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漢中之地, 為何劉備拚命也要拿下來, 曹操卻當做雞肋?

漢中之地, 為何劉備拚命也要拿下來, 曹操卻當做雞肋?

原標題:漢中之地, 為何劉備拚命也要拿下來, 曹操卻當做雞肋?


漢中對於蜀國的意義,實在太大了!劉備打贏漢中之戰後,這幫君臣才算勉強結束寄人籬下、四處流竄的生涯。公元219年夏天漢中之戰結束,曹操退軍後,劉備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趁勢進位漢中王,蜀國這時才正式進入到開國大業的節奏中。


有人指責劉備目光短淺,忙著自封為王,而不是趁勢進攻長安。但是這種可行性,至少在漢中之戰結束時是完全不存在的,因為劉備奪漢中已經傾盡全力。公元215年,益州剛到手時,孫權便借口荊州問題跟他搞摩擦。當時劉備所處的境況,是新地盤尚未坐熱,舊地盤被人上門追討,而曹操控制的漢中,又時刻威脅著他剛剛安頓下來的家。


劉備的新家益州要想安穩,漢中是最大的關鍵。劉備建立的蜀國若無漢中在手,那麼它賴以生存的「巴蜀之險」就不復存在。作為關中南下和益州北上的必經之地,劉備只有得到漢中才談得上北拒曹操。在漢中之北有陳倉、褒斜道、駱谷、子午谷等古道,非常適合蜀國以漢中為依託經營北線防禦。



而如果不能將漢中掌握在手中,那麼秦嶺險峻將為曹操所得,劍閣和成都的安全將失去屏障,蜀漢政權不僅北上無路,更將時刻處在對方南下的威脅之中。在這樣的情勢下,劉備接受法正的建議,於公元217年冬天出兵漢中,拚死也要從曹操手中爭過來。當時,除鎮守荊州的關羽,五虎將中張飛、馬超、趙雲、黃忠全部出動,將盡出的背後是兵盡出。

劉備在歷時兩年的漢中之戰中,幾乎傾盡全力,不計後果地跟曹操展開激烈爭奪。甚至主持後方的諸葛亮,對於劉備不顧一切催兵催糧,也因疑慮而徵詢下屬,他得到一段精闢的回復:「漢中,益州咽喉,存亡之機會,若無漢中則無蜀矣,此家門之禍也。方今之事,男子當戰,女子當運,發兵何疑?」



而曹操為什麼在作戰失利時,賭氣說漢中是雞肋呢?漢中對於當時已成為大漢魏王的曹操,並沒有那麼關鍵。得到不過是浪費錢糧;駐軍多的話,供給比較困難;留兵少的話,那麼就守不住;失去漢中,能讓劉備蜀漢政權得到喘息,再想收回來還很費勁。


所以,把劉備和曹操兩個人的情況對比來看,漢中對於劉備是生死存亡,是一塊大雞腿,而對於曹操則是利害得失,是一個雞肋。所以這兩位英雄豪傑的反應,才會差別這麼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陪你聊歷史 的精彩文章:

諸葛亮的隆中對, 為何不能一統天下? 只有毛主席的分析最中肯
同為呂布手下猛將, 為何曹操非殺高順不可, 卻放過張遼?

TAG:陪你聊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