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位古代山西人,比鬼谷子還厲害!

這位古代山西人,比鬼谷子還厲害!

一部失傳已久的絕學--《止學》,是一部湮沒久遠的關於勝敗榮辱的絕學,作者王通,號文中子,隋朝大儒,山西河津人。作為歷史上超牛的老師,文中子比鬼谷子還厲害!

鬼谷子帶了四個徒弟,雖然都名動天下,但均無善終;而文中子的徒弟們則不僅撐起了唐太宗的文臣班底,還都能高位善終。鬼谷子名王詡,春秋戰國時期人。活了80歲;教了4個徒弟,蘇秦、張儀、龐涓、孫臏;寫了一本書《鬼谷子》共二十一篇,除第十三篇轉丸失傳外,其餘得以流傳。

文中子名王通,隋朝人。活了33歲;教了一千多個徒弟,著名的有房玄齡、杜如晦、魏徵、李靖等;在立言方面,曾續六經:《續書》、《續詩》、《元經》、《禮經》、《樂論》、《贊易》,但在唐代就全部失傳了,只留下他的弟子仿《論語》編輯成書的《文中子說》,該書系王通和門人的問答筆記。

有一天,王陽明的高徒陸澄問王陽明:「老師覺得王通模仿續孔子的《六經》是不是有點沽名釣譽?」王陽明說:「王通幾乎具備了成為聖人的條件,可惜只活了33歲,《續經》這件事情,如果孔子再生的話,也一定會去做。」之後又加了一句「良工心獨苦啊」。

曾國藩對王通「知止」的思想也非常認同,他說:「止學乃人生行為之約束,忽略此學,智者必有一失。」

孔子之後,儒家只出了兩個聖人——王陽明和曾國藩,能得到他倆的共同推崇,是非常不容易的。

文中子的《止學》究竟講的是什麼?

《止學》是以道家之思想論處世之道的典範之作。其教導我們:在什麼情況下,應該在什麼地方停下來的學問。從事物之間的相互變化出發,水滿則溢、月圓則缺,所以要「適可而止」。「有餘」就不好,「不足」就補之,這是大自然的規律。

全文分十卷,每卷論述一個主題,分別為智、用勢、利、辯、譽、情、蹇、釋怨、心、修身。但每個主題的統率都是「止」。作者的用意,就是要教化讀者在什麼時候、什麼情況下應該「停」下來。正所謂「水滿則溢、月圓則缺」,為人處事,當止則止。

曾國潘是運用「止學」最成功的一個。曾國藩的書房中,有四個醒目的大字「克己止學」。曾國藩常講:「人生之善止,可防危境出現,不因功名而貪慾,不因感極而求妄。」「富貴常蹈危機」、「盛時須作衰時想」。他時時以一個「止」字為行動之本,從反面考慮問題,不越雷池,無張狂樣,以此求得最大的人生保險,在滿清王朝排漢擠漢的官場中,功成身退。

而今人李嘉誠更是按《止學》的要義身體力行,甚至將「知止」二字高懸於辦公室的醒目之處,終使其成為一代商界至尊。他們均是「知止」的范和「止學」的受益者,這從一個側面告訴人們:《止學》的影響是深遠的,任何人都不該忽視,成大事都尤其如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醯兒諞晉 的精彩文章:

誰能告訴我太原這兩棟老建築的歷史?還有這個奇怪的設計的用途?

TAG:老醯兒諞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