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二戰陸戰十大明星兵器系列之十——義大利75毫米野戰炮

二戰陸戰十大明星兵器系列之十——義大利75毫米野戰炮

原標題:二戰陸戰十大明星兵器系列之十——義大利75毫米野戰炮


本文為大漠單騎原創首發,網站、微信公眾號等媒體如需轉載請務必取得本人同意,或得到本人投稿授權再使用。


「二營長!你他娘的義大利炮呢?給我拉來!」這句耳熟能詳的經典台詞出自抗戰劇《亮劍》中八路軍獨立團團長李雲龍,在華語界已成為神句子(熱度超過另一神句:「元芳,你怎麼看?」),更成為網路語言的一個「梗」——萬能的「二營長」與「義大利炮」演繹出無數的神段子。中國是二戰東方主戰場,中國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做出巨大犧牲和貢獻,二戰十大明星兵器系列不應在此開天窗,思來想去還是給這「義大利炮」留上一席,誰讓這貨在當今中國影響太大了。其實在中國抗日戰場上還有諸多區域性的明星兵器,如「盒子炮」、中正式步槍(仿德國毛瑟步槍)、捷克式輕機槍、SFH18榴彈炮等等,發揮的作用比「義大利炮」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先露臉的「義大利炮」算是它們的集中代表吧,畢竟「義大利炮」對於缺乏重武器的八路軍來說是極為珍貴的利器,也是今日網路世界中國式無厘頭幽默的「神器」。

義大利75毫米野戰炮基本諸元:口徑75毫米/36倍徑,炮重1160公斤,炮長2.7米,高低射角-11°18°,方向轉角,初速529/秒,最大射程8500米,戰鬥射速1530/分鐘,彈丸重6.17.98公斤,炮架為雙輪單腳式,挽馬或機動車牽引,炮組成員6人。


野戰炮(也稱野炮)是二戰之前的叫法,主要是指中小型的加農炮或榴彈炮,屬於野戰炮兵伴隨步兵使用的火炮。野戰炮與山炮常常是一炮兩「吃」,它們的區別是山炮可以拆卸後由騾馬馱運(一般可分解成10個左右部件),野戰炮則不可拆解,須由挽馬或機動車牽引,較依賴道路條件,機動性不如山炮,但射程威力一般比同口徑山炮要大(山炮的炮管一般是輕型的),價錢也相對便宜(不必設置快速拆裝的組件)。二戰後,野戰炮、山炮的概念就逐漸消失了。


既然這「義大利炮」叫野戰炮,必定是一門老炮兒,可一般人想不到它竟是上上世紀的產品,而且並非羅馬血統,其血緣來自「法國小姐」,即義大利仿製法國M189775毫米野戰炮。法國的這門炮在世界火炮史上可有一號,它是世界上第一門現代化加農炮,即世界上最早的人工裝填單發速射炮,昵稱法國小姐,簡稱「法75」。在此之前的人工裝填單發火炮無一例外都存在射速慢的問題,而且口徑越大射速越慢,因為火炮發射時產生的巨大後坐力會將炮架向後推離炮位,炮手們需要將火炮推回原位,重新瞄準計算彈道諸元,再裝填發射,既費力又費時。早期工程師們為解決火炮後坐力問題進行過許多嘗試,先後採用了炮架後退軌道、彈簧式制退機與氣體式制退機等,但效果都不明顯,火炮的射速每分鐘也就兩發上下。


