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女人總說的儀式感,不只是情侶之間的小把戲

女人總說的儀式感,不只是情侶之間的小把戲

儀式感——禮物

在朋友圈看到朋友的更新:「以後的每一年生日、聖誕還有六一兒童節,我都要給三個孩子準備禮物,並且包裝起來,好讓孩子拆禮物時候滿滿的幸福感累積,伴隨孩子一生。今年給孩子的禮物已經準備好,搞到自己比他們還期待。這大概就是所謂的贈人玫瑰手留余香,準備的人已經先幸福起來。」

聽說重儀式感的家庭培養出來的孩子更懂感恩,以後我也要這樣給孩子準備禮物。

曾幾何時,我們會在生日或節日包裝一份禮物互贈好友,每當收到一份包裝精美的禮物,在拆開禮物包裝紙的幾秒鐘里幸福感接近高峰。然而現在我們拆禮物的機會可謂少之又少,微信時代沒什麼不能用紅包來解決。女朋友生日發一個520,朋友生日發個666,爸媽生日發一個888。一條消息的送達便是禮物,再也不會收到一份精心挑選出來的別具一格的禮物。

如果給你選紅包和禮物,你更願意選擇哪一個?也許會有人選擇紅包,但零錢餘額的增加不會讓我們或對方有太多感覺。一份小小的禮物卻代表著一份儀式感,讓收到禮物的人感受到實在的喜悅,並在腦海中留下一份美好的回憶。

傳統節日的儀式感悄然改變

其實儀式感存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大的方面包括宗教信仰、民族傳統、家庭傳統,而小的方面則體現在個人對生活的態度。中國許多傳統節日自古以來就充斥著濃厚的儀式感,許多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都會通過各種各樣的儀式來表現出來,比如春節要貼對聯、擺放年桔,中秋節要賞月、吃月餅。

隨著時代的變遷,很多儀式只是被保留下來祖先的習俗,很多人並不清楚相關的傳統文化與內涵。人們想到節日,第一時間想到的很可能是「放假」,就連中國人最重視的農曆新年,許多人都說年味漸淡,小時候對於過年的那種興奮與期待,現在已經蕩然無存。

如今各大節日均被賦予了濃厚的商業色彩,端午節、中秋節變成了粽子節、月餅節,三八婦女節、五一勞動節、國慶、聖誕節等各大電商及商場輪番開展促銷活動,還有一些人造節日「六一八」、「雙十一」、「雙十二」更刺激消費者瘋狂購物。節日的儀式感已逐漸被消費主義所解構、重組。

儀式感是雞湯還是做秀?

近年「儀式感」被各大營銷號泛濫引用,隨處可見的雞湯文,讓我們在快節奏生活之餘不忘愛生活、愛自己。有些人趨之若鶩,在朋友圈人設上不遺餘力地講究品味、用心生活;有些人卻反感質疑中間的做秀成分。

在《有一種儀式感,叫做「作」》里,提到了儀式感是披著中產階級的皮囊,廢青用儀式感趕跑「不想工作」的想法,偽中產則用儀式感粉飾精神空虛或物質匱乏。二者都在自我麻醉,飲鴆止渴。他們熱愛於浮於表面的形式,孜孜不倦地從別人的艷羨目光里汲取生命的養分。

在我們這個飛速轉動的時代里,到處是令人眩暈的匆忙,這個時代厭棄一切「無用」之事,只做所謂「有用」的事,就是能夠帶來眼前利益的事。那種匆忙,那種令人不得喘息的分秒必爭,那種不等成熟就要採摘一切果實的急躁,那種你追我趕的競爭,在們臉上刻下了深溝,就好像有一種藥劑在體內作怪,使人們不能平靜地呼吸。——尼采

我的鄰居里有一對小情侶,他們家有一張宜家的摺疊小餐桌,每個周末女孩會在陽檯布置這張小餐桌的桌布與鮮花,再用心準備一頓豐盛的早餐,和男朋友一起在陽台享受一頓精緻的早餐。她說「與其他場合比,餐桌旁的時光最有趣。」

我能想像在忙碌了一周的工作後,卸下工作日緊張的節奏與疲憊,與自己最親近的人在餐桌上享受點心隨意攀談的放鬆狀態。用一頓有儀式感的早餐,去享受自己喜愛的事情,也是轉換工作與生活狀態最好的方式。

"與其他場合比,餐桌旁的時光最有趣。"

