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人不能不知的「腹證十綱」
導讀:《傷寒論》中有很多腹證,痞滿,痞硬,急結等,那麼,這些名詞代表了什麼樣的含義,又有什麼樣的區別?想明白這些問題,就一起來系統學習學習腹證十綱——痞、滿、硬、結、緊、軟、動、音、痛、不仁。
腹證十綱即痞、滿、硬、結、緊、軟、動、音、痛、不仁十個胸腹部主要癥狀。
十綱是辨腹證論治的依據之要,是構成腹診——腹證——論治的肯綮。
腹證的表現儘管是複雜的,變化是微妙的,但基本內容可用十綱歸納,綱舉目張。
腹證的辨證亦要參合中醫四診和基本理論,臨證要靈活圓機,辨證論治,勿墨守成規,拘泥不變。
1
痞
附:濡
痞證是指病邪乘虛滯於胸腹之中,自感阻塞不通不舒之狀。
《玉篇·疒部》曰:「痞,腹內結病」。
痞證按之外表綿軟而微緊,中按濡弱,空而無物,里底微硬;或自覺鬱悶不可奈,無反射,無壓痛,恰如按繃緊的棉布或皮革,或如撫薄板,微硬而有彈性。
其證多虛,但虛中微實,如心下痞,按之硬者,為實。心下痞,按之濡者,為虛。
附:
濡屬痞證的範疇。濡通軟,即心下雖痞,但按之柔軟,如毛筆沾濕,輕按有緩軟如絮之狀,中按底力微硬,有抵抗力;重按痞結漸散,或做有水音放散之狀,故痞證為正虛邪實之氣痞耳。
痞、濡證往往是難以嚴格區分的,必以底力的強弱分辨。
臨床應用時常在痞或濡之上冠以部位名稱,說明腹證的特徵,如心下痞或心下濡。
另外,有似積聚證發作時,其痛徹背難忍,但按之卻濡,是大黃黃連瀉心湯的腹證;雖按之濡,而里結實,有堅硬之物,應進服半夏瀉心湯。
因此,濡是言肌表濡,但里也可結實,也可濡軟無物,故濡是兼證,若單獨出現即無臨床意義。
2
滿
附:膨、脹
滿證是病邪橫於內,自感局部脹滿或悶滿之狀,望之或微高起,膨脹或平坦,按之如充滿氣體之球,外繃緊而內有反彈性抗力;
以抗力的範圍定病位(局限性,普遍性即全腹),以抗力的大小和有無壓痛,分輕重及虛實。
滿證的辨證一般規律是患者自滿而望之不脹大者多為虛,自滿而膨脹者多為實;
按之外有彈力而內若無物屬輕型;繃緊微有抵抗力屬重型;
凡按腹部有充實感覺和彈力、壓痛,腹壁肥厚而有便秘,為實滿;腹部雖膨滿,但按之軟弱,無壓痛,彈力性不足,或唯氣體充盈,為虛滿。
滿證是在滿的所在部位加上兼證來命名,如常見證胸滿、胸脅苦滿,心下滿、腹脹滿、少腹滿等。若有兼證的則曰心下痞滿、心下痞滿硬、心下痞滿而痛等。
痞和滿都有底力,痞的底力軟,無反射;滿的底力緊,有反射。痞與滿由於指下難以精確地判斷,故臨床上也常相併出現,如心下痞滿等。
附:
膨、脹與滿相關。
膨、脹是指由心下到胃腸間,氣水凝滯,望之腹膨脹,有程度不同之高起,輕按則軟,重按則有氣體鳴走或水音放散之狀。
有反射、抵抗的叫膨,無反射、抵抗的叫脹。
膨、脹是以鬆緊、抵力的程度分輕重,判虛實及病因水、氣、血相鑒別。
鼓之如鼓,聲空清亮為脹,多為虛寒;鼓之如石,聲音沉為邪實。
按之凹陷不復為水脹,按之即起為氣脹;堅硬不移而痛為瘀血。
