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浙江省第17屆攝影藝術展覽「記錄(文獻)類」銅獎作品賞析(附評委點評)

浙江省第17屆攝影藝術展覽「記錄(文獻)類」銅獎作品賞析(附評委點評)

原標題:浙江省第17屆攝影藝術展覽「記錄(文獻)類」銅獎作品賞析(附評委點評)


本屆展覽最終共評出獲獎及入選作品270件,分別是記錄(文獻)類入展作品108幅(組):其中金獎作品4件,銀獎作品8件,銅獎作品13件,入選作品83件;藝術(商業)類入展作品97幅(組):其中金獎作品4件,銀獎作品6件,銅獎作品11件,入選作品76件;青年組入展作品39幅(組):其中金獎作品2件,銀獎作品4件,銅獎作品5件,入選作品28件;多媒體視頻優秀獎3組,攝影畫冊手工書23本:其中最佳畫冊手工書8本,優秀畫冊手工書15本。現予公告。


特別提示:在中國攝影網上公告的浙江省第十七屆攝影藝術展覽入展作品及名單,未經本屆影展組委會許可不得轉載。


記錄(文獻)類銅獎作品(13件)


13《義烏中歐班列 開啟新絲路》 作者:呂斌(金華)


▲1.2017年9月9日,首趟中歐班列(義烏-布拉格)發運,搭載小商品貨值超2200萬元。據義烏海關統計,2013年-2016年間,中歐班列(義烏)進出口年均增長2倍。



▲2.2015年8月25日,隨著中歐班列的雙向常態化運行,從義烏港出口的集裝箱上升趨勢明顯。



▲ 3.2016年8月16日,義烏海關保稅物流中心。海關工作人員正在對一批通過中歐班列運抵義烏的西班牙紅酒進行查驗。



▲ 4.2015年6月4日,由中歐班列(義新歐)帶回的歐洲商品首次亮相義烏進口商品博覽會現場,便成全場焦點。



▲5.2017年5月6日,2017中國義烏進口商品博覽會上,俄羅斯客商向中國消費者展示俄羅斯特色食品「大列巴」。


▲ 6.2016年5月24日,義烏國際博覽中心。亞洲最大的旅遊商品及消費博覽會——第八屆中國國際旅遊商品博覽會上,非洲客商也來挑選由中歐班列帶來的歐洲手工藝品。



▲ 7.2016年5月16日,2016中國義烏進口商品博覽會,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波蘭的客商給中國消費者帶來了進口琥珀飾品。



▲8.2015年6月4日,西班牙藝術家在義烏進口商品博覽會上演唱民歌。中歐班列(義新歐)的開通道,也促進了中國與歐洲各國的文化交流。


今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五周年,也是本屆影展所需的重大主題之一。作者立足本土,抓住具有標誌性、示範性工程--中歐班列(義烏-布拉格)發運時刻,用相機紀錄這一「偉大的瞬間」。讓今日的新聞成為明日的歷史。


(評委:王小川)


14《春運歸鄉人》 作者:殷福軍(寧波)


2016年至今,一直拍攝這組照片。春運列車的歸途中,每一列車廂的車窗猶如一個標準相框,彷彿講述著一個個遊子的故事,有人嬉笑,有人沉思,但是心早已進入了故鄉,他們都透過列車的車窗定格在了這一瞬間。










「春運」算不上什麼新鮮題材,過去二三十年里,國內外許多攝影家拍過不計其數形式各樣的照片。但作者的巧妙之處在於,他在自己的鏡頭裡,把每一列車廂的車窗刻意地設計成了一個標準相框,相框里的那些照片,定格了一個個車廂的生活片段,也框住了不同時間節點的旅途故事。而讀者在看這組照片時,就像在翻影集,裡面有不同階段的人生狀態:抱著孩子的女人,倚窗沉思的男人,小心翼翼照顧孫輩的老人……總有一種瞬間會讓你聯想到曾經或當下的自己,並回頭反思自己走過的路。好的作品可以觀照出被攝者的情感和命運,能讓每個讀者產生共鳴,《春運歸鄉人》的動人之處就在於此。

