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在死亡未到來時好好地活,當死亡到來時好好地死

在死亡未到來時好好地活,當死亡到來時好好地死

奢華酒食不足以避害,不足以健身;

超過自然之財富,其無用猶如溢出容器之水;

真價值不生於劇院、澡堂、香水與油膏,

而生於自然科學。

凡智慧所能夠提供的、助人終身幸福的事物之中,

友誼遠超過一切。

死亡是一件和我們毫不相干的事情。

當我們說快樂是最終目的時,

我們並不是指放蕩者的快樂或肉體享受的快樂,

而是指身體上無痛苦和靈魂上無紛擾。

死與我們無關,

因為凡是消散了的都沒有感覺,

而凡是無感覺的就是與我們無關的。

愛情這種東西從來都沒有帶來過好處,

只要它沒有傷人,就應該很滿足了。

伊壁鳩魯

伊壁鳩魯(希臘文?π?κουρο? 英文Epicurus, 公元前341-前270年),伊壁鳩魯生於公元前341年的薩摩斯,但父母親都是雅典人,他在18歲時搬到雅典,之後曾去過小亞細亞,並在那裡受到德謨克利特哲學的影響,他成功地發展了阿瑞斯提普斯(Aristippus)的享樂主義,並將之與德謨克利特的原子論結合起來。公元前307年開始在雅典建立了一個學派,這個學派在他去世之前一直在雅典活動。

傳說中該學派居於他的住房和庭院內,與外部世界完全隔絕,因此被人稱為「花園哲學家」,他創立的學派也被人們稱為花園學派,學派里有男有女,還有奴隸,以充滿友誼而著稱。據說在庭院的入口處有一塊告示牌寫著:「陌生人,你將在此過著舒適的生活。在這裡享樂乃是至善之事。」

據記載,伊壁鳩魯的著作多達300多卷 ,其中重要的有《論自然》、《準則學》 、《論生活》和《論目的》等 。現存的只有三封信和題為《格言集》和《學說要點》的殘篇。

伊壁鳩魯認為,哲學是通過論辨和討論的方式產生幸福生活的一種活動;正如不能治療身體疾病的醫藥是無用的技藝,不能解除靈魂痛苦的哲學是無用的空話。為了能夠幸福地生活,必須學習倫理學;為了擺脫錯誤的認識和不必要的憂慮與恐懼,必須學習物理學。

死亡是和我們毫不相干的事

【一】

公元120年,小亞細亞西南角有一座萬餘人的小城——奧諾安達,一個名叫第歐根尼的富翁出錢在小城的集市中心建了一塊長80米高約4米的石碑,上面刻著伊壁鳩魯式的口號,以引起來往行人的關註:

奢華酒食不足以避害,不足以健身;

超過自然之財富,其無用猶如溢出容器之水;

真價值不生於劇院、澡堂、香水與油膏,而生於自然科學。

他想要和人們一起分享他在伊壁鳩魯哲學中發現的使人生快樂的秘訣,於是他在一面石牆上把伊壁鳩魯關於友誼、焦慮、死亡、快樂等各個方面的分析刻了下來,總計25000字,並在牆上寫下了下面一段話:

我將要離開這個世界,在死之前,我要寫一篇對美滿快樂的頌詞,以期對當前春秋正富的人們有所幫助。如果只有一兩人,或三四人,或五六人處於困境,我將與他們個別交談……但是如今大多數人患著對事物有錯覺的通病,在互相攀比中互相傳染,如羊群的瘟疫一般……我要用這一柱廊廣為宣傳治此病的良藥,以拯救世人。

不幸的是,這位富翁「人之將死,其言也善」的話卻沒有阻擋人們進入奧諾安達商店購物的腳步。

到處充滿著奢侈品和昂貴家園的形象,同孩子玩玩、與朋友聊聊天,這樣簡單的、普通人的快樂變得越來越少。

在今天的倫敦或巴黎,還有人打著伊壁鳩魯的招牌,你可能會遇上一家名叫伊壁鳩魯的咖啡屋或是餐廳;也可能在咖啡屋或餐廳里還放著一本叫做《伊壁鳩魯式的生活》雜誌;翻開《牛津詞典》,我們還能找到一個詞:伊壁鳩魯式的。在這裡「伊壁鳩魯」這個詞基本上意味著享樂主義。

