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供應鏈金融:不再存在的藍海

供應鏈金融:不再存在的藍海

隨著現金貸監管到來,曾經風光一時的民間借貸業務被大幅叫停,反觀沉寂一年多的供應鏈金融,一度被指是空殼行業,現在卻有了枯木逢春的跡象。

從2017年下半年開始,傳統的商業銀行、行業龍頭、B2B平台、供應鏈公司、物流公司、信息化服務商等,都開始布局供應鏈金融領域。

2018年,終於到了供應鏈金融爆發的前夜了嗎?


供應鏈金融模式分析

目前來看,供應鏈金融主要存在四個模式:

第一,核心企業為載體的模式

在這種模式中,核心企業是供應鏈金融中最佔優勢的一個角色,因為核心企業就像上下游的堤壩,是產業鏈中的核心樞紐,通過其將上下游企業進行連接,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如果自己本身就是頂端,那麼更是能輕易的掌控整個產業鏈。

對核心企業而言,從事供應鏈金融,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首先,他們能夠掌握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真實交易數據,這樣可以最大程度降低信用風險,提升自身的安全性。

其次,部分公司的許多應收賬款、票據可能本身就與他們相關,對於自己口袋進去和出來的錢都相當於多了一個「薅羊毛」的流程。(變相進行上下游融資)

近幾年各行業的龍頭企業都開始對自己所在的供應鏈進行試水操作,比如海爾集團、迪信通、蘇寧等巨頭,紛紛成立了自己的供應鏈金融公司,並試圖利用互聯網平台使用O2O的方式提高效率,改造行業。

下文以兩個例子具體說明成功利用這兩種優勢的代表企業的操作模式。

在這裡先以海爾集團為例,海融易就是海爾集團布局供應鏈金融的一個嘗試。

根據海融易公布的數據來看,海爾集團布局了總數3萬線下渠道,同時擁有6萬供應鏈融資項目資源,憑藉掌握的上下游企業的海量數據來進行具體的業務的審核。

上下游的企業來申請貸款融資,海爾集團就會調出資料庫交由海融易來進行評估審核,利用這些數據中的該企業歷年來的交易數據和誠信歷史來判斷業務的風險,並根據業務風險等級高低,來確定是否提供融資服務,以及融資額度的高低。

另一方面,作為核心企業控制著整個產業鏈中的大部分應收賬款。因為自身企業的產業鏈地位以及企業規模優勢,他們往往是供應商最為偏好和願意相信的對象。

以蘇寧集團為例,如果旗下的蘇寧易購分店和供應商簽訂了合同,並且約定了貨款,但賬期是不是馬上到賬,供應商要想提前拿到貨款,就可以找蘇寧易購的產業鏈金融機構去以這筆應收賬款作為資產去融資貸款。

這樣蘇寧易購相當於提前支付了貨款,但是同樣也有條件,它會收取一定的利息。於是同樣要支付的貨款,無形間就幫助蘇寧易購從中「薅」到了一筆「羊毛」,而供應商也提前拿到貨款,資金的周轉速度大大提升,雙方的利益都得到一定程度滿足。

雖然從表面上來看,這兩個優勢保障了以核心企業為載體的模式的成功,但是這其中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因為在這種模式下,為了降低風險,核心企業一般只會主要針對自己縮在的產業鏈上的企業進行業務的擴展往來,天花板從一開始就限制的很低。如果這家核心企業與上下游的年交易流水為一千萬,那麼它開設的供應鏈金融公司一年裡一般也只能做一千萬(當然一千萬流水滾動起來,做到一個億也完全有可能,但是操作難度較高),同時再向外擴張業務就會偏離這個模式的風險控制所依靠的強力基礎:即對於上下游企業的海量交易數據的掌握和真實性保障。