法國皇帝拿破崙一世是炮兵出身,號稱「炮兵皇帝」,對火炮的作用極為重視,可以說他是依靠強大的法國炮兵成就了一番霸業。但到1870年爆發普法戰爭時,驕傲的法國炮兵被普魯士軍隊炮兵全面超越,這場戰爭的慘敗使法國軍方認識到差距,戰後遂提出研製新型火炮的要求。在這一背景下,法國布爾熱兵工廠工程師聖克萊爾·德維爾上尉(法國兵工廠的工程師有軍銜)先在1889年研製出一門57毫米野戰炮,該炮是「法75」的鼻祖,雖然比較粗糙,但卻採用了當時的一些最新技術,如無煙火藥發射劑、定裝式黃銅葯筒、偏心螺式炮閂等,使射速有一定的提高。在此炮的基礎上,德維爾上尉先後與路易斯·巴奎少校、阿爾伯特·蒂勃特中校、艾米利·雷瑪爾赫上尉接力合作(估計是翻譯的問題幾位工程師的名字極不統一),依託法國皮托兵工廠的設備,在1896年推出一種世界上絕無僅有的新型75毫米火炮,首次採用了液壓式反後坐駐退復進裝置,火炮發射時強大的後坐力由駐退機吸收,炮管退後自動複位,炮架大幅移動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瞄準線基本保持,如打面目標直接再裝填炮彈發射即可,這無疑節省了炮架複位與再瞄準的時間,每分鐘射速可提高到15發,熟練炮手極限可達30發。「法75」的高射速不可思議,一夜之間讓所有舊式單發裝填火炮都過時了,因此,「法75」被稱為世界上最早的速射炮,但這種速射炮與同時代的小口徑機關炮是兩個概念,這是兩種不同的火炮,雖然有時都叫速射炮。

法國人發明的這門火炮具有里程碑意義,火炮從而跳出剛性炮架時代跨入彈性炮架時代,成為現代意義上的火炮。有意思的是「法75」的液壓式反後坐裝置的原型設計,竟是偷師德國工程師阿登納·豪賽爾,因該專利裝置沒能解決好液壓油泄漏問題,1891年被德國克虜伯兵工廠所拒絕,豪賽爾一氣之下委託中介公司向外推銷這一專列。「法75」主設計師德維爾上尉聞訊後,1892年隱瞞身份親赴德國表示購買意向,由於豪賽爾獅子大張口並未成交,但在與德國人三番五次地接觸中,懂行又聰明的德維爾(極佳的間諜)摸清了這一裝置的基本工作原理和結構。之前法國的巴奎少校曾發明過類似的不成熟的短後坐裝置,而豪賽爾的設計屬於長後坐原理,結構緊湊、簡單、高效、輕便。法國人深為德國人的精巧設計所折服,遂由布托兵工廠的蒂勃特中校全盤照抄拿出相似的設計。可由於先天不足,法國人同樣遇到「攔路虎」——漏油問題,歷經數年折騰,在採用了新型防腐材料後才最終突破瓶頸,而德國人同期搞出的189677毫米野戰炮與「法75」相比,簡直就是「小兒科」。


「法75」在研製過程中法軍極為重視,多位將軍為其站台,給予多方支持並列為高度軍事機密,但期間還是出現引發轟動法國的「德雷福斯泄密案」,一度使「法75」研製中斷。好在軍方、研製方不懈堅持,該炮於1897年終於完成測試定型,由皮托、布爾熱、施奈德等兵工廠投入量產(累計生產21000多門),法國陸軍迅速裝備了「法75」,儘管法軍對裝備「法75」依然密而不宣,但在這之後還是引發了一場席捲世界的「速射炮革命」。


「法75」的首次對外公開亮相竟是在中國,在1900年八國聯軍合力攻打北京城時,其他七國軍隊終於親眼見識到這門法國炮的恐怖射速,眾多義和團員死在猛烈的炮火之下。歐美軍工強國都被法國人劃時代的傑作所震驚,隨後陸續跟進帶動了全球火炮的更新換代,美國、義大利、波蘭等國家先從法國進口這種75毫米速射炮並展開仿製或授權生產,英國、俄羅斯等國家也開始按照法國的技術研製自己國產的速射炮。德國人是這場全球速射炮革命中唯一的輸家,由於普法戰爭兩國結下了仇,法國始終拒絕將「法75」的設計圖紙賣給德國人,德國只得自行對有缺陷的舊式野戰炮進行修改升級,但不管怎樣費盡洪荒之力,德國搞出來的190375毫米速射炮仍然不及這法國貨。到一戰爆發前,知恥後勇的德國人奮力追趕上來了,重回火炮世界龍頭老大的位置,不過德國人是將發展重點放在大口徑遠射程火炮上,並不陪法國人玩輕量級的速射炮對決。