脹,自覺撐脹之意,按之腹肌微緊,抵力弱,臨床常見有腹脹、水腫、臌脹等證。
腹脹指氣滯水停,或水濕外漬於形,出現全身包括腹肌腫脹,多發病急,四肢腫脹為主,多兼外感證狀,名曰「風水」或「膚水」。
水腫、臌脹專指氣滯血瘀或水濕停聚體內,出現腹大之狀者。
水腫,按之多凹陷,良久始能平復;臌脹指腹大如箕如瓮之狀,包括腹水腫及單腹脹。
《醫門法律》云:「凡有癥瘕和聚痞塊者,即呈脹病之根,日積月累,腹大如箕,腹大如瓮,是單腹脹。」
單腹脹則腫脹在腹,四肢不腫,嚴重時肌膚甲錯,腹筋怒張,四肢水腫。水腫則多從四肢目巢開始,續而及於周身。
《靈樞·水脹篇》載有水腫與膚脹、臌脹之鑒別。
水腫,「水始起也,目窠上微腫,如新卧起之狀,其頸脈動,時咳,陰股間寒,足脛腫,腹乃大,其水已成矣。以手按其腹,隨手而起,如裹水之狀,此其候也。」
又曰:「膚脹者,寒氣客於皮膚之間,空空然不堅,腹大,身盡腫,皮厚,按其腹,窅而不起,腹色不變,此其候也?臌脹如何?腹脹身皆大,大與腹脹等也,色蒼黃,腹筋起,以其候也。」
3
硬
硬證是指有形之邪凝聚於內的觸診感覺。
硬證以手按之,外似鼓皮膨脹繃緊,內有反射性抵抗、壓痛,重按局部緊張痙攣,或凝結成物,抵抗力增強,壓痛若硬在下腹部,則可觸知凝結物的硬度。
臨床常見的腹證有心下痞硬、少腹硬滿等。
這裡的硬是指腹有抵抗感,硬又有程度之別,如心下硬滿,心下痞堅,心下石硬,胸脅硬等。硬證多為實證。
4
結
附:堅、窒
結證是邪氣凝結於內,或氣血瘀滯結塊,聚結不散,自覺局部結脹不通,疼痛不移,按之痛或不可近手,腹肌緊張、攣急,觸之如條索狀。
常見證有心下痞結,心下硬結,心下結痛,脅下支結,結胸和少腹急結等。
結在胸,則胸廓膨滿,高起,壓之反射強,緊張度大,延及心下及胃脘滿悶疼痛者曰結胸。
結在心下,按之微痛是心下痞結;若按之痛、反射性彈力強度大是心下硬結。
結在腹壁者,局部結痛,按之痛不甚,證輕;結在腹內者,證重。
若觸之少腹左側如條索狀,用手指尖輕輕地快速從臍旁向左髂窩擦過,患者突然感到疼痛而曲膝,或緊皺眉尖,是少腹急結之證。此證婦人多是瘀血的體征。需要注意的是,壓之痛與不痛不是少腹急結的主證。
若僅有固定的凝塊於小腹底的,可能是疝塊。
附:
堅,硬滿之類皆堅也。
局部組織有固定的腫硬感,按之緊張,抵抗,推之可移或不移,以壓痛的程度分虛實。
但在下腹部的多為氣血瘀滯之實證,有時無壓痛;在心下的則有高度的壓痛感,多與結胸有關,否則即是單純的心下堅證。如心下堅,大如盤,水飲所作,為飲癖。
硬、結、堅同屬硬的範疇,是觸肌力、腹力的不同觸感。
硬是腹肌有彈性抵抗感,外繃緊,內軟而有抵力,不痛或微痛;結是指腹肌攣急如索狀或木棒狀,壓痛或擦痛明顯;堅是腹肌緊張,按之有物,痛處固定或可推移。
硬、結、堅在腹肌緊張度和抵抗力上分辨,前者緊張度低,後者較前者緊張度強。
從疼痛辨,前者不痛或壓之微痛,後者自覺痛,或壓之、擦之即痛。
堅較硬腹壁緊張度更強,彈性更差,硬如板狀。
