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辛棄疾這一首寫愁的詞,當真與眾不同,令人不忍卒讀

辛棄疾這一首寫愁的詞,當真與眾不同,令人不忍卒讀

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辛棄疾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這又是一首辛棄疾閑居帶湖時所作的詞。辛棄疾在閑居帶湖時,作了很多首詞,有遊覽之作,也有田園風光;有家國愁懷,亦有滿腔悲憤。這首詞無疑是後者,他眼看國事難為,一腔愁懷無處發泄,於是在博山道中寫下了這一首千古傳誦的佳作。你看他寫的這樣凄婉,這樣直白,但仔細品來,感人之處,卻撥動人的心弦。

上闕寫少年時的愁。什麼愁?「不識愁滋味」的愁。那時候,正是青春年華,不諳世事,對一切都充滿了信心,為了能夠寫出滿意的詞作,特意學習前人的經驗,以為登高望遠,就能將愁字體現,於是「愛上層樓」。詞的下闕,卻與上闕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隨著自己的見識、年齡增加,處世閱歷也深了,終於理解了這個「愁」是何物,原來愁是強說不來的,真正的愁是有口難言,所以才會「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又如何?只能淡淡地說道:天涼好個秋!這種看似無關,但是卻飽含著濃重的無奈和淡淡的哽咽之感,讓人不禁鼻頭一酸。真正地體味到了人生百態,讓人不忍卒讀。

辛棄疾年輕時,主要生活地是北方,自己雖然在淪陷區,但是因為自己的祖父在金朝做官(祖父常常帶著他們登高望遠,告訴他們這些都是我宋朝的大好河山),所以生活不能說過於疾苦。但他的家庭教育中,很重要的一筆是收復失地、還我河山。辛棄疾年少時,也曾意氣風發,年紀輕輕便打下了自己的一片天地,成就了自己的一些威名。他本以為南渡之後,可以受到重用,這樣就能夠實現自己抗擊金人,收復失地的願望了。可惜的是,作者懷著一腔熱血到來,得到的卻是南宋呼之即來揮之即去的待遇,報國無門,只落得個帶湖閑居的下場。這種思想上的轉變和世事的磨練,讓他理解了真正的愁是為何物。以前硬說愁,現在愁到極點卻無話可說。這是辛棄疾的無奈。

這正是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詞風史話 的精彩文章:

TAG:詞風史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