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整個國家的球迷都支持他們 為何猛龍就不受球員待見?

整個國家的球迷都支持他們 為何猛龍就不受球員待見?

視頻:馬刺猛龍完成重磅交易 萊昂納德德羅贊互換東家,時長約2分57秒

隨著萊昂納德被交易到猛龍,這場整整持續了大半年的轉會鬧劇看似是畫上了句點。然而,根據此前美國記者Chirs Haynes的爆料,萊昂納德似乎並不願意為猛龍效力。就算猛龍最終說服其留隊,他們也面臨著一年之後,小卡帶著自由之身離開,球隊竹籃打水一場空的局面。【NBA簽約交易專題】

如此尷尬的處境,多倫多人或許早已不再陌生,他們早已習慣了球星對他們say no。建隊23年以來,還從未有一位大牌球員願意以自由身的身份加盟,而自己好不容易培養起來的,本就為數不多的球星,最終也都另投他處。

大牌球員不願來,自家頭牌又留不住。這理應是小城市與常年魚腩球隊才應該面對的難題,卻無比諷刺地出現在了猛龍隊身上。

多倫多的地標建築之一——舊市政大廳

猛龍隊所在的城市多倫多,是全北美人口第四多的城市。除開沒有NBA球隊的墨西哥城,猛龍實際上擁有著全NBA第三多的城市人口,僅次於紐約與洛杉磯。要知道,後面這兩個城市可是各自擁有兩支NBA球隊,面臨著城市內激烈的市場競爭。反觀猛龍,不只是多倫多,整個加拿大的籃球迷都是他們的粉絲:近到百里之隔的渥太華、蒙特利爾,遠到千里之遙的溫哥華、卡爾加里,隨處可見身穿猛龍的口號「We The North」字樣衣裳的男男女女。

自從猛龍確立了以後場雙槍——德羅贊與洛瑞為核心的球隊陣容後,猛龍這些年成績喜人:近五個賽季常規賽都進入了東部前四,近三個賽季常規賽都取得了50+勝場。而在剛剛過去的17-18賽季,猛龍更是拿到了59勝23負的常規賽戰績,東部第一。當年「萌龍」的戲謔之言,似乎已被拋之腦後。

看似坐擁金山銀山,可猛龍為何就是不受球員待見呢?

GIF

一個職業球員選擇加入一支球隊,要麼追求金錢,要麼追求名譽。而這二者與球市大小及球隊戰績息息相關。對於猛龍來說,雖表面上看所在城市規模大,但球市卻相對較小。至於球隊戰績,常規賽的一時輝煌蓋不住季後賽的疲軟,也還不足以改變對球隊多年魚腩身份的認同。


一般來說,球市大小與城市大小,往往可以畫上等號。但在多倫多,這似乎有一些不同。

坐落於安大略湖畔的多倫多

翻看2017年的球隊收入榜,猛龍隊全年收入1.93億美元,排在30隻球隊中的第11位,這與排在第一的紐約尼克斯的3.76億美元與排在第二的洛杉磯湖人的3.33億美元相距甚遠。

造成這一差距的主要原因,自然是由於加拿大人民對於籃球的熱情難以與美國人相提並論。雖然近幾年隨著維金斯、賈馬爾-穆雷等年輕才俊的出現帶動了加拿大籃球產業的發展,但冰球在加拿大民眾心中的地位依舊難以撼動。球迷基數與關注度的差距直接導致了球隊在門票銷售、周邊產品的販賣、甚至是轉播權與廣告招商上也都遠不及紐約、洛杉磯這些大球市。

NBA官方發布的一張全加拿大球員漫畫圖

此外,雖然「唯一的一支加拿大球隊」這一身份換來了3000萬加拿大人民的支持,但猛龍不得不面對他們在更為龐大的美國市場遭冷遇的現實。上賽季火箭與猛龍的東西部頭名之爭,在當地時間周五的黃金時段竟然沒有進行全美電視轉播。而整個賽季下來,猛龍全美直播的場次也不過12場,火箭則高達40場。

猛龍在美國的曝光度不佳,除了有國家層面上的客觀因素存在之外,也和猛龍自己的經營策略有很大的關係。NBA著名記者洛維曾撰文表示,猛龍近幾年借用《權力的遊戲》,宣傳「We The North」(我們來自北境)的球隊文化,實際上增加了猛龍與美國當地球迷的對立感。這對於球員在賽場之外的商業運作,造成了極大的負面影響。

洛瑞此前拍攝的猛龍宣傳照

另外還有一點,加拿大的稅率與物價比美國高。去年ESPN曾撰文分析了球員在課稅後實際到手的凈收入,在聯盟收入最高的十位球員中,效力於猛龍的洛瑞,其工資的凈收入比率是最低的,只有不到42%,而其餘在美國效力的球員大多數都在48%到54%之間。原本稅前收入排在十位球員第六位的洛瑞,實際收入卻是最低的,比實際收入排第九名的格里芬還要少掙200多萬。這也導致了猛龍為了爭取自由球員,就不得不以高於市場價的價格參與競爭,例如2015年用4年6000萬美元簽下卡羅爾,又用4年3000萬美元簽下約瑟夫,事後都被指責過於溢價。而去年夏天塔克拒絕了猛龍均薪1100萬的續約合同,轉而和火箭簽下不到800萬的合約,想必也有這方面的考量(火箭所處的德州沒有州個稅,且物價較低)。

ESPN發布的聯盟工資排行前十球員實際收入的情況(17-18賽季)

老闆的腰包本來就不富裕,好不容易擠點碎銀子想買個好球員,人家扣個稅後實際到手的就沒多少了,還沒啥外快能掙,花得還快。你說球員能願意來么?