(評委:戚顥)


15《宜家系列Ⅲ》 作者:譚秋民(麗水)


宜家無疑讓中國購物者感到舒適。各個年齡段的顧客都會在中國各地宜家展廳的沙發和床上打瞌睡。北京一家宜家門店推出了新規定,禁止人們在展示傢具上睡覺。但顧客並不遵守規定。宜家工作人員發現很難執行這項禁止蹭睡的政策。報道稱,宜家獲得了它想要的:在中國的迅速擴張。2016年統計,宜家在中國已有24家門店,顧客僅在食品部門就花費了近20億美元(約合133億元人民幣)。大家都知道,一頓大餐可能會讓人感到睏倦。











這是一組有趣的照片:乍一看,好像都是私密空間里的生活照,被拍攝者在自己家的床上休息、玩鬧、打情罵俏,和閨蜜說著悄悄話……但細看,不甚起眼卻又無處不在的吊牌和標籤提醒觀眾,這是商業區的公共空間。作者聰明地用「演繹」的手法,把隱晦的批判藏在從「自家」到「宜家」的反差里,這組看上去「理所當然」的「生活照」,活色生香,又意味深長。


(評委:戚顥)


16《餘姚淘汰傳統磚瓦窯十年全記錄》 作者:陳斌榮(寧波)


2017年11月20日,隨著「嘣、嘣」的巨響,浙江餘姚市梨洲街道南廟村生產粘土磚的梅山磚瓦廠轟然倒塌。這意味著,經過10年努力,存在了2000多年的「秦磚漢瓦」已全部退出餘姚這片土地,為全省節能環保樹立了榜樣。 2007年之前,餘姚市共有粘土磚企業66家,佔地面積達2808畝,年產10億塊標磚。這些「泥老虎」每年要吃掉粘土約137萬立方米。消耗標煤近10萬噸,年排放二氧化硫等廢氣約2500噸,嚴重污染環境,破壞餘姚生態。 根據《浙江省新型牆體材料「十三五」發展規劃》要求,浙江的傳統粘土磚瓦窯不久將全部關停,那些高聳的煙囪,火紅的磚窯記憶,只能留在人們的記憶中。



▲1.從2011年起,餘姚市加快了磚瓦窯拆除步伐,這是牟山湖畔一座粘土磚瓦窯被定向爆破拆除。(攝於2011年9月27日)


▲2.肖東磚瓦廠是餘姚市2017年第四季度最後拆除的磚瓦廠之一,被爆破拆除後,這片土地將成為跨海大橋連接線的建設用地。(攝於2017年10月14日)



▲3.傳統磚瓦的原材料是粘土,每座磚瓦廠周邊都會有一大片土地被挖空成廢地。(攝於2007年8月31日)



▲4.磚瓦廠除了制磚取土要毀大片土地外,堆放待燒的磚坯也需要佔用大片土地。(攝於2007年8月31日)



▲5.煙塵滾滾的煙囪和辛苦的窯工,是磚瓦廠的標誌。(攝於2007年8月31日)



▲6.在「退窯還耕」過程中,也發生過村民阻擾的情況,這是基層幹部對阻撓湖山磚瓦廠爆破的村民耐心做解釋。(攝於2011年9月27日)


▲7.姆湖磚瓦廠被餘姚環保部門查封了,窯工收拾工具準備走人。(攝於2017年8月17日)



▲8.姚西磚瓦廠拆除前,外地窯工拍下的全家福,他們曾為餘姚建設流過汗水,我們應當記住他們。(攝於2007年8月31日)



▲9.磚瓦窯炸除後,土地平整利用工作也將抓緊進行。(攝於2017年11月20日)



▲10.別了,曾經火紅的粘土磚製造業,曾經熱浪襲人的磚瓦窯,這些影像會告訴人們曾經的變遷。(攝於2007年11月29日)


