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在英國「復興」的倫勃朗——蘇格蘭國家畫廊舉辦大型倫勃朗藝術展

在英國「復興」的倫勃朗——蘇格蘭國家畫廊舉辦大型倫勃朗藝術展

沐之/編譯

Belshazzar』s Feast, c.1635

by Rembrandt (Rembrandt Harmensz van Rijn)

National Gallery, London. Bought with a contribution from The Art Fund, 1964

倫勃朗63歲去世的那年,孤獨、貧困,不再受關注,幾乎沒有跡象表明他將成為歐洲藝術史上的核心人物之一。他早年積累的名氣已經逐漸消退,他的作品也不再賣出高價。無力支付房租的倫勃朗,甚至被趕出了工作室。

然而今天的倫勃朗,受到了全世界的普遍尊敬。自從1669年他去世以後,他的聲望不斷地增長。有趣的是,促成了倫勃朗「復興」的,並不是他的祖國荷蘭而是英國。

Landscape with the Rest on the Flight into Egypt, 1647

by Rembrandt (Rembrandt Harmensz van Rijn)

National Gallery of Ireland, Dublin

近日,在蘇格蘭國家畫廊舉行的展覽「倫勃朗——英國對大師的發現」(Rembrandt – Britain』s Discovery of The Master,2018年7月7日—10月14日),向我們娓娓道來了這位荷蘭繪畫大師復興的故事。展覽以一幅自畫像開始——倫勃朗於1663年第一次離開荷蘭的作品,當時送給了查理一世。展覽又以弗蘭克·奧爾巴赫(Frank Auerbach)和萊昂·科索夫(Leon Kossoff)的作品結束,這兩個人正是受到倫勃朗啟發的眾多英國藝術家中的兩位。

那麼,是什麼力量讓倫勃朗復興呢?像以往一樣,一個重要的因素是金錢。倫勃朗的藝術生涯恰逢荷蘭的黃金年代,然而在18世紀,荷蘭的國運隨著英國經濟的起飛而日漸式微。那時荷蘭藝術家的作品很便宜,而英國的貴族們則有足夠的錢,他們的豪宅有足夠的牆面空間,而倫勃朗的繪畫是他們的財富和品位的標誌。

The Mill

by Rembrandt (Rembrandt Harmensz van Rijn)

National Gallery of Art, Washington

當然還有別的原因。如果倫勃朗只是一種時尚,那麼這種吸引力會很快消失。正是他革命性的願景確保了他的傳奇能夠維持下去。作為一位在查理二世統治期間去世的藝術家,倫勃朗並沒有影響18世紀的歐洲繪畫,反而在19世紀被追隨:比如英國誕生的特納和康斯特布爾。

A Man in Armour

by Rembrandt (Rembrandt Harmensz van Rijn)

1655 Glasgow Museums Collection

這個革命性的願景源於哪裡?倫勃朗是獨一無二的天才,但他也需要適當的條件才能蓬勃地發展。要了解他的繪畫世界,當然要簡單回憶一下他在祖國荷蘭的發展歷程。這位出生於萊頓的磨坊主的兒子,從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的父母很高興他立志成為畫家,然而這是由於當時繪畫交易十分蓬勃,而絕不是因為理想主義的召喚。當時的萊頓,剛剛擺脫西班牙人的統治,成為一個繁榮的城鎮,其商人階層對藝術有著很好的支持。這裡也是荷蘭第一所大學的所在地,倫勃朗也曾短暫地在萊頓大學就讀。在退學之後,他跟隨著萊頓本地藝術家雅各布·凡·斯萬寧堡(Jacob van Swanenburgh)學習了三年的繪畫。藝術家們很少能夠獨立地成長起來,倫勃朗也在此之後和另一位藝術家楊·立文斯(Jan Lievens)共用了一間工作室。雖然現在在萊頓已看不到任何倫勃朗的真跡,但不遠的海牙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則收藏了他的《解剖課》。和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中的其他繪畫相比,《解剖課》明顯更加生動和引人注目。

Girl at a Window

by Rembrandt (Rembrandt Harmensz van Rijn)

1645 By permission of the Trustees if Dulwich Picture Gallery

1631年,倫勃朗已經搬到了當時世界上最為發達的城市阿姆斯特丹。他最著名的《夜巡》,正懸掛在這裡的國立博物館。像《解剖課》一樣,《夜巡》的主題也十分普通,但倫勃朗對主題的處理是動態的。他並沒有畫靜態的群像,而是創作出充滿戲劇性的畫面。然而倫勃朗最擅長的是用畫面引發人的共鳴,他描繪了每個對象的瑕疵,對畫中人物的心理把握十分精準。

The Hundred Guilder Print

by Rembrandt (Rembrandt Harmensz van Rijn)

Creative Commons - CC by NC

對倫勃朗朝聖的終點應該放在阿姆斯特丹的倫勃朗博物館,這裡是倫勃朗於1639年貸款13000荷蘭盾購入的聯排別墅——當時這可是個天文數字,也為倫勃朗後來拮据的生活埋下了伏筆。當他能夠賺到足夠的錢時,這不是什麼問題,但當他的妻子薩斯基亞在29歲去世後,獨自撫養幼子提圖斯的倫勃朗就陷入了深深的危機。雖然這一時期的倫勃朗創作了最好的一批作品,但欣賞他的卻不再是富有的買家。繼承了薩斯基亞大筆遺產的倫勃朗,不得不遵循亡妻的遺囑:如果他再婚的話,這筆財產就不再是他的了。倫勃朗始終未和情人韓德瑞克·斯托弗(Hendrickje Stoffels)結婚的原因也正在此。作為藝術家,倫勃朗是個感性的人,而作為男人,他的確對不起自己所愛的人。

The Three Crosses ("Christ Crucified between the Two Thieves")

by Rembrandt (Rembrandt Harmensz van Rijn)

Creative Commons - CC by NC

後面的故事是眾所周知的,倫勃朗在1656年破產,搬入了一個小鎮的普通房子,他的情人和兒子都先於他離世。倫勃朗從未停止繪畫,也在晚年創作了最精彩的作品,但一代大師的黯然離去,終究讓人神傷。

在展覽「倫勃朗——英國對大師的發現」中,不僅僅展現了倫勃朗不同時期的創作,同樣也展出了這位荷蘭藝術家是如何對19世紀英國和歐洲藝術家產生關鍵的影響。在展覽的最後一個章節,就展出了英國人在19世紀對倫勃朗的各種追捧,比如對他藝術風格的高明或拙劣的模仿,以及各種在19世紀誕生的複製品。當然,這種影響也包括了一大批傑出現代藝術家的出現,如倫敦的畫家萊昂·科索夫和弗蘭克·奧爾巴赫。

Unknown Pleasures, 2016

by Glenn Brown

Photo: the artist"s Website

我們很容易看出來,每一個時代都有它的倫勃朗——但如果這句話成立,那麼展覽中諷刺性的概念主義者格倫·布朗(Glenn Brown)的那幅肖像,是否應該對應著我們所處的時代?一個有滑稽的藍皮膚、紅色鼻子的小丑,分明就是我們時代中人的肖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美術報網 的精彩文章:

影子之城——營造學社遺忘的560張照片
世界盃開幕在即,「足球王國」巴西的藝術家了解一下?

TAG:中國美術報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