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臣佐使,常聽老中醫說起,沒想到原來是這麼個意思!
古裝劇里,大夫在抓完一副葯之後往往會和病人解釋為什麼要這麼配伍用藥,經常會談什麼君、臣、佐、使,經常會看得一臉懵逼,抓藥就抓藥,能不能好好說話!
其實,這四個字基本是所有中藥方劑配伍的原則,小到四味中藥大到數十種中藥,都萬變不離其宗,那麼到底這四個字是什麼意思呢?
君:就像古代的帝王,君葯是一個方劑最主要的藥物,是針對病證的主要病因、癥狀起主要作用的藥物。《黃帝內經》言「主病之謂君」,方劑配伍中可以是一味藥物為君,也可以是幾味藥物同為君葯。主要還是看病因和癥狀,如果治風,則祛風葯為君,若是治療寒,就以溫葯為君……
臣:「佐君之謂臣」,就像古代天子之下的朝臣一樣,臣葯主要是協助或者加強君葯藥性的藥物。在一個方劑中,臣葯也不一樣只有一味,畢竟一位好的君主,需要眾多賢臣輔佐、剋制。
佐:臣之下為佐,佐也是協助君葯的存在,只是可能沒有臣葯那麼重要,就像古代君王身邊的大學士、帝師,雖然不起眼,但也仍然重要。佐葯除了輔助和加強君葯外,還可以解決一些君葯不能完全照顧到的次要癥狀。
使:「應臣之為使」,可知使葯基本是作為臣葯輔助的存在,使葯的作用一般有兩種,一為引經,將藥力導引向需要的地方;二為調和諸葯的藥性,將君臣佐的某些藥性或者配伍之後的峻烈之性調和。
君臣佐使這四個人是古代醫家用當時的社會現狀之詞對於方劑配伍的描述,可以說簡單命了,很形象了。可能這麼說出來,大家會略覺枯燥,不如以麻黃湯為例講解一番。
麻黃湯是記載於《傷寒論》,由醫聖張仲景創立的名方,君臣佐使的配伍可以說十分完美。
方中用到麻黃、桂枝、杏仁、甘草四味中藥,麻黃性溫苦辛,善於解表散寒、宣肺平喘為方中的君葯;桂枝透營達衛,協助麻黃髮汗,使營衛同治,為方中臣葯;杏仁降利肺氣,與麻黃配伍,一宣一降,可以恢復肺氣的宣降功能,為佐葯;最後炙甘草調和諸葯,既能調和麻黃、杏仁的宣降,還能緩和麻黃、桂枝配伍的峻烈,使汗出不傷正氣,為方中使葯。
從麻黃湯的舉例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方劑里的君臣佐使搭配,可以說各安其職、各司其命,若能合理搭配,就能成為千古名方,若是搭配方劑時不顧這個原則,流傳不說,更可能害人性命,所以用藥時一定要仔細斟酌。
(本文由「靈素閣」新媒體獨家發布,作者荷西;圖片來源於網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關於腎病的這些個誤區,你信了幾個?
※土豆和它是天生的「敵人」,食用時要慎重,注意告訴家裡人
TAG:靈素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