攝影是人們觀看世界的方式方法,紀錄類作品是關於社會事件或生存狀態的觀看。


作者關注社會,關注民生,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他選擇了餘姚淘汰傳統磚瓦窯這一事件,通過近十年的跟蹤紀錄完成了這組作品。整組作品在影像的處理上把握有度,歷史和現實,場景和細節,衝突和歡笑都有很好的表現,整個故事的敘述也比較流暢,達到了主題和技法的合一。


攝影家就是一個選擇者,在不斷的選擇中表達思想,呈現風格。

(評委:吳力)


17《土命》 作者:黃利明(紹興)


土命:土地,人類最踏實的精神家園。 《禮記·郊特性》說:「地載萬物,天垂象,取財於地,取法於天,是以尊天而親地也。」


有著幾千年農耕歷史的中國人,對土地懷有熾烈的情感,土地是他們賴以生存的根本,他們將土地視為自己的生養之母。特別是農民,一輩子面朝黃土背朝天,早已與土地融為一體,和諧共生,再難分開。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一大批農民因各種原因從農村搬進城鎮都市,踏上柏油路,走入鋼筋水泥林,邁進一間間亮堂的房子!然而離開了土地,他們忽地感到了失落和茫然,變得手足無措,對土地亘古的依戀讓他們一次次地去尋覓,遵循內心最本真的渴望。他們把泥土裝進花盆木框,搬上陽台樓頂,種下蔥蒜,然而這只是杯水車薪。於是,他們走下樓道,睜大眼睛尋覓「救命」的泥土。在尚未種上行道樹的石框里,他們灑上幾粒青菜的種子;在被拆掉的城中危房廢墟上,他們開闢出來種上了玉米;在別墅的露台,他們不稀罕種花養草,而是種上各色蔬菜;……。看著自己種下的莊稼茁壯成長,就像看著自己的孩子,他們拭去額頭的汗珠,露出了微笑,站在土地上,他們擁有了無窮的活力。這些進城的農民衣食無憂,並不靠地里的出產來養家糊口,他們在地里享受的是播種的希望,勞動的充實,收穫的喜悅。踏踏實實地觸摸土地,讓他們的心靈得到無比的寧靜、充實和滿足,土地就是他們的精神家園。他們,對土地愛得深沉。



▲1.2017年12月,諸暨永安佳苑安置小區路邊,尚未植上綠化樹的石框里種滿了蔥。



▲2.2018年3月,諸暨地標建築——開元名都酒店後面的荒地上,祖孫倆在用木板圍起來的地里察看土豆苗。



▲3.2018年2月,諸暨一小型服裝廠的院子里,圓形花壇種滿了蔬菜。


▲4.2018年5月,諸暨天成錦上一排屋平台上,一位年長的業主在打理一畦菜地。



▲5.2017年12月,一對拆遷農民夫妻站在安置房露台,四個大花盆全都種上了青菜。



▲6.2018年6月,諸暨中央華府17樓樓頂,一位業主在採摘種在塑料盆里的辣椒。



▲7.2018年5月,諸暨苧羅三村「城中村」拆遷廢墟上,一位附近居民用磚石圍出一塊菜地。



▲8.2015年2月,諸暨學勉中學門前,一位農民立在田裡,眼前,一座新建高樓已拔地而起。


這組作品關注的命題很大,但是切入點卻很紮實。作者關注的是中國轟轟烈烈的城鎮化。在浙江的三四線小鎮中,當地很多農民迎來現代化的生活方式,這種巨變和原來的農耕習慣有了矛盾。作者找到了比較巧妙的方式去敘述這種矛盾,也就是尋找那些在鋼筋水泥森林中的土地和綠色。


整組作品的角度比較多元,觀察比較細緻,鏡頭語言的運用稍顯單一。


(評委:陳榮輝)


18《農民管樂團》 作者:程麗敏(杭州)