其實儀式感的本質,是一種心理暗示,是喚醒我們內心對自己、對他人、對生活的重視以及尊重。

如果正式場合男生穿西裝是一種儀式感,從某種程度而言女生每天化妝才出門的行為也是一種儀式感,因為這表示她將以最佳狀態去迎接這一天的工作與生活。人類的所有行為,都與其心理狀態有著密切的關係,儀式感行為能自動調節我們的心理狀態,例如每年生日前我都習慣去改變頭髮造型,用一種新的面貌去迎接新的一年。我相信每個人都會有不少這類儀式感的行為吧。

分享一些身邊朋友對「儀式感」的感悟和故事:

@光頭:

儀式感,是一個很奇妙的感覺。過生日必食蛋糕是儀式感,看音樂會換上晚禮服也是儀式感。我印象最深的是日本的計程車司機,全部都要襯衫打領帶,甚至全套西裝,或者馬甲。下了車往街邊一站還以為是銀行家。隨便過來一輛計程車都黑得閃亮,就看不到有髒的地方,當然這跟城市路況也有關係。還有環球影城裡的日本學生,三五成群,大家都自覺換上cosplay的服裝,哪怕是睡衣也好,那一天是我在漫展以外能看到最多cosplay的地方,甚至可能比一些小型漫展更多。龍珠海賊王小黃人哈利波特蜘蛛俠,燕瘦環肥,樂在其中。有儀式感的人,大多是有追求又不太在乎別人看法的人,所以比較容易快樂吧。

@lolo:

過去會覺得「生活的儀式感」好像有點矯情,這兩年會發現保持適當的儀式感恰是對生活心存一份尊重與熱愛。在家練字的時候,會把平常混亂的桌面騰出一大塊地方,給自己沖一壺茶,布置好筆墨紙硯,鎮尺壓好紙的兩邊,提筆的時候會在心裡有一種「要開始好好享受寫字時刻」的敬畏感。

@Nana:

生活儀式感,多了是矯情,偶爾有是情趣~無論情侶間,朋友間,閨蜜間,夫妻間,都需要這種儀式感。因為拍攝登記證照,還是想要一張能見得了人的證件照,特地選了家有點小貴但出品不錯的相館~過程嘛,很享受,很開心,笑料不斷,一開始認為他不擅長會僵硬且不那麼喜歡拍攝,但後面越來越放鬆,越來越默契,結果出來一選就是九張,把一套紀念照都拍了出來~~於是乎,拍完後把閨蜜也拉了過來,認識十幾年,沒有正兒八經拍過照,紀念下姐妹情也是應該的呢!因為拍照,選照片,平時經常時間不合沒空的我們都聚了幾次,一起臭臭美,聊聊天,也是能增進友情~~沒人的照片是風景,有人的照片是回憶……看來,儀式感有時還是必需的生活調劑品呢~

@鹹魚:

我覺得生活的儀式感,就像歌詞寫的那樣「在周末晚上,關上了手機舒服窩在沙發里」,每周給自己放空的時間,看看電影或翻翻書,重新出發。

@叉叉:

比如我老媽,逢節日加菜,我老爸對清明節那些禮儀環節的著重,在我理解都算是一種儀式感,而我自己則是對自己生日都不看重的,反而是朋友都會記得,還特別叫出來慶祝一下的。我認為是生活中再困難的時候,給自己一點當下的安慰和鼓勵去面對渡邊某段時光時那算是一種儀式感吧,沒有具體的一樣事情,可能走出去旅行,可能給自己做一頓飯,可能是喝幾杯酒睡一覺,明天就會更好,這個不知道算不算是儀式感。

儀式感—— 鮮花

在愛情里女人都喜歡儀式感。情人節、生日、結婚紀念日如果收到伴侶送的鮮花或禮物,會讓女性覺得對方對自己的重視,還有用心程度。不過愛花的女人不再等特殊節日才能收到心愛的花,平常她們也會給自己買花妝點生活。

過去,花是禮物;現在,花是生活。各大鮮花品牌推出的「每周一花「或鮮花團購,作為現代人精神性消費的典型代表。鮮花從以前的節日消費品,開始變成生活消費品,是生活恰到好處的點綴。

所以,鮮花也是生活中的一種儀式感,是女性愛生活、愛自己的完美表現。一旦嘗試過放上一瓶美美的鮮花,空間彷彿被點亮,習慣後一旦停止,就彷彿生活少了點美的色彩。它彰顯了一種生活方式,它為我們忙碌或空虛的生活療愈身心、愉悅心靈。

熱愛你的生活,什麼時候開始都不晚。

「Flowers can』t solve all problems but they』re a great start.」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伊馥花房 的精彩文章:

TAG:伊馥花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