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什麼樣的人 得什麼樣的運 張清義談國學智慧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這樣講,判斷一個人的綜合水平、道德情操、價值觀、和經濟實力等等,從他周圍結交的人群就可以做出判斷,結交什麼樣的人,一般人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反之,我們要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就要結交什麼樣的人。
關於這一點,我們祖先給出了諸多說法:比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鳥隨鸞鳳飛騰遠,人伴賢良品自高。還有《荀子?勸學》里講: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意思都在強調人的成長深受周圍人與環境的影響。
在孔子的學術體系中,有相當一部分是闡述如何處理人事關係的,而朋友又是人倫關係(五倫)中重要的一倫。
孔子說:「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意思是說,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如果你選擇的住處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麼能說你是明智的呢?
下面談兩個事例:
「亞聖」孟子的母親深深懂得環境對孩子成長的影響,所以她搬了三次家,這就是家喻戶曉的「孟母三遷」的故事。孟母三遷的故事告訴我們環境對人的塑造能力非常大,選擇鄰居一定要找有仁德的人。「里仁為美」中的「里」就是居住的意思。當然,選擇「仁者」為鄰的前提是自己首先是個「仁者」。
第二個事例就恰好說明了這一點。張廷玉,安徽桐城人。雍正四年文淵閣大學士 ,戶部尚書。他老家桐城隔壁鄰居在建新房,因地基和張廷玉家爭吵,鬧得不可開交。家人於是修書遣人送到京城,希望張廷玉出面調停。張廷玉接信後並不因自己權高位重,以勢壓人,而是修書一封寫到:「千里來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由於張廷玉息事寧人的態度深深感動了鄰居,最後兩家均主動退讓,形成六尺的巷道,這就是桐城著名的「六尺巷」。我們看這一事例就是對千古名言「里仁為美」最好的詮釋。
與人交往,經常的身份就是朋友。孔子是非常重視交友之道,在《論語》開篇就講:「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孔子在這裡講得朋友,不是我們認為一般意義上的朋友,而是指志同道合之人。他的真正意思是說,如果有一個志趣相投的人不遠萬里來和你交流,豈不快哉!
選擇什麼樣的人為朋友 ,孔子在《論語》十六篇中,告訴了我們交友的原則,他說要交三種益友:友直、友涼、友多聞。
1、友直。
這裡的「直」是說這種朋友真誠而正直,他像鏡子一樣能照出我們自己的缺點。古代對這種朋友有一種說法,叫「畏友」,是讓人敬畏的朋友,他一說話,你會感到有壓力,並且事後感到他說得很有道理。
2、友涼。
這裡「涼」的意思是誠信、體諒。這種朋友說話算數,值得信賴,體諒你的心情,知道你的委屈,能夠在適當的時候給你安慰。體諒也包括自己能做的事情絕不請別人代勞,因朋友不是工具和手段,而是與我們同舟共濟的人。
3、友多聞。
「多聞」這裡並不是指學歷的高低,而是指濃厚的求知興趣。這種朋友見多識廣,能啟發我們的觀念,開拓我們的視野。
以上是孔子從人的意志、情感、認知三個層面建議我們交得朋友。這些朋友在孔子看來對我們人生大有益處。
同時孔子還提醒我們不要結交這樣三種人,他稱為「損友」,就是: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
1、友便辟。
「便辟」是說這種朋友裝腔作勢,不但好高騖遠,並且重視外表,擺門面,說大話。他們經常看你的家世如何,是否有錢、有勢,是否有社會資源和政治資源。從不關注你的人品、才能和志趣。
2、友善柔。
「善柔」是說這種朋友奉承、柔順,刻意討好。缺乏正直精神。並且善於察顏觀色。
3、友便佞。
「便佞」是說這種朋友口才很好,言過其實,不願認真求知。好像把什麼事情都講出道理來。
孔子之所以說「損者三友」,是因為這樣三種人一旦交為朋友,會損害我們一生。朋友和環境對我們人生的影響是毋庸置疑的,如果上升到修身層面來認知,就可以概括為一個字:道。也就是說,如果你想成就人生,必須遵循道法。也就是自己的所做所為要符合發展規律,因為任何成功都是規律的成功。所以我們人生的旅程中經常尋找同道中人,因為道不同,不相為謀。
進一步闡述這個問題,就是:你在人生途中只能講一種理,道的理,就是所謂的「道理」。只能走一種路,道的路,就是所謂的「道路」。只能講一種德,道的德,就是所謂的「道德」。只能講一種義,道的義,就是所謂的「道義」。
談到交友之道,除了孔子,我們還得談及一個人,他是用儒家思想修身的楷模,這個人就是晚清重臣曾國藩。我們在民間流傳這樣一句話「向曾國藩學做人,跟胡雪岩學做事。」通過對曾國藩學術思想的了解,我們發現他對交友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曾國藩認為「擇友乃人生第一要義 ,一生之成敗,皆關乎朋友之賢否,不可不慎也。」另外,他認為朋友的作用就是人生大智慧的最好體現。所以他一直主張:人生在世,須借他人之力以成自己之事。
所以曾國藩根據自己對人生的感悟建議我們結交八種人為益友:
1、結交勝己者。
就是在某些方面比自己強的人,學習他們的優點。
2、結交德盛者。
這種朋友心態平和,見人皆可取,能幫助我們提升境界。
3、結交趣味者。
一個有趣味的人,生活積極向上,豐富多彩,結交他們可以豐富我們的見聞和閱歷,增加人生樂趣。
4、交每事吃虧者。
如果能犧牲自己的利益,必為君子。懂得吃虧的人,必然懂得生活的「度」。人不可能便宜佔盡,凡事都給自己留後路。
5、交直言者。
能直言不諱者,往往存誠務實。患難時都是這樣的人在你的身邊。
6、交志趣遠大者。
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與志向遠大的人為朋友,不至於隨波逐流,一事無成。
7、交惠在當厄者。
在別人困難的時候肯出援手,這種人最可交。
8、交體諒人者。
能體諒人、理解人、體貼人,這種朋友可稱為宜友。
以上這八種人,曾國藩認為如果我們交為朋友,會受益終生。顯而易見,交什麼人得什麼運,這裡所交得人,就是我們所談得朋友。因為很多人對「朋友」的內涵產生誤解,使我們很多人的人生軌跡在很大程度上被所謂的「朋友」來規「畫」。朋友不是玩伴,不是酒友,不是寂寞時的慰藉者,不是精神的避難所,更不是基於利益或有實用效果的人脈。朋友是志同道合的人生伴侶,是我們上述的幾種益友,他永遠分擔我們的「苦」,不分擔我們的「怨」。因為「苦」是心靈遭難,「怨」是情緒的宣洩。
所以說,我們在短暫的人生旅途中,不可能奢望改變每一個人,更不能把環境改變得隨同我們的意志。但我們能擦亮眼睛,選好我們的人生同志,選好我們的適宜環境,最後修行到一種從光明走向光明的燦爛境界。
TAG:玄學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