農民和管樂團聯繫在了一起是這組圖片的看點,豐富農民文化生活一直是大家關注和談論的話題。美中不足的是,整組圖片只呈現了演出場景,沒有農民樂手們的日常生活記錄,更沒有樂團成型過程的畫面。


(評委:王芯克)


19《群》 作者:王華平(麗水)


我開始有意識的關注和記錄群體活動是在2012年,至今一直對一些具有較強情緒性的人物、群體在特定的環境下進行持續性的記錄拍攝。隨著互聯網的延伸發展,如微信、QQ等即時聊天軟體的出現和普及,線上群組功能不斷完善,線下群體活動樣貌不斷豐富,為攝影創作提供了更多有利的條件。我想通過對當下人物群體的長期記錄和積累,把我所處的這個時代用影像的方式,切片式的記錄下來,串聯成歷史的影像。沿著這種創作思路,我拍攝了這一系列作品。



▲2016年,海南三亞海灘上,縉雲工藝美術學校的部分教職工在參加療休養活動。



▲2016年,浙江麗水市區防洪堤,一個民間樂器愛好者群體在江邊組織訓練。



▲2016年,浙江雲和長汀沙灘,麗水學院(原麗水師專)校友在進行同學會合影。



▲2016年,浙江縉雲縣河陽村,一群高中生在參加河陽書院組織的民俗表演活動。



▲2017年,北京火車南站,一群在春節後返回城裡務工的農民工在車站候車。



▲2017年,浙江景寧千峽湖,村民在等待客船靠岸,搬運即將整村搬遷後剩餘的物品。



▲2017年,浙江麗水市區龍門嶺小區,一群中老年婦女在舉行慶祝雁皇OTO體驗店開業宣傳遊行活動。



▲2018年,浙江麗水市區,麗水市歌舞團在參加文化系統組織的文藝展演活動。



▲2018年,浙江溫州市區「Mondodo夢多多小鎮」,麗水市蓮都區囿山小學一年級學生在參加嬰兒養育體驗活動。



▲2018年,浙江縉雲好溪邊,纖韻瑜伽戶外群在舉行瑜伽戶外展演活動。


攝影師對於日常生活的觀察和思考,有著他自己特有的方式。在他的照片里,人物身份變化豐富,群體活動裡面的個體表情處於沉浸式的情緒與狀態。


在移動互聯網的傳播語境下,手機軟體成為一種線上和線下的微妙鏈接的器具。我們逐漸發現一個新的現象,就是曾經的線上活動,不斷在返回到線下。線上的虛擬活動演變成了線下的真實活動。各種同學會、老鄉會、商會、年會等,這些不同類型的小群體活動其實也是我們的身份劃分體現。這種身份是不斷變化著的,我們扮演著一個又一個角色。攝影師抓住了這個切入點,這種巧妙不是拍攝方式的巧妙,主要是觀察方式的巧妙。拍群體最後其實是拍個體,群體性的活動本質是個體的活動。攝影師脫離了群體性活動照片的視覺美感,這也是攝影師個體意志的體現。


(評委:王培權)


20《跪著的天使》 作者:王曉凌(金華)