另外這種模式也並不是不存在風險,因為雖然核心企業能夠對於產業鏈主幹企業有較好的掌握,但是對於不直接接觸的較邊緣企業實際上並沒有嚴格意義上的保證。

而一筆完整的產業鏈交易必然會從頭部順著產業鏈直至底部最後完全消化輸出,如果其中的一環出現塌方式風險,產業鏈上的企業都是「一根繩上的螞蚱」,多少都會受到波及,由於核心企業多了一層供應鏈金融的關係,等於額外會承擔一部分的損失。

第二,以B2B和電商平台結合的模式

這也是互聯網興起所帶來的獨特產物,與第一種模式類似,電商平台同樣可以輕而易舉的獲得在其平台上進行交易的雙方的交易信息,並且可以直接和相關企業對接。

同時與核心企業模式相對比電商平台更有優勢的一點是所有交易在平台上監督完成,平台大部分時候扮演的是第三方監管角色所獲得的數據,而非核心企業的參與模式,可以更客觀真實的獲得所有數據,並且也沒有核心企業的一但沒有參與就無法保證數據真實性和時效性的苦惱。

在這裡以B2B的「找鋼網」舉例,「找鋼網」是鋼企與下游需求方的主要尋求合作平台,在網站上流通的鋼鐵產量占整個行業的20%,因此「找鋼網」對於鋼鐵行業有著極強的數據獲取以及分析能力。

可以說是大數據成就了平台,平台的重要財富就是作為平台連接供需雙方的同時獲取了海量的行業數據。

在作為交易雙方的平台的「找鋼網」對於交易雙方都有十分詳細的數據,而且作為行業平台去擴展產業鏈金融業務,即便貸款融資方無力交付資金,也可以隨時處置抵押的鋼鐵給其他的需求方,貨物處置能力甚至還強於供應方。

一般這種以貨物作為抵押向平台申請產業鏈金融服務的稱為貨物質押貸,風險較小,控制起來也幾乎沒有難度。

而純粹的電商平台中,京東屬於做供應鏈金融業務的一個典型。京東是以自己較長的賬期來推動發展自己旗下的供應鏈金融業務的擴張,因為大部分供貨商需要京東這個平台來幫助他們進行銷售,所以很多供貨商不得不同意京東的賬款延期支付條款,最後不得不投向京東自己的供應鏈金融服務,可以說京東是一個利用自己本身作為銷售平台的優勢來強勢「薅羊毛」的例子。

在2011年,京東平均的賬期為38天。但到了2015年,京東已要求大幅延長賬期,在一些特殊的品類,京東的賬期甚至達120天。表面上京東以需要保證某些商品在一段時間內的質量保證為由,實質上就是變相利用自己對於供貨方是個不可或缺的銷售渠道來「掙外快」。

假如京東從某個供貨方進了五千萬的貨,約定的賬期是120天,但是可能實際京東只花了20天就將全部貨物都賣了出去,那麼剩下100天,這筆五千萬的資金就一直在京東賬戶上直到到期,如果供貨方選擇等待,那麼京東多了一筆100天的周轉資金或者購置活期、短期低風險理財,如果供貨方選擇不等待,那麼就只能選擇京東的產業鏈金融服務。

這就是京東在2013年年底發布的新產品「京保貝」的實際運營模式,作用就是將這些在京東賬戶上的表面為營業收入實際為應付賬款的資金,提供給需要貸款的商家。就這樣一筆錢左手倒右手,就成功賺取了利差。

有了成功的先例,電商平台們也紛紛加入供應鏈金融的隊伍,在應付和應收之間拆解、倒手。但這個模式也不是十全十美,與之前的種類的缺點類似,天花板已經基本定死,很難有比較大的擴張,所有對於供應鏈金融業務的操作,只能基於那些在自身平台進行銷售的供貨方。

所以可以看出這種模式下供應鏈金融的規模也被禁錮在自己平台已有資源之上。

第三種就打破了行業的限制,相對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就是以物流公司為基礎開展供應鏈金融,所有需要運送貨物的企業都可以成為他們的客戶。

物流公司供應鏈金融,其本質就是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三者的在產業鏈中的流動。

因為物流公司本身既參與在供應鏈的具體運作當中,但是他們對於存貨的保管又起到擔保和控制風險作用。也就是說物流公司不僅掌握了物流運輸,還擁有雙方信息、貨物監管等優勢。