有悠久歷史傳統的法國炮兵對「法75」這門速射炮喜愛有加,親昵地稱呼其為「法國小姐」。在法軍內部,圍繞「法75」竟形成一個以年輕軍官為主的「速射炮萬能論」學派,他們認為舊式的大口徑臼炮、榴彈炮等已然過時,法軍上下只需要一種「法75」就能夠克敵制勝包打天下。可過分誇大「法75」的作用顯然太偏執,「法75」的液壓反後坐裝置同樣可以複製用於改進大口徑火炮,而「法75」彈道低伸,射程、威力有限,也根本無法取代其它各型火炮的作用,真要按這些人的意見辦了,一戰法軍占不到任何便宜,二戰法軍只能輸得更慘。為何法國陸軍老認為自己是「歐洲最強陸軍」?實際卻眼高手低戰力平平,就是因為法軍中總是頭腦愛發熱的主與思想僵化者們在輪流佔上風。


火炮是「戰爭之神」,速射炮在1904年的日俄戰爭中大放異彩,這一仗雖然俄國戰敗,但俄軍使用山寨「法75」技術的190276.2毫米野戰炮(聖彼得堡普提洛夫兵工廠製造),射速每分鐘12發,而日軍的明治31年式75毫米野戰炮射速只有每分鐘3發。俄軍火炮以疾速射將蜂擁而上的日本兵轟得屍橫遍野,日軍戰死35122人屬慘勝(俄軍戰死12331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法75」得到廣泛運用,僅法軍裝備就超過10000門,但整體上表現卻一般般,一戰前的風光不在。因為一戰主要是打塹壕戰,而「法75」是為防禦大量衝鋒的步騎兵或與敵方炮兵對射設計的,對塹壕內隱蔽的敵人射擊效果遠不如曲射的迫擊炮和榴彈炮,加上仰角不夠,炮彈威力不足,遠程火力覆蓋又不如大口徑加農炮,處在一個比較尷尬的地位。法國的敵人——德國軍隊大量裝備的105毫米榴彈炮從彈道、射程、威力等全面碾壓「法75」,精明的德國人也放棄了普法戰爭中那種步兵密集衝鋒的打法,使法軍的「法75」少有英雄用武之地,反而是呆板的英法聯軍依然熱衷「人海戰術」,但每每慘遭德國人的重機槍和大炮的殺戮,尤其是持續百多天的索姆河戰役,英法聯軍傷亡就達80萬人。因此,一戰之後,「法75」這種上不上下不下的火炮一直不溫不火,因為隨著機動車輛的發展,各國都在研製裝備大口徑的重型火炮;二戰初期法軍的「法75」似廉頗雖老尚可一戰,充當反坦克炮擊毀一些德軍坦克,但隨著法國舉白旗投降,「法75」逐漸被邊緣化。