因為遺傳、藥物、意外傷害等原因,有些孩子沒有正常的聽力、不能正常行走、沒有感知能力、發育遲緩,他們需要進行康復治療。 康復治療師,每天拿的不是吊針和藥瓶,而是玩具和治療器械,為了讓孩子更好的接受治療,他們會把康復治療室裝扮得很溫馨,有多彩的治療器械,有各種各樣的玩具。治療師十分耐心,每一項治療,他們都是跪著去完成,讓孩子用對等的視線看到他們的笑臉。一天十二至十五個康復對象,十小時的跪式治療,每天工作結束時,腿腳跪得都麻木了,但看著小患者越來越好的治療效果,又覺得這份工作很神聖。我國殘疾兒童的人數每年呈上升趨勢,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成為他們的一員,讓我們伸出愛的手,幫助殘疾兒童儘早正常走入社會。因為遺傳、藥物、意外傷害等原因,有些孩子沒有正常的聽力、不能正常行走、沒有感知能力、發育遲緩,他們需要進行康復治療。 康復治療師,每天拿的不是吊針和藥瓶,而是玩具和治療器械,為了讓孩子更好的接受治療,他們會把康復治療室裝扮得很溫馨,有多彩的治療器械,有各種各樣的玩具。治療師十分耐心,每一項治療,他們都是跪著去完成,讓孩子用對等的視線看到他們的笑臉。一天十二至十五個康復對象,十小時的跪式治療,每天工作結束時,腿腳跪得都麻木了,但看著小患者越來越好的治療效果,又覺得這份工作很神聖。我國殘疾兒童的人數每年呈上升趨勢,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成為他們的一員,讓我們伸出愛的手,幫助殘疾兒童儘早正常走入社會。



▲1.樂樂發育遲緩,一周歲多了還不能獨坐,治療師通過大籠球上坐位平衡訓練,增強他的感覺刺激。



▲2.小寶因唐氏綜合症,智力低下,肌張力不強,通過爬行練習,改善他的移動能力,現在他已經站立了。



▲3.小鳳因患腦癱,無法平衡行走,對她進行蹲馬步練習,提高核心肌群的力量,現在她已經不用扶手自己上下樓梯了。



▲4.4歲的糖糖,單側偏癱,走路姿勢異常,對她進行懸吊訓練,糾正異常步態,現她的走路姿勢得到了改善。



▲5.小明因發育遲緩,下肢力量差,以前他不會跳,不會走樓梯,用跳圈訓練來改善他的平衡協調能力,現在他不僅學會跳,還可以自主上下樓梯了。



▲6.辰辰因腦癱,不能獨自行走,平衡協調能力很弱,就經常訓練他的腹肌維持能力,增加行走穩控性,近一年的康復,現在已能獨立行走了。



▲7.治療師通過輔助器械,提高孩子上肢活動能力及對顏色、形狀的辨別、反應能力。



▲8.治療師每天要接待十二至十五名患者,康復治療過程都是跪著完成的,每天下班腿腳都會酸痛,但他們一直熱愛這份工作。


這是一組拍攝兒童康復治療師工作情景的影像作品,這也是一個為大多數人所不熟知的場景。《跪著的天使》,看這標題就讓人有強烈的觀看慾望。拍攝者充分利用治療室這一片小小的天地,通過攝影這一有效的紀錄手段,激發出新的視覺表達形式。整組作品內容和形式,色彩和環境,人物和動態都達到了高度的統一,在紀錄性和藝術性的關係處理上有新的突破。


見常人所未見,說常人所未說,應該是我們攝影人所追求的目標。


(評委:吳力)


21《綠色能源》 作者:沈凌翔(台州)


玉環漩門灣農光互補光伏電站坐落於玉環經濟開發區,項目計劃總投資16億元,總建設容量為200兆瓦,佔地規模約6000畝,是東南沿海最大的單體農光互補光伏發電站。項目建成後,預計年發電量能達到8000萬度,主要為華東、華南地區輸送清潔能源,電站圍墾區域自然環境優美,剛好在候鳥的遷徙路線上,是候鳥良好的棲息地。《綠色能源》使用大疆無人機拍攝於2017年8月份。










能源革命是人類有史以來關於能源的開發和利用方式上的重大突破,當前大規模地開發利用綠色能源,已成為世界各國能源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作者敏銳地抓住這一重要信息,通過對太陽能光伏電站的拍攝,反映我國欣欣向榮的綠色能源發展場景。作品一組四張,運用俯視的角度,很好地把握了環境、氣候、線條,構圖等重要元素,營造了美好的景象,真實地紀錄了建設綠色能源的光明前景。


(評委:吳力)


22《近視視界》 作者:鄭麗娟(金華)