硬、結為較相近的兩個不同程度的腹證,結較硬腹抵力大,有急結、攣急之急緊感;堅者堅牢不散,以按之有物為主,多用於腹中諸塊辨證。
附:
窒,閉塞憋悶的輕型,以手按之微緊張而稍有抵抗,有軟中帶硬的反射,但無壓痛。常見證有胸中窒等,窒當和痞、滿相鑒別。
煩,是胃氣空虛,邪氣滯塞,自覺胸中苦悶以手按之,軟弱無力,稍有底力,醫者輕輕抬手再輕輕重複下壓數次,微覺拍下有氣體鳴走,或水音放散。
若僅有水音放散,叫做虛煩,兼痛的叫實煩,兼噁心嘔吐的叫煩嘔,兼滿叫煩滿。
懊憹是胸脯自覺燒灼,痞悶煩亂,顛倒嘔惡,苦狀百態,不可言狀。病者可手足躁動,煩躁不安,氣體、水音齊觀,有底力反射,常見證有心煩,煩躁,胸中煩等。
硬、結、堅是醫者觸診之他覺感覺,而窒、煩、懊憹是患者的自覺證。前者是指腹證態狀的程度大小,後者是腹證自覺證狀的感受及表現。
5
緊
攣急、拘急、強急
緊,按之綳急有反射性彈力,下壓時其彈力更大,常伴有壓痛。
與緊有關的腹證,以彈力反射的幅度大小分輕重,常有攣急、拘急、里急、強急之不同狀態之辨。
全腹緊張者多兼腹痛,往往是外科、婦科急腹證的重要表現之一,多為實證。
攣急,是指腹肌尤以腹直肌的反射緊張,像怒張的弓弦,強緊板硬,或觸之如索狀弦硬,有牽引性疼痛和抵抗。日本東洞派醫家稱腹直肌攣急現象似二木棒。如見破傷風、腦膜炎等急性熱性病的患者。
拘急,指腹肌拘攣緊張狀的幅度短,常見於從臍下到恥骨附近,有收縮性的牽引痛,壓之有弦緊的抵抗。如少腹拘急、兩脅拘急。
里急,是腹肌攣急之意,腹壁皮里牽制拘攣,腹直肌緊張,腹內?痛,或無腹直肌拘攣,而因腹膜炎之腹膨脹鼓突,或腸蠕動亢進,出現「皮起,出沒有頭足,上下痛而不可觸近」等實證里急,可於見大建中湯之脾胃虛寒,寒凝氣滯,胃腸攣急。
虛證里急,腹直肌綳得很緊,但按之腹內軟弱無實物,是小建中、黃芪建中、 桂枝加芍藥湯等證。
寒疝,腹中痛,脅痛里急,當歸生薑羊肉湯主之。
強急是項背筋強,有強直性痙攣感。
緊,包括攣急、里急、拘急、弦急等,都是人體內部的變化,在腹直肌或腹肌上的反應,同屬一類。
攣急多指腹直肌緊張;里急多有腸管蠕動,皮起,壓痛;拘急、弦急多為小腹部痙攣,弦急較拘急在發病程度上較重;強急是頸背筋痙攣,為體外證狀。
6
軟
軟,是腹肌綿軟無力,稍有反抗,如按棉花袋,甚或如指入灰中之感。此證婦女最多,或見於少腹不仁、麻痹患者。
但也有小腹如敦,腹皮微厚,壓之微有硬象的常人。此小腹膨軟敦厚是體肥的原因,與氣滯之脹滿鬆軟不同。
軟常見有腹軟。
7
動
附:悸、怔忡
動證,是胸腹肌跳動,捫之築築然搏動應指,上下跳躍,其象弦急,以有無抵抗、壓痛、凝塊分虛實、辨水氣。
若抵力大,壓痛者為實,反之為虛;若動在臍上二、三橫指處,動悸或可見者,多為水飲滯凝於胃脘;動在臍,多為腎氣虛;左乳下虛里穴動甚搏衣,為虛里動;從心中至臍間搏動,為腹動脈動,常態也。
動是他覺和自覺皆可得到的腹證。動包括心悸動類、臍下悸類、沖逆類等。
附:
若患者自覺局部跳動不安,但觸無他覺證者曰悸,如心下悸,臍下悸,腎間動悸。