俗話說「西方不亮東方亮」,在歐美已經灰頭土臉的「法75」在東方戰場卻成了「香餑餑」,這婀娜的「法國小姐」是如何漂洋過海到了中國?這「義大利炮」又如何接踵而至的呢?它們大致來自四個渠道:一是早期中國直接從法國採購原裝的「法75」。事實上,「法75」進入中國的時間比「義大利炮」出現的還要早,在中國這種炮被稱為法式快炮。清末時期,清政府通過外國洋行向法國訂購過「法75」,用於裝備新式陸軍;民國時期,粵軍陳濟棠、滇軍龍雲曾利用與在越南的法國殖民地政府的特殊關係,採購了一批「法75」;中央軍也從法國採購過少量的「法75」。以上到底有多少門未見可信數據,但估計在百門以內,那時中國軍隊是以裝備德制火炮為主。因時間跨度長,這批炮到抗戰爆發時僅剩下幾十門。二是義大利將仿製的「法75」賣給盟友日本,日軍侵華時將它們帶到中國。一戰義大利與法國是盟友,所以義大利能從法國獲得授權許可仿製這種炮,義大利軍工業實力不俗,生產的槍炮蠻不錯,義大利的兵工廠在仿製「法75」時還略有改進,並在炮身上銘刻有義大利文,這就是「義大利炮」的緣由。一戰之後,消減軍隊的義大利將這種炮賣給日本數百門,之後又陸續給已同是軸心國的日本一些二手貨。李雲龍獨立團的這門「義大利炮」應是從日本軍隊手裡繳獲來的,但有多少門「義大利炮」繳自日軍?未見史料記載,估計數量也不會多。三是一戰後至二戰前中國直接從義大利進口過這種「義大利炮」,主要是東北軍張學良所為。義大利人除了搞笑賣萌,還很會仿製和賣軍火,同期還賣給中國中央軍和各地軍閥一些M193545毫米戰防炮、布雷達20毫米高射炮、VC33輕型坦克、CR32戰鬥機等等,有「國軍義大利三寶」之說。「九一八」事變後,東北軍的一些「義大利炮」被日軍繳獲,李雲龍獨立團的「義大利炮」也有可能來自於此。四是抗戰前期來自蘇聯援助的「法75」(此說法存疑)。蘇聯為了使中國拖住日本而無力北攻,曾向中國提供三期低息軍購貸款,支援中國各型火炮1140門,其中200門是蘇聯1939年繳獲于波蘭軍隊的「法75」(19414月《蘇日中立條約》簽署後,蘇聯軍援基本停止)。通過以上四種渠道到中國軍隊手中的「法75」和「義大利炮」加起來也沒有多少,撐死了也就300門上下,炮彈也不多,對偌大的中國軍隊來說是杯水車薪。


「義大利炮」之所以能在中國戰場大放異彩,正說明中日雙方的陸戰兵器都落後世界水平若干年。先說中國,作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工業基礎極其薄弱,只有幾處兵工廠可以仿製低端火炮,產量很有限,抗戰爆發後基本被日軍佔領。中國軍隊的火炮、坦克等重型兵器主要來自進口,中大口徑火炮價值不菲,中國畢竟窮啊,一次也就能買個一二十門。19353月,新成立的國民革命軍陸軍炮兵整理處經統計,全國可用的火炮僅有457門。這個統計也許有遺漏,但基本反映了中國軍隊的家底,而且是毀一門少一門難以補充。再加上中國的道路條件太差,105毫米以上口徑的重型火炮機動困難,中國軍隊裝備得極少。於是,像「義大利炮」這種中型速射炮在中國軍隊就算是稀有的重武器了。再來說日本,日本作為後起的帝國主義國家工業基礎比中國強若干倍,但比歐美國家又有較大差距,特別是資源匱乏是其致命軟肋。在資源分配上日本更多地投向海軍和空軍,軍艦飛機造得都不輸歐美,可陸軍兵器與歐美強國比至少有十年以上的差距,就是中國軍隊與侵華日軍比較陸戰兵器,基本也沒有代差。中國軍隊的某些輕武器甚至強於日軍,比如捷克式輕機槍、馬克沁重機槍就比日軍的「歪把子」輕機槍、九二式重機槍要好,但侵華日本陸軍的主要優勢在重武器的數量及可以及時補充,尤其火炮是中國軍隊的十幾倍以上,而且炮彈充足,這也是一場場大戰役下來中國軍隊傷亡總比日軍大許多的一個重要原因。而在日軍的火炮中,大量的是擲彈筒、迫擊炮和小口徑山炮,「義大利炮」對日軍來說同樣是好玩意。其實在日軍的炮兵裝備中,也有與「義大利炮」相似的「明治38年式75毫米野戰炮」,仿製於德國克虜伯1903型野戰炮,性能反而不如「義大利炮」,它們同是日軍旅團、師團屬炮兵的重要壓制火力。