因此,即便貨物質押到物流公司,貨物依然可以在這條產業鏈中流通,不影響借款企業的實際作業流程。例如業內知名的順豐金融,它就是建立在順豐快遞的物流基礎上,衍生出一整套供應鏈金融體系,比如針對上游供應商,有保理融資與訂單融資;而針對企業客戶,有融資租賃;針對順豐倉和監管倉,有存貨融資。

而第四種,就是結合前三種模式而產生的成果,以O2O模式為主,同時兼具物流公司和推廣平台雙重角色並且負責下線的具體代銷,其中比較知名的例子就是「怡亞通」。

這種模式相對就是一個比較新的概念,利用本身在各地建立分支點和銷售渠道,創辦線上銷售推廣活動的同時自主負責線下的具體流程,模式是深度參與每個可以合作的行業卻又處於第三方的「代理方」角色,通過全國化的信息物流整合,嚴格控制成本。

怡亞通定增資金就是不斷整合各地的核心代理商進入他的銷售網路。從而獲得更多的上游品牌資源和下游銷售渠道資源。隨著怡亞通不斷整合,網路越來越大,成本進一步得到控制後,利潤率也會上升。

怡亞通會用自己的b2b網站來做線上批發分銷,自己的b2c網站來做線上零售。 同時也會在天貓京東這類相似平台開旗艦店來銷售零售商品,只要品牌商和怡亞通合作,怡亞通就可以立馬在全國線下渠道,在自有b2b,自有b2c, 天貓京東等旗艦店,全方位全立體的幫品牌商來推廣商品。對於很多知名大品牌,即使怡亞通不是獨家代理,但是通過怡亞通的銷售網路,同樣可以走很多量的貨物,所以相對來說發展的天花板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就被打破了。


龍頭效應和馬太效應是這個行業最明顯的特徵。

雖然看起來這個行業剛剛起步,仍在發展之中,但供應鏈金融就如一塊放在高處的大餐,自身個子高起步高的企業坐著就能輕鬆大快朵頤,有母公司或者其他背景的就好比搬了個梯子也能吃到,只是因為一隻手扶梯子要交出一部分利潤,所以速度就比不過前者,而其他的大部分普通行業中小型企業只能坐在桌子底下等待上方兩者看不上的零碎邊緣勉強生存。

行業中的龍頭為第一梯隊,有基於互聯網的巨頭如阿里巴巴、京東,也有傳統大企業,如海爾、TCL、蘇寧等,都將產業鏈金融建立在原有的主營業務基礎上,同時利用自己的體量優勢來積累自己的行業護城河,再將從產業鏈金融中獲得的收入反補主營業務,以此達到一個良性循環。

反觀近兩年進入的創業公司,大部分卻活得比較艱難,切入行業極為困難,行業公信度不高,往往不被大企業所看得上,大型的產業鏈金融公司好比蓋在初創公司頭上的一張大網,業務被層層篩選,優質業務被提前截留,初創公司所經營的基本上都是具有一定較大風險的業務,往往一但踩雷自身承受能力不強,就會一蹶不振甚至就此倒下。

可以預見的是強者恆強的效應會繼續影響這片本是創業藍海的行業。

實際上從一眾傳統的商業銀行、行業龍頭、B2B平台、供應鏈公司、物流公司、信息化服務商等巨頭紛紛進入這個行業的時候,這片水就被攪混了,而從市場從初步挖掘走向市場開發速度無法趕上行業新增公司速度的時候,其實這個行業的走向更成熟化、龍頭化的趨勢就已經註定了,這是每個行業都會經歷的一個過程,那些沒有在一開始就抓住機會搶佔市場使自己擁有一定獨特優勢,足以對抗產業鏈內核心企業的初創公司,未來面臨的是更激烈的戰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浙江麥谷資產 的精彩文章:

TAG:浙江麥谷資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