動悸常同時出現,以虛證多見。
悸之輕證曰怔忡,多見心中偶發輕微跳動,遇驚則加重。
悸、怔忡為虛證,多無抵抗、壓痛及凝結物。悸的範圍幅度較動小,怔忡更局限。
8
音
音,聲音也,即可聽到的響聲。
音證,一是臟腑病變產生的醫患皆可到的聲音。如「有所失亡,所求不得,則發肺鳴」(《素問·痿論》);腹中雷鳴,腹鳴濯濯如囊裹漿等。
二是聽、叩診所查到的聲音。如 「諸病有聲,鼓之如鼓」(《索問·至真要大論》);腹脹「空空然不堅。」(《靈樞·水脹》)
臨床上音證屬於氣滯的多見自覺症,如「肺鳴」,「腸雷鳴」。
屬於水滯的多見他覺症,如振水音;也有「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腸間,瀝瀝有聲」(《金匱要略》);
屬於血瘀的,用捫壓法即能觸知。
音證的觸診,在胸部宜用叩,在心下或腹部的則常用叩、壓、移等法。
9
痛
痛即疼痛。痛證是疾病病理變化反映在患者機體的一種自覺癥狀。
痛,患者可自感疼痛,或無自我疼痛感而觸按時感到疼痛,也有自感疼痛而按壓後疼痛加劇或減輕的情況。
痛症的範圍廣泛,常因疼痛程度不一,部位不同,時間不等,病因、誘因之差別,其疼痛的性質狀態各異,臨證應全面觀察,綜合分析,痛可用問、望、觸之三法分別診得,也可以其中某二種或三種方法同時診察得到。
疼痛症是一種較複雜的感覺,諸多疾病都有疼痛癥狀,或為主症,或為兼症,皆不盡相同,臨床應綜合脈證取得更充分的診斷依據,否則,一葉障目,會延誤病情的。
一般認為脘痛多屬胃,臍痛多屬脾或腸,脅肋和腰腹痛屬肝,下腹痛屬子宮、膀胱。
暴痛、劇痛屬實;久痛、輕痛屬虛。
痛而拒按,得熱痛增為熱;痛而喜按,得熱痛減為寒。
絞痛為寒痛,刺痛為熱痛,隱痛為虛痛,脹痛為氣痛。
氣滯痛範圍較廣泛,或遊走不定,時痛時止,噯氣或排氣後舒暢,可見脾胃虛弱。
血瘀痛持續不斷,夜間尤甚,痛固定不移,腫塊不變,多見腹部腫塊及炎症包塊等。
常見疼痛證,從部位分胸痛、脅痛、胃脘痛、腹痛等。
一、胸痛
心肺居胸中,常見之胸疼多為心肺之病變。如胸悶痛或刺痛的胸痹;心絞痛或痛徹胸背,發作迅速、時間短的真心痛。
按胸痛的臨床意義,可以大致分為以下6種:
1. 胸痹:心陽不足,瘀阻、痰凝、寒滯、氣鬱致心脈痹阻,表現為胸隱痛憋悶,痛引肩背,兼見心悸怔仲。
2. 真心痛:心脈急驟閉塞不通,表現為胸背徹痛刺痛劇烈,兼見面色青灰,手足厥冷。
3. 肺實熱證(熱邪壅肺):風熱犯肺,肺失宣降,表現為胸痛,兼見咳嗽氣喘鼻煽,壯熱面赤。
4. 肺癰:熱毒蘊肺,氣血疼結,肉腐成膿,表現為胸熱痛,兼見身熱,咳吐膿血痰,味腥臭。
5. 肺陰虛:陰虛化燥生熱,虛火灼傷肺絡,表現為胸隱痛,兼見潮熱盜汗,咳痰帶血。
6. 血瘀:跌打外傷,瘀血阻滯胸部脈絡,表現為胸部刺痛,固定不移。
二、脅痛
脅部是肝膽及其經脈所居之所,故其病證多見肝膽及其經脈病變。飲停胸脅及氣滯血瘀亦可導致脅部疼痛。
按脅痛的病證可分為6種情況:
1. 肝氣鬱結:情志不暢,肝鬱氣滯,表現為脅脹痛,太息易怒。
