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要結婚了,新郎是爸爸!
不知不覺間,寶寶已經長大。
也許,有一天你會詫異——他竟然無師自通的學會了把心愛的玩具送給喜歡的人,而且還大膽宣稱「我要和誰誰結婚」;
也許,有一天你會迷惑昨天還要拉手、擁抱、結婚的他竟然突然懂得用「失戀」這個詞了。
也許,你的寶貝還有其他種種有趣、荒謬而又不失可愛的舉動,但是毋庸置疑的是,作為父母的你肯定會感慨——如今的孩子真是早熟啊!
但事實上,這哪裡算是早熟呢?這只是孩子自然成長的過程罷了。
年幼的寶寶真能理解成人世界的愛情和婚姻嗎?不,他們並非真正理解成人世界的愛情和婚姻,這只是隨著他們性別意識的發展而對異性產生的一種朦朧的好感而已。
對於那些年齡在四、五歲的寶寶來說,他們正在逐漸探索人群的組合形式,這也是寶寶認知人類社會組成形式的一種表現——
Mary4歲了,很喜歡畫畫。周末,媽媽在做家務,Mary乖乖的坐在桌子前盡情地創作。
大概過了兩個小時,媽媽見Mary依然在畫畫,一時好奇,湊過來偷瞧。
誰知Mary卻淘氣的把畫作舉起來,對著媽媽說:「媽媽,你看,這是我的婚禮!」
媽媽聞言一愣,問道:「你的婚禮?你想和誰結婚?」
「爸爸啊!我最喜歡爸爸了!」這時Mary的臉上堆滿了神氣十足地表情。而Mary媽聽寶寶這麼一說,忍不住笑了起來,問她:「可是,爸爸已經有媽媽了呀?」
這麼一問,反倒讓Mary不知該說什麼好了,只是隨口說了一句:「那就我們三個人一起過吧……」
相信上面這種情況,很多家長都遇到過,或者即將遇到,這種情況並不是讓大家焦慮的「早熟」,而是孩子進入「婚姻敏感期」的表現。
所謂「婚姻敏感期」,是從孩子四歲開始,隨著孩子自我意識和性別意識的產生和增強,他們逐漸開始對身邊的人產生好感,而這種好感的表達方式,通常的表現為:女孩會說要和爸爸結婚,男孩會說要和媽媽結婚。這個階段的孩子用言語和行為表達的喜歡和愛是兒童世界純真的愛,他們不懂得成人世界複雜的道德規範,所以各位家長不用過於擔心。
那麼,孩子進入「婚姻敏感期」時,家長們應該怎麼合理應對呢?Professor給各位家長分享3點建議,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幫助。
壹
不要過於緊張,切忌小題大做
這個時期的孩子可能今天想跟這個朋友「結婚」,明天想跟那個朋友「結婚」,甚至有可能有好幾個想「結婚的對象」。大人千萬不可以成人的眼光和視界去妄自定奪,甚至在旁邊嬉笑嘲弄。
對此,Professor建議家長們不必過於緊張,也不能小題大做,適當的做法應該是——不多提,不介意,不強化。
在面對孩子的「婚姻敏感期」,我們大人要做的就是不要太當真,給孩子自由的空間,尊重孩子的想法,適當的加以引導說明,讓孩子平穩度過敏感期。
貳
引導孩子對「婚姻」的正確認識
在「婚姻敏感期」內,家長要教給孩子關於愛的價值觀,父母也要積極回應孩子的愛。
比如,孩子會問道「爸爸媽媽為什麼結婚?」,家長要給予理解,盡量正面回答孩子,「因為爸爸和媽媽相愛,想要並且願意為彼此付出,承擔責任與義務,相互扶持……」
在正面回答的過程中,其實就是在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和婚姻觀,從小培養孩子對愛的正確認識,和對責任、義務等品質的認知。
叄
教育孩子樹立正確的性別觀念
在與孩子交流的過程中,適當讓孩子明白男孩子與女孩子的不同。
比如在夫妻關係中,男性當爸爸,照顧家庭;女性生寶寶,當好媽媽。並且跟孩子強調,在正式步入婚姻前,要遵守禮節,不能隨意觸摸異性的身體,從小把孩子培養成守禮、大方、得體的小紳士/小女士。
「性教育」在國內尚處於稀缺狀態,這就要求家長要擔負起更多的教育責任,從小給孩子樹立正確的性別觀念,掌握異性之間的清晰界限,這對於孩子未來的成長會起到十分積極的影響和作用。
Professor點評:
「
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講,對異性小夥伴的好感完全是純心理、純精神性的,它使人變得向上、助人和自愛。
從小給予孩子積極正向的引導和教育,比閃躲、遮掩、閉口不提要有意義的多。既然早晚要面對這一話題,不妨從孩子還小的時候就開始著手教育。如何可以未雨綢繆,最好不要亡羊補牢!
」
GIF
※這3件事,父母一定要在孩子7歲前完成!否則就晚了
※父母鬧矛盾後道歉,能讓目睹的孩子未來受益?
TAG:瑞思學科英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