雖然這些年猛龍在常規賽中的戰績不俗,然而每每賽季結束時,球迷們記住的往往都是球隊在季後賽中的疲軟表現,常規賽的戰績反而成為了球迷嘲諷的談資。

東部半決賽被騎士橫掃後猛龍球員表情落寞

在連續第二年被騎士橫掃出局之後,猛龍炒掉了他們的「最佳教練」凱西,扶正了一位沒有任何NBA主帥經驗的菜鳥尼克-納斯。在任何人看來,這都是推倒重建信號。有哪個正值生涯巔峰時期的球星會真心實意地用自己稍縱即逝的黃金年齡陪球隊度過漫長且煎熬的重建時光呢?

另外,隨著勇士近幾年在聯盟的統治,每一個球員在擇隊時都會以勇士作為標杆。就像當初在加盟火箭之前保羅與快船談判時曾提到的:「如果我們不是在討論如何擊敗勇士,那我們是在幹什麼?」也就是說,對於將追求榮譽為先的那一派球員來說,心目中的球隊無非是分成兩種,一種是冠軍級別球隊,一種是非冠軍級別球隊。在勒布朗西遊之前,過去的三個賽季,猛龍始終被皇帝踩在腳下毫無反手之力,甚至連挑戰勇士的機會都沒有。而在詹姆斯加盟湖人之後,「垃圾兄弟」緊跟著拆夥,球隊陷入半重建狀態,就算已經總冠軍+FMVP在手的小卡還有心繼續增加手上戒指的數目,猛龍又怎能入他的法眼?

如果將眼光再放久遠些,猛龍建隊至今不過23年,從未打過總決賽,沒有一件退役球衣。如今能稱得上隊史名宿的也只有卡特與波什二人,加上即將加入他們行列的德羅贊,也就僅此三人。再看看隊史排行榜,除了他們仨:總籃板第二位的是瓦蘭丘納斯(第一波什),助攻榜第一位的是卡爾德隆,搶斷榜第一位的是可能你聽都沒聽說過的一個叫克里斯蒂的傢伙。至於球隊歷史在招募球員中究竟有多重要?問問凱爾特人與安吉就清楚了。

隊史搶斷王道格-克里斯蒂


想當年,火箭的情況也好不到哪裡去。

上個世紀末,當時火箭的老闆亞歷山大還是全聯盟最窮的老闆之一。而休斯敦雖然號稱全美第四大城市,但是當地的體育產業多年來極度偏向於橄欖球與棒球,加之休斯敦是有名的太空城,當地人多數是高新產業的上班族,性格溫潤爾雅,鮮有瘋狂的球迷。而論隊史,雖然火箭擁有以大夢為首的中鋒傳統,但除此之外別無亮點,與湖人綠軍相比更是不值一提。

之後,姚明就出現了。

去年,亞歷山大用創聯盟記錄的22億美金的價格將火箭賣給了費爾蒂塔,要知道在23年前,亞歷山大購進火箭時的價格只有不到一億美金。過去五年,他們接連在自由市場上招募了霍華德與保羅(原本預計跳出合同成為自由球員,後來為報答母隊快船選擇交易)這兩位未來名人堂成員,眼瞅著安東尼也將前來投奔。當年似乎對球員也毫無吸引力的球隊,如今也算是自由市場上的一位大戶了。

國際化——作為唯一海外球隊,這或許是猛龍的唯一出路。

他們也的確這麼嘗試過。2006年手握狀元簽的猛龍選中了來自義大利的巴尼亞尼,只是可惜這位瘦弱到只能在外線飈三分的大個子早出生了十年,最終被那個尚在內線肉搏的時代淘汰了。

2006年選秀狀元巴尼亞尼

如今,時代更迭,隨著小球風格的流行,身板相對輕盈,技術更為細膩的國際球員越來越受到這個聯盟的歡迎:字母哥、西蒙斯、恩比德、波爾津吉斯、東契奇……這些有望成為聯盟未來新標杆的國際球員,他們不會像那些不願走出國門的美國球員那樣對球隊地點挑挑揀揀。相反,對於擁有國際背景,且國際球員較多的球隊(猛龍擁有5名國際球員,數量僅次於馬刺)反而會有親近感。多倫多的劣勢反倒成為了優勢。

當然,或許一年之後,小卡也能像泡椒一樣,放棄自己對天使之城的嚮往。但如果,奇蹟並沒有發生,又一次面臨重建的加拿大人,尋找有天賦的國際球員,踏踏實實地培養,以此樹立國際縱隊的球隊形象與威望,將是擺在他們面前最理想的選擇。

來自英國的潛力新星OG-阿奴諾比

加拿大只有4000萬人如何?美國有3億人又如何?世界上可是住著70億人呢……

(俯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NBA 的精彩文章:

JR趣味球賽遭德隆完爆 韋少要和泡椒一起釣魚
球星休賽期:庫茲馬惡作劇 貝弗利在中國過生日

TAG:騰訊NB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