2. 肝火郁滯:五志化火,火灼肝脈,表現為脅肋灼痛,按之痛甚,面紅目赤。
3. 肝膽濕熱:濕熱蘊結肝膽,肝失疏泄膽汁外溢,表現為脅肋脹痛,身目發黃。
4. 瘀血阻滯:跌打閃挫,瘀血阻滯經絡,表現為脅部刺痛,固定不移。
5. 懸飲:飲邪停留胸脅,表現為脅痛,患側肋間飽滿,咳唾引痛。
6. 少陽證:外感六淫之邪,邪入少陽經,表現為胸脅苦滿,往來寒熱。
三、胃脘痛
鳩尾至上腹中部,謂之胃脘,是胃所在的部位。
胃主受納腐熱水谷,以和為善,以降為順。凡寒熱,食積,氣滯籌病以及機體陰陽失調,皆可損傷胃腑,出現脘部疼痛的異常癥狀。
胃脘痛的證型可分為以下6種:
1. 寒邪犯胃(胃實寒證):寒邪遏傷胃陽,胃脘收縮拘急,表現為胃脘冷痛劇烈,得熱痛減。
2. 胃火熾盛:火邪傷津,胃的腐熟功能亢進,表現為胃脘灼熱疼痛,兼見消谷善飢,口臭便秘。
3. 胃腑氣滯:氣鬱不舒,肝氣犯胃,表現為胃脘脹痛,郁怒則痛甚,兼見噯氣。
4. 胃腑血瘀:瘀血內停,胃腑脈絡阻滯,表現為胃脘刺痛,痛有定處。
5. 胃陽虛證(胃虛寒證):陽虛生寒,胃腑腐熟功能衰減,表現為胃脘隱痛,喜暖喜按,兼見嘔吐清水。
6.胃陰虛證:陰虛精虧,虛火內擾,表現為胃脘灼痛嘈雜,兼見飢不欲食。
四、腹痛
腹部範圍較大,包括大腹、少腹與小腹。大腹在臍周,屬太陰牌;大腸繞腹中;小腹為臍下至毛際,屬膀胱和胞宮;少腹至小腹兩旁,屬足厥陰肝經所過。
按腹痛的病因分:
1. 陽虛,脾胃虛寒:脾胃陽虛,運化失職,表現為大腹隱痛,喜暖喜按。
2. 蟲積,蟲積於腸:飲食不節,不潔損傷脾胃,蟲生居腸,腸運受阻,表現為大腹乍痛乍止,按之有病條索狀包塊,可移,或有蠕動團狀。
3. 濕熱,膀胱濕熱:濕熱蘊結膀胱,氣化失常,表現為小腹脹痛,按之急迫,尿急、尿頻、尿澀。
4. 血瘀,蓄血證:瘀血停於下焦,表現為小腹刺痛,硬,固定不移,小便自利。
5. 寒氣,寒襲肝脈:寒襲肝脈,肝脈拘急收縮,表現為少腹冷痛,喜溫,牽引陰部。
按腹痛的病性分:
1. 實證:邪阻臟腑經絡,不通則痛,表現為腹痛暴急劇烈,脹痛拒按,得食痛甚。
2. 虛證:正氣不足,臟腑經絡失養,不榮則痛,表現為腹痛較緩、隱痛喜按,得食痛減。
3. 寒證:感受寒邪,或陽氣不足,臟腑經絡失於溫煦,表現為腹部冷滿,得熱痛減。
4. 熱證:火邪或陰虛火熱內生,火竄經絡,表現為腹痛灼熱,痛而拒按。
10
不 仁
不仁是指胸腹肌表自我感覺不靈或麻痹,功能障礙的意思,按觸腹部空虛無力。
常見有小腹不仁;又如昏迷、截癱病人或腹部手術後大小便功能未恢復者亦屬於小腹不仁。
本文選摘自《中醫腹診學》,孫忠年、陳選平編,陝西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1991年9月
※魏華存黃庭功的功理和功法
※道教築基女子內丹功法探討篇,坤道築基是否有誤?
TAG:內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