的確,這位哲學家十分重視物質的滿足與感官上的快樂。他曾說:「一切好東西的開始和根基都是肚子的舒服。因為即使是有教養的高級動物,也必須考慮這個問題。」又說:「一切善的根源來自於口腹之樂,就是智慧與文化也必須與此相關。」

但他絕不是個享樂主義者,因為他同時又告訴我們:「寧肯睡在安穩的樹葉墊上,也不睡在不安穩的黃金床上。」伊壁鳩魯一生過著簡樸的生活,他說:「只依靠麵包和水為生,全身就會感到一陣輕鬆。」

透過物質的窗帘,我們彷彿依稀看到公元前306年,35歲的伊壁鳩魯和他的朋友梅特多魯斯、他的妹妹、數學家波利埃努、埃馬爾庫斯、雷奧修及其妻泰米斯塔,還有一個名叫伊多門紐的商人,一起吃飯、喝茶、高談闊論的情景。伊壁鳩魯說:「凡智慧所能夠提供的、助人終身幸福的事物之中,友誼遠超過一切。真正的朋友不以世俗的標準來衡量我們,他們看重的是我們的本質,就像理想的父母一樣,他們對我們的愛不以我們的外表和社會地位為轉移,所以我們身穿舊衣服、承認今年沒賺多少錢,都不會於心不安。追求財富的慾望不一定單純出自對奢侈生活的渴望,更重要的動機可能是希望得到別人的讚賞和善待。我們追求發財的最大目的可能就是要獲得別人的尊重和關注,否則他人就會對我們視而不見。」朋友們鼓掌表示贊同,接著伊壁鳩魯總結說:「一小群真正的朋友可以給予我們的關愛與尊敬是財富不見得能提供的。」這是伊壁鳩魯快樂清單的第一條——友誼。

【二】

公元前341年,伊壁鳩魯出生於靠近小亞細亞西岸、四季常青的薩摩斯島,父母都是雅典人。他天生聰慧,14歲開始學習哲學,曾在雅典接受軍事訓練兩年,也曾就學於柏拉圖學派的潘菲勞和德謨克利特學派的西芬尼等人,並熟悉亞里士多德和阿納克薩哥拉斯等早期哲學家的哲學,但後來這些人都成了他的敵人。他在小亞細亞各地講學5年,繼承、修正和發展了德謨克利特的原子唯物主義哲學,他宣稱快樂是幸福生活的根本原則,他相信感覺,作為西方哲學史上第一個感覺主義者,他曾說「死亡是一件和我們毫不相干的事情」。

公元前306年,他輾轉回到雅典,用自己多年的積蓄買了一座花園辦學。他的學園大門上醒目地寫著:賓至如歸,樂為到善。在校門口迎候客人的是水罐和麵包。

這個學生群體的生活非常簡樸,一日三餐主要是水和麵包,但伊壁鳩魯覺得很滿意。他說:「當我靠麵包和水而過活的時候,我的全身都洋溢著快樂;而且我輕視奢侈的快樂,不是因為它們本身的緣故,而是因為有種種的不便會隨之而來。」這個群體的日常開銷靠的是自願捐助。一次,他在給一個朋友寫信時說:「請你給我送一些乾酪來吧,以便我在高興的時候可以宴客。」又寫給另一個朋友說:「請你代表你自己和你的孩子們送給我們一些為我們神聖的團體所必需的糧食吧。」儘管生活如此貧困,他還是感到很快樂,他相信這是真正的快樂,因為他認為「當我們說快樂是最終目的時,我們並不是指放蕩者的快樂或肉體享受的快樂,而是指身體上無痛苦和靈魂上無紛擾」。

春去冬來,花園裡樹木參差、百花爭艷,一陣陣笑聲和掌聲傳來,偶然也會有些許的爭論聲,有男有女,有數學家、哲學家,還有奴隸,徜徉在百花叢中,聽著老師伊壁鳩魯的教誨,並將他的學說廣泛傳播於希臘—羅馬世界,使他的聲音綿延了近4個世紀。他的學校被人稱為「伊壁鳩魯花園」,他的學生被稱為「花園哲學家」。