近視人的清楚視界只局限在鏡框里的世界。目前,我國近視人數位居世界第一,近視人口總數超過4.5億。近視已成為重要的健康問題,是全社會需要關注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青少年兒童近視呈現出發病率高、程度深、更低齡化流行的趨勢。火箭軍總醫院眼科主任梁歌專家告訴我們,近視眼的主要原因:過度地使用電子產品,青少年的學習時間過長,缺少必要的體育鍛煉和不良的用眼習慣。


近視人在生活上有諸多的不便。近視眼需要配眼鏡進行矯正,除了戴眼鏡外,可進行近視視力訓練、矯正和使用近視防護用品,但要讓近視度數降低是不可能的。進行近視的手術治療,手術後也最多只能達到1.0左右的視力。為此,為了改變近視現狀的唯一辦法:正確引導幼兒、青少年不要沉迷於電子產品,遠離電子產品;減輕學習壓力,增加體育鍛煉,養成科學的用眼習慣。希望通過這組影像,能讓全社會都來關注我們近視這個社會問題!讓我們共同關心、關愛孩子的眼睛健康! 01.近視人的清楚視界只局限在鏡框里的世界。中國現在的近視比例達47%,近視高發群體——青少年的近視發病率則高達74.3%,高中生的近視比例已經達到了83.3%以上,中國近視比例呈上升趨勢,表現為低齡化傾向,與2005年相比增加18%以上。



▲1.目前,我國近視人數位居世界第一,近視人口總數超過4.5億。近視已成為重要的健康問題,是全社會需要關注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



▲2.近視矯正機構應運而生,生意異常火爆,下午放學後及周末就有一些小學生排成長隊,等待視力訓練,旨在培養良好的用眼習慣,不讓近視度數加深,但收費頗高。



▲3.近視眼鏡、防護用品是一個非常大的產業,近視矯正、激光手術設備很多來自國外。為此,配眼鏡、近視矯正治療的費用成了近視眼家庭的負擔。



▲4.我國青少年繁重的學習壓力和過長的學習時間,缺少必要的體育鍛煉以及不良的用眼習慣等成了近視的重要原因。



▲5.手機、電腦以及一些移動設備的發展,導致很多的青少年還有小孩子都開始迷戀甚至產生依賴,過度地使用電子產品成了近視的主要原因。



▲6.配戴了近視眼鏡,給生活和體育鍛煉帶來了很多的不方便。



▲7.今年剛滿5歲的陳某佳,配戴眼鏡已經二年了,近視眼鏡的度數是600度,近視檢查時,露出了恐懼的眼神,醫生說又要換鏡片750度。



▲8.節假日和周末,眼科醫院人滿為患,據浙二醫院醫生說最多的一天醫院接診了598個近視患者,醫院走廊上,一眼望去都是戴測試鏡片的孩子。



▲9.近視矯正機構里,視力訓練後,進行眼部護理。



▲10.有的學校近視比例高達95%以上,甚至有的班級達到了100%。


《近視視界》這組作品,反映了青少年近視日益嚴峻的問題。作品立意新穎、主題突出、情節完整、影調準確、編輯到位、形式感強。可見作者具備了紮實的基本功和豐富的影像把控能力,是一組非常不錯的紀實作品。


(評委:盧廣)


23《未來已來》 作者:王周稀(金華)


隨著工業4.0智能製造成為討論研發的熱點,機器人與智能製造得到了空前的快速發展,人工智慧已經像汽車一樣悄無聲息的進入大眾的生活,湧入了我們的視野,越來越成熟的智能技術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機器人的身影正在越來越多的領域開始出現,機器人這一未來「物種」正在來到你我身邊,步入我們的生活。機器人的出現讓我們充分體驗到了科技的魅力,但也不禁讓人感慨,未來是否已來。



