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心理學因為一場「虛假實驗」面臨崩塌?一切都是媒體的狂歡

心理學因為一場「虛假實驗」面臨崩塌?一切都是媒體的狂歡

領取20.5G全英文名校教材

回復「CFA」,領取2018最新CFA教材

「社會實驗」最早出現在 1862 年,是心理學家威廉·馮特為了檢驗社會心理學假設是否正確而做的研究,研究者將研究對象單獨置於某一個環境中,減少其他環境因素的干擾,觀察測試者的反應。

1971 年的「斯坦福監獄實驗」是社會實驗中影響最大的一個。

當時斯坦福大學的心理學教授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Zimbardo)和他的研究小組在斯坦福大學心理學系大樓的地下室搭建了一個模擬監獄,登報徵集篩選了24個心理健康的普通人參與實驗。津巴多的假設是:監獄中的獄警和犯人的暴力衝突,是不是環境影響帶來的

斯坦福監獄實驗 The Stanford Prison Experiment (2015)電影劇照

實驗將他們隨機分成兩組,一組充當看守的角色,另一組充當犯人的角色。實驗第二天「囚犯們」便發起暴動,拒絕服從命令;為了控制局面,「看守們」強迫犯人做俯卧撐、脫光衣服等而津巴多教授也陷入「監獄長」角色,最後因為遭受到了道德質疑,實驗終止。

儘管存在一些質疑,斯坦福實驗還是產生了非常大的社會影響,在此之後曾經多次被改編成電影,也有許多心理學家試圖複製這個實驗,呼應了70年代初民眾對政權、權威的討論。

其中由此實驗得到一個廣為人知的名字是「路西法效應」—— 津巴多特地寫了一本書,就叫《路西法效應》,講述了整個實驗的始末。感興趣或者閑著沒事做覺得自己不夠像個神經病的鮮肉仙女可以讀讀。

這個實驗存在什麼質疑呢?有一位記者發表了一篇文章,聲稱:

1)獄警的殘忍是刻意引導出來的。證據是一段「未公開的錄音」,裡面揭示了:扮演典獄長的學生,向一位扮演獄警的學生暗示,要求他「更殘忍、更強硬」一些;

2)囚犯的反應是演出來的。作者採訪了扮演8612號囚犯的學生,他表示:他的一切表現,包括裝病、驚恐、尖叫、歇斯底里,都是演出來的,只是為了早點從監獄裡脫身。

這篇文章叫做 The Lifespan of a Lie(一個謊言的壽命),顯然是在指控這個實驗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謊言

(截圖來自Medium博客網站其中一位記者博主的文章

,截圖中劃紅線的句子說的就是 「『獄警 』 的殘忍其實是受引導而得出的」這句話的意思)

說實話,看到這個消息時,師兄咯噔了一下 —— 不僅僅因為這個實驗過於經典,被寫在任意一本心理學權威教科書裡面

還因為,實驗的主導者菲利普·津巴多,是心理學界活著的教科書。他編寫了兩本書《心理學與生活》《津巴多普通心理學》,是許多心理學愛好者(包括師兄在內)的入門導師。

上面那個消息一爆出,無論是心理學從業者,還是相關的媒體、自媒體,都在聊這件事,幾有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感覺。言辭里都是這樣的表述:

「心理學的大地震!」

「救救心理學」

「心理學還可以信任嗎?」

「教科書要改寫了」

底線是:服從並不是天然的、盲目的、無可避免的。"社會心理學家傑 · 巴維爾(Jay Van Bavel)發推說。" 津巴多不但把這一點搞錯了,而且他的公開言論還誤導了成百上千萬人。"

" 我們必須停止頌揚這項研究了。"人格心理學家辛明 · 瓦沙(Simine Vazire)發推表示," 這完全是反科學的,把它從教科書里刪除吧。"

……

真的有這麼可怕嗎?

——假的

斯坦福監獄實驗發生地的標牌丨 Eric. E. Castro

還好大師兄沒有好學的去重新翻一遍津巴布的所有書籍來尋找上述質疑的答案。

而是去刷了刷微博:真相是什麼呢?這篇文章所揭露的兩個「重磅炸彈」,其實早在津巴多2007年的這本書里,就被如實記錄了下來

(來自微博用戶小兔子尹月的一篇微博文章)

實際上,關於第一條指控,是因為實驗剛開始時,有一位「獄警」不入戲,達不到實驗目的,因此典獄長希望他更入戲。

而第二條指控呢?事實上,8612在整個實驗過程中極不配合。不但公開嚷嚷「這不是真的監獄,你們不會對我怎麼樣的」(這是大忌),在發現實驗是動真格的之後又害怕了,企圖通過裝病、歇斯底里來出獄(破壞實驗規則)。無奈之下,津巴多同意他退出實驗,第二天就發現他是在演戲。

求知慾使大師兄翻書。這是師兄剛剛去重新翻了一遍《路西法效應》得出來的答案結合上述微博用戶「小兔子尹月」的原話摘錄,是所有人質疑實驗想得到的答案沒錯了。

(《路西法效應》書的封面)

所以寫那篇質疑文章的博主,你是沒好好讀書呢,還是沒仔細讀書呢?後面跟著人云亦云質疑的各路心理學家應該也是吧……或者看不慣津巴布?

