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監管要對「偽科普網文」亮劍

監管要對「偽科普網文」亮劍

「科學研究表明,腎虛分陽虛、陰虛、陰陽雙虛……89%的男人補腎越補越虛。」「權威專家披露,超過140多種疾病與全身性濕氣有關。」……在不少中老年人微信朋友圈,往往能看到轉發的大量所謂「科學研究表明」文章。記者調查發現,這些「偽科普」式虛假醫療廣告,大多集中於兩性疾病、健康養生等領域,被一些民營醫療機構或商家利用,包裝宣傳其產品或服務。(7月19日 新華每日電訊)

這類打著「科學研究表明」旗號、科普幌子的「偽科普網文」,在朋友圈、互聯網上泛濫,不僅誤導了大眾的健康養生知識,還誘導大眾購買「偽科普網文」推銷的商品、服務,比一般謠言產生的危害還要大。泛濫的「偽科普網文」並非沒法醫治,關鍵是要對症下藥,監管、科普、平台自律一個不能少。

首先,「偽科普網文」表面是在推銷商品,實質上涉嫌虛假廣告宣傳,行政主管部門就應當以虛假廣告行為追究「偽科普網文」炮製者及其產品生產廠家、銷售商家的法律責任,而不是當普通謠言對待,提高傳播「偽科普網文」的違法犯罪成本。

其次,權威部門、專家學者要用現代人喜聞樂見的形式,利用互聯網技術和平台,持之以恆地開展科普教育,填補健康養生等大眾普遍關注領域的信息真空狀態,增強人們的科學素養。不管是「舌尖上的謠言」成為謠言重災區,還是各類「偽科普網文」讓人深信不疑、在朋友圈泛濫成災,歸根結底是大眾缺少健康養生等方面的知識,對這類謠言缺乏起碼的判斷能力、辨別能力。特別是患有各種慢性病的老年人,在病急亂投醫的心理下,更容易相信「偽科普網文」。

再者,自媒體平台要提高科普網文的創作、發布准入門檻,強化審核責任。兩性疾病、健康養生方面的科普文章,直接關係到大眾的健康權益,沒有專業知識的人創作、傳播的文章,也許無法保障其科學性。假如要求專業人士身份,必然會推動專業人士的身份認證等工作展開,若出現「偽科普網文」也就更容易追究具體責任人。(作者:何 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濟南 的精彩文章:

畢飛宇:膽怯一點,挺好

TAG:愛濟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