▲1.高顏值美女迎賓機器人,多語種語音導航、問詢,賣萌,講段子,驚艷一大片。



▲2.餐廳服務機器人,通過手機下單,心儀的美食,立馬送至你的面前。



▲3.寬敞的營業大廳不再需要大堂經理、保安、櫃員,智能機器人非常流暢地與客戶交流。



▲4.人工智慧 十 人臉識別 十 語音識別 十vR,金融科技讓銀行業煥然一新。



▲5.醫院的導醫機器人會唱歌跳舞,語出驚人,收穫小朋友滿滿的愛。



▲6.辦公大廳的小秘書機器人,通過語音呼喚,繁忙的穿梭於各個辦公室之間。



▲7.裝修設計公司的接待機器人,可推薦合適的設計師與設計方案供客戶參考選擇。



▲8.停車場無人值守機器人,把從事筒單枯燥又通宵傲夜的停車場收費保安員解放出來。



▲9.2018年3月,國內首家機器人奶茶店在杭州下沙開業。



▲10.2018年4月,國內首家機器人銀行在上海落地營業,真正實現無人銀行。


智能機器人正從科幻片走進現實,而且將深入介入我們的生活,作者抓住了時代的脈搏,把全國第一個由機器人值守的無人銀行與第一個機器人奶茶店及許多個剛落地不久的機器人服務場景進行了跟蹤拍攝,充分體現了攝影師敏銳的洞察能力,作品留給人們對未來極大的想像空間與探討的話題。


(評委:盧廣)


24《拆破》 作者:林正傑(溫州)







拆遷是一個老話題。有眾多的攝影家拍攝過拆遷,大多數攝影人把鏡頭對準拆遷的過程,按線性的敘事邏輯記錄場景,總給人有似曾相似的畫面感。王遠凌充滿溫和和清愁人文氣息的《十八梯》是所有拆遷話題中給我留下記憶最深刻的作品。《拆破》這組作品打破了線性敘事的點位,尋找到一個切面。這一切面不僅僅是房子拆除的一個切面,它還呈現了一個生活的切面,雜亂有序的建築和相對靜態的人物構成有趣的畫面。影調舒適,別開生面。


(評委:王培權)


25《繁忙的國際郵件處理中心》 作者:夏霞芬(寧波)


寧波國際郵件互換局自2016年6月28日正式運行以來,業務量呈現突飛猛進態勢。互換局單日出口量從啟動初期的每天1萬件增長至目前的單日5萬件以上,增長幅度高達4倍,出境目的國覆蓋美國、俄羅斯、法國、日本等世界主要國家和地區。依託互換局,寧波往來海外的進出境郵件真正實現本地通關,寄遞郵包能夠更快到達市民手中,「中國製造」也能夠更好地走向世界。《繁忙的國際郵件處理中心》組照(1-6),從影像視覺角度展現國際郵件處理中心的繁忙情景。



▲流水線上的出國郵件正在快速地自動分揀傳遞中。



▲工人們正在緊張地對出國郵件分揀、掃描。



▲工人正在把分揀掃描好的郵件放入大袋中。



▲工人正在快速地掃描郵件。



▲工人們正在快速地對進口郵件進行掃描、裝車。



▲工人們正在緊張地對進口郵件進行裝車,準備送往各投遞點。


攝影記錄生活,影像為時代存照。如何緊扣中時代脈搏,尋找有時代感的話題,常常困擾著攝影人。其實話題就在我們的生活中,比如《繁忙的國際郵件處理中心》。郵件是我們天天接觸到的,但我們總是司空見慣。生活的慣性讓我們對很多事物少了一些探究,我們看到郵件可能會想到快遞小哥的,想到順風,卻很少有人會想到在如些繁多的郵件中是如何處理的。作者就是這「很少人」中的一員。作品是一個報道性的圖片故事,如能做得更紮實一些會更棒。


(評委:王培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攝影網 的精彩文章:

中國攝影網簽約攝影師黃雲華作品賞析——畫意攝影
印度攝影家Sashi B Da作品賞析——《足球精神》

TAG:中國攝影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