當然,斯坦福實驗是否存在瑕疵?當然有,非常多。但這篇文章是否說在了點子上一個都沒有。

師兄上文也說了,對於斯坦福監獄實驗的質疑,至少從三十年前就開始了。關於倫理、方法、實驗設置、可重複性等方面的爭論,一直不絕於耳。在很多心理學課堂上,對這個實驗也基本持觀望和懷疑態度。

所以這次各路人士討論的「關於這次實驗出錯並且是否應該移除教學書」的事情並不值得吃瓜群多新鮮來討論一下。

新鮮的知道是啥不?媒體的「狂歡」。

你可能不知道:這個被無數作者、文章追捧的實驗,壓根就沒有做完,更沒有發表在任何一本專業期刊上 ——它最初的出處,是一本科普雜誌,僅僅是記敘了這個事情

是誰把它無限拔高,乃至於傳播到家喻戶曉,連各種教科書都把它收錄進去?當時的媒體

原因非常簡單:揭露制度之惡、環境如何摧殘人性、如何把正常人變成惡魔……這樣的噱頭對媒體來說,簡直是百年難遇的題材

它有沒有做完不要緊,是否嚴謹不要緊,只要足夠吸引人就行了。

而最近這件事情,最興奮的是誰呢?也是各種媒體。

原因也一樣:教科書級別的研究涉嫌造假,公認的大師有可能學術不端,整個學科有可能陷入危機……這個噱頭,對任何一個媒體,都是難以抗拒的。

至於事情背後的真相,有誰關心呢

GIF

就如整場實驗一般。宛如一場催眠。學生們被限制在一個特定的場景里,進行角色扮演,最後成為了角色里的那個人,就連策劃者也牽涉其中。

而我們既沒被催眠,也沒被關起來。卻成了媒體的「囚犯」。只會傾聽信息近乎不會判斷的囚犯。

誰真誰假,whatever。思想上得到一場狂歡就足夠了。吃瓜快樂就夠了。

並非否定那些看見一個新聞後願意認真分析且分析的頭頭是道的大佬人士。只是這樣的人士還是佔少數不是嗎,在這個信息爆炸的社會下?

這是很不好,但誰平時沒事做看見新聞就跟分析師似的?不用上班不用上課不用上廁所吃飯洗澡睡覺?

所以——各位媒體大大,既然你們向為我們呈現的一場事實,也請你認真一點好嗎?尚未調查清楚就來場現場報道很容易誤導觀眾好嗎?畢竟你們在某些方面把這個世界呈現給了我們不是嗎

呈現錯誤了。那我們是點頭聽取「哦哦哦」還是閑的蛋疼分析你的錯誤「媽的,又來忽悠我,明明這裡那裡都是扯淡」

玩的很溜的「我就是讓你看到了你想看到的真實」中的「真實」,請真的保持真實,不是我想看,你就這麼「聽話」好嗎?

斯坦福監獄實驗是不是一個騙局?我們還能不能相信它?還能不能相信類似的心理學研究?

當然應該相信。像斯坦福監獄實驗這種經典實驗,它的意義並不僅僅在於「證明了什麼」,而是,它提出了一個課題,引導大家去思考和探討 —— 這可能才是它的價值

當然這只是根據這場狂歡的而得出來的實驗意義。斯坦福試驗的意義各有理解。至於你問我那它是否有告訴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路西法嗎?

問你自己。。如果你覺得自己不夠壞,不夠像個惡魔,那就發神經吧。

數據鏈接: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1972724/、https://media.weibo.cn/article?id=2309404251501433333733&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sudaref=36kr.com&display=0&retcode=6102、https://www.myzaker.com/article/5b23d9e95d8b5436891f9c7a/、https://zhuanlan.zhihu.com/p/29177865、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81700590、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6%AF%E5%9D%A6%E7%A6%8F%E7%9B%91%E7%8B%B1%E5%AE%9E%E9%AA%8C/7322098

圖片來自網路,

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大師兄往日精華回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實驗 的精彩文章:

心理學已死?從斯坦福監獄實驗看心理學的未來

TAG:實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