本來中日軍隊就實力懸殊,而抗戰初期八路軍、新四軍的武器比國民黨中央軍、地方軍隊又處在極大的劣勢,以在華西方記者的描述就是些農民武裝,缺槍少炮,彈藥不足。抗戰中的晉東冀西是日軍重點採取「鐵壁合圍」的地區,碉堡炮樓林立,工事談不上堅固但對方沒有炮就易守難攻,據點外圍還環繞多道鐵絲網、鹿柴及壕溝等障礙物。八路軍要打破圍困封鎖必須不斷拔除這些碉堡炮樓,每次用炸藥包攻堅作戰都要付出很大的犧牲,可想而知八路軍獨立團繳獲了「義大利炮」是何等的大喜事,這種可直射打點狀目標的加農炮對八路軍來說,正是摧城拔寨的絕對大殺器,有了「義大利炮」獨立團腰杆子就硬了連平安縣城也敢攻打。


《亮劍》畢竟是電視劇,現實中鮮見有中國軍隊使用「義大利炮」作戰的文字記載,倒是有數處「法75」作戰實況的記述,比如1938年的台兒庄戰役、武漢會戰及豫東北作戰,1944年的衡陽戰役與洛陽保衛戰等等,「法75」都以密集和精準的火力給日軍造成很大殺傷,特別是在洛陽城內曾擊毀日軍坦克20余輛。不過既然「法75」與「義大利炮」長得一樣,以上的記述中也有可能將二者混為一談了。中國軍隊的「法75」、「義大利炮」及「德國克虜伯大炮」本來就不多,隨著戰爭的大量損耗,能堅持到抗戰勝利的已是屈指可數。好在到抗戰中後期,美國按租借法案給中國的軍援中有1200余門75毫米以上口徑火炮(但有許多門是抗戰勝利前才到達,後成了老蔣打內戰的武器),加上之前蘇聯支援的火炮,這些蘇美製火炮構成中國軍隊炮兵抗戰的主力裝備,但國民黨政府基本不與八路軍、新四軍分享這些舶來的「奢侈品」,八路軍、新四軍的火炮主要靠作戰繳獲於日偽軍,都是用命換來的極其珍貴,「義大利炮」之類的重兵器始終是我軍的「寶貝疙瘩」,持續使用到新中國誕生才退出歷史舞台。

行文至此,二戰陸戰十大明星兵器系列全部寫完,計美國M4中型坦克、美國M1半自動步槍、英國司登衝鋒槍、蘇聯T34中型坦克、蘇聯喀秋莎火箭炮、蘇聯波波沙衝鋒槍、德國黑豹式中型坦克、德國MG34/41通用機槍、德國88毫米高射炮、義大利75毫米野戰炮共十篇文章。按照陸戰明星兵器入選的主要標準是在戰爭中發揮的作用,兵器的數量無疑是重要的,前九件入選兵器自信爭議不大,唯有這稀罕的老「義大利炮」有些牽強,不過想想極具娛樂精神的中國網友能腦洞大開,將獨立團的「義大利炮」轟開平安縣城列為二戰的「轉擇點」,在這世上還有什麼是「義大利炮」轟不開的?其拿下「二戰陸戰十大明星兵器」末席還算多大點事啊?誰若不服那就等著李雲龍瞪著牛眼喊「開炮」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漠單騎 的精彩文章:

二戰陸戰十大明星兵器系列之九——德國88毫米高射炮

TAG:大漠單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