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別人有錢自己也想要,會有可怕的過患!
意 不 善 業
今天開始講意不善業。
意惡業分三:一、貪心;二、害心;三、邪見。
貪心:
在日常生活中,對於特別喜歡的他人財物,心裡打著「這財物為我所有該多好」的如意算盤,並且三番五次地思量:「我用什麼辦法才能將它弄到手呢?」諸如此類凡對別人的財物生起謀求之心,都是屬於貪心。
比如,你自己沒有轎車,看到別人開著豪華轎車,心裡就特別羨慕,很想把它據為己有;或者,見別人房子裝修得特別華麗,自己卻沒有這種條件,就很想把這個房子變成自己的;或者,看別人存了很多錢,千方百計想把這些裝進自己腰包,這些都是貪心。
當然,從廣義上講,貪人、貪法、貪財物,均屬於貪心的範疇,但此處的貪心,主要是從貪財的角度宣說的。這種煩惱,一般人不認為是罪業,反而覺得自己有追求,是種上進的表現。但實際上,人若有了這種貪心,則很容易墮入地獄。誠如《正法念處經》所言:「貪心甚為惡,令人到地獄。」因此,我們以後看到別人的財物,盡量不要生起貪念,而應該替他感到歡喜,麥彭仁波切在《君規教言論》中也說:「無論他人財多少,勿生貪心當歡喜。」否則,貪心太重的人,縱然擁有一點財產,最終也很容易失壞。
記得《毗奈耶經》中有一則公案:從前有個人,生了一個相貌端嚴的女兒。女兒長大後,父親就過世了,轉生為鵝王。女兒沒有父親之後,生活日益貧窮,感受了很多痛苦。鵝王見此,每天飛到寶洲銜一顆寶珠,早晨放在女兒家門口。女兒發現後,以吝嗇心一直不捨得用,日積月累,就攢了不少寶珠。有一天,她不禁懷疑:「這些寶珠到底是誰給我的?」於是就一早起來,躲在門後觀察,結果發現是鵝王送的。女兒心想:「它每天都送一顆寶珠,那肚子里可能還藏著很多,我要想辦法把它抓住,這樣就會有更多寶珠了。」隨後她馬上布網,準備抓它。鵝王見女兒不知恩圖報,反而還恩將仇報,於是便展翅飛走了,再也沒有回來。一位天人見後,專門說了個偈頌:「不應作多貪,貪是罪惡事,若作多貪者,所獲皆散失。」
所以,在這個世間上,相續中有貪心的人,就算擁有再多錢財,也始終有種貧窮感,不會有真正的快樂。《佛所行贊》中說得非常好:「富而不知足,是亦為貧苦;雖貧而知足,是則第一富。」腰纏萬貫的人倘若不知足,天天貪得無厭,這也是一種貧苦;身無分文的窮人如果有了滿足感,那就是世界上的第一富翁。
學院有些修行人,生活特別簡樸,不管是穿的衣服、吃的食物、用的資具,全都極其簡單,這些給他帶來的是什麼?是自在、快樂。而有些世間人對佛理一無所知,雖然擁有的錢財富可敵國,可心裡還是空空蕩蕩,一直不能滿足。所以,如果不能調整心態,想完全依賴物質來滿足自己、充實自己,確實有非常大的困難。
因此,我們務必要認識到,內心中的快樂、智慧,遠遠超過外在的一切財富。儘管物質可以偶爾帶來快樂,但卻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痛苦。佛教為什麼又叫「內明學」?就是因為它屬於內在的智慧,不像其他學問只研究外在的東西,只能解決部分問題,而佛教卻可以解除所有煩惱,這樣一來,內心有了證悟的話,世界就會變得格外美好。
敬摘錄《前行廣釋》
※法王如意寶:修法時會湧現許多分別念,該怎麼辦?
※這種人是人中最劣之輩!——佛教徒應分清好人和壞人
TAG:達瑪妙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