修一下也正常。但是周恩來卻認為,他是總理,他下面還有副總理,再下面還有各部部長,這樣一級一級地翻修房屋得多少錢。為此,周恩來還在國務院會議上兩次作檢討,說,「我這個總理沒當好,你們可別跟我學。」
同樣也是在1960年10月,青海省一方面要求中央給他們調進糧食,一方面又給中央送來5萬斤魚。周恩來得到報告後,在中央書記處會議上提出嚴厲批評,會後他指示起草了《中共中央關於不準請客送禮和停止興建招待所的通知》,其中規定一切單位都不準向任何單位和個人贈送禮物,也不準借用任何理由變相送禮。
1961年春節前夕,周恩來收到家鄉淮安縣委託人捎來的蓮子、藕粉,針織品等土特產。他當即委託辦公室秘書趙煒回信,並寄去100元錢。信中說:「周總理和鄧大姐認為,在中央三令五申不準送禮的情況下,你們(淮安縣委)這樣做是不好的。」
精神傳承——
萬寧老書記聊起周總理淚流不止 傳承周恩來精神回鄉當律師
對於最後一集《聲名萬古香》,潘敬國告訴法晚記者,這一集主要展現周恩來留給後世的精神風範。見過他和了解他的每一個人,包括他的近親屬、身邊工作人員,大慶油田工人、鐵嶺農民、還有外國政要都在傳頌他的故事。
「就在2014年廣州舉行的周恩來生平紀念展覽上,一位90後女孩這樣留言,『即使在你的年代不曾有我,但是慶幸的是,在我的年代,依然有你……』。我們將她這句話作為這一集的開篇,將這一集的神給提了出來。」潘敬國說道。
另據其介紹,他們在拍攝紀錄片時,了解到原西雙版納州當地吐司召存信和最後一代公主刀美英在1950年受邀參加國慶觀禮,受到了毛主席周總理的接見。在周總理的建議下,召存信申請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完成了從封建領主到西雙版納州州長的身份轉變,他帶領傣族群眾建立了西雙版納州第一條公路、第一家銀行,第一家郵局、第一家糖廠,第一家水電站。
現年93歲的原海南省萬寧縣委書記何如偉,談起1960年周恩來視察華僑農場橡膠園的情景時仍記憶猶新。他雖已退休多年,但是仍擔任海南省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副主任,與孩子們聊起周總理時,他禁不住地流淚。他表示要向周總理那樣活到老、學到老,生命不息、奮鬥不止。
值得一提的是,一位來自雲南阿瓦山寨的拉祜族小姑娘陳昭,2000年進入南京梅園中學周恩來班就讀,最終以優異的成績被中央民族大學錄取,畢業後考上了中國政法大學研究生。再後來,她放棄在大城市工作的機會,回到她生命的起點——在雲南老家成為了一名律師。在她看來,當年是周恩來班對她的資助,才有了她美好的未來。她希望能把周恩來精神傳承下去,為自己的家鄉盡一點綿薄之力。
1937年7月,周恩來在延安從馬背上摔下,造成右臂粉碎性骨折(紀錄片視頻截圖)
當年為周恩來做翻譯的師哲曾在回憶錄中這樣寫道,「恩來說,國內工作很忙,不允許我長期在國外治病。」
在蘇聯治療時,周恩來未進一步大手術,落下了右臂殘疾的後遺症,出現在公眾面前的形象,總是右臂捲曲。
紀錄片中曝光的周總理住的西花廳場景,當年曾因西花廳牆皮脫落,地面防潮,秘書何謙叫來維修工維修好後被周總理痛斥花了國家的錢。
法制晚報·看法新聞原創作品拒絕任何形式刪改,看法新聞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張恩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