他不喜歡被人約束,為了獲得最大限度的自由,他辭去了雅典商業界的工作,把自己從政治牢籠中釋放出來。雖然掙錢少了,但他覺得無比幸福,因為他獲得了他的自由。他在園子里種一些供廚房用的蔬菜,平時吃的也都是新鮮的親手種的蔬菜,沒有大魚大肉,但是有味道、有營養。朋友都說他生活過於簡樸,他卻說:「聰明人挑選食物不求量多,而求可口。」這和當時雅典世俗的價值觀大相徑庭,他就是這樣特立獨行的人,家徒四壁不必汗顏;黃金萬兩無可炫耀。這是伊壁鳩魯快樂清單的第二條——自由。

【三】

校園中的思考得到很多人的讚賞,伊壁鳩魯的朋友們的名氣逐漸顯露,其中還有好幾位作家,最出名的梅特多魯斯一人就寫了12本書,其中有《智慧之路》和《關於伊壁鳩魯健康欠佳問題》。但他和朋友們討論最多的是分析他們由金錢、疾病、死亡和鬼神引起的焦慮。

伊壁鳩魯試圖從現實的生命之中排遣對死亡的恐懼,最終實現靈魂的平靜,他說:「死亡是一種和我們毫不相干的事。」為什麼呢?因為按照伊壁鳩魯唯物主義原子論的觀點,無論人還是世間萬物都是由原子構成的,而且這些原子的聚合都有著極大的偶然性,所以他們可以組成一頭牛、一塊石頭甚至是一棵大樹。原子組合到一起時叫做生,反之原子離散時叫做死。因此生死只不過就是那些和我毫不相干的原子的聚合和離散罷了。當死亡時,我們的感官和心靈就離散成了單個原子,感覺也就不再存在了,所以他說:「死與我們無關,因為凡是消散了的都沒有感覺,而凡是無感覺的就是與我們無關的。」

當時伊壁鳩魯的政敵因為他的學校接收女學生,就傳出各種猜疑,甚至還有人說見他家裡經常有青樓女子出入,但事實上,伊壁鳩魯雖然被稱為快感哲人,可他對性愛關係從不荒唐。他說:「愛情這種東西從來都沒有帶來過好處,只要它沒有傷人,就應該很滿足了。」也有人說,他每天都要嘔吐兩次,以便在胃中給美食騰出位置,他很虛偽,說和做完全是相反的。但清醒的分析使人心神寧靜,伊壁鳩魯的朋友們即使感到生活的艱難,受人蠱惑,也沒有被打擾,始終忠誠地相隨。對於真正懂得不活著沒有什麼可怕的人來說,生命中就沒有什麼可怕的事了。後來伊壁鳩魯的追隨者遭到了驅逐,在克里特島,敵人把蜂蜜塗抹在他們身上,好讓蜜蜂和螞蟻把他們吃掉。

在他久卧病榻臨死之時,他給朋友寫了這樣一封信:「現在,當我度過我生命的最後和幸運的一天時,我給你寫信。疾病攫住了我,並給我帶來了毀滅性的折磨,但是我用記憶中的我們在一起時的思想和交談的快樂來抵抗這些痛苦。」面對死神他高傲地宣布:「我已經預感到了你——命運,我已經以壕溝防衛自己以免你的全部偷襲。我們決不會像俘虜一樣屈從你或任何別的機遇。但是當我們走的時刻到來的時候,我們將蔑視人生,蔑視那些徒勞迷戀人生的人,我們將聽任人生高唱我們生活得很好的光榮凱歌。」快樂主義者伊壁鳩魯用他的一生向我們訴說著:「在死亡未到來時好好地活,當死亡到來時好好地死。」這是他的全部死亡哲學,也是他快樂清單的第三條——思想。

註:本文選自《向死而生:哲學大師的死亡筆記》,作者:孫勝傑。

【延伸閱讀】:

《向死而生:哲學大師的死亡筆記》

作者:孫勝傑

出版: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如果不知道讀什麼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現實以上主義 的精彩文章:

個體人格有自己的形式和界限,它與我們生存的這個世界格格不入

TAG:現實以上主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