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實驗科學?如何識別騙子?
0. 前言
有篇文章,名為《救救心理學!斯坦福監獄實驗是個騙局!這些著名實驗都有問題!》。
作者君作為心理學隔壁的實驗人員,看完這篇文章對首發的果殼網非常失望。
失望一回事,作者君的習慣是,遭遇負面情緒的時候,會問自己——我能從這當中收穫什麼正面的價值。
1. 何謂實驗科學?
核心內容:實驗科學可證偽——你有辦法證明我錯了。
這意味著,在給出結論的時候,我們從來不說「我們一定對」,而是「我可能錯」。
同行可以重複實驗,如果重複不出來,或者重複出來了奇葩的結果,即可證偽,或者大家可以一起討論下怎麼修改理論。
換句話說,我們一直都有做好被打臉的準備,如果被打臉了,我們認錯——但是我們,不認騙。
那些從來不認錯的人,八成是騙你的人。
作為研究人員,該說的話在原始文章里都寫了,包括理論上犯錯的概率,原始文件就在那裡,可以接受同行檢查。社會看二手文獻被以訛傳訛的信息誤導,這是傳播二手文獻收智商稅的中間商的鍋——作為原始研究人員,不背,這鍋我們不背。
在我們這些實驗人員看來,那些永遠無法證偽的學科,比如占星學、佛洛依德心理學、聖卡爾主義、佛道儒再加上跳大神,都是流氓學科——這些流氓學科根本不給社會發現它們錯了的機會。
你說得對,你說得都對,你說的都是真理,怎麼看都是對的。
2. 心理學作為實驗學科
心理學作為實驗學科,研究人的行為。
比如社會心理學,研究人在社會裡的行為——這裡需要高亮前提是社會,作為前提的社會不是靜態不變的,結論的更新換代自然也更快。
舉個例子,文章攻訐的有問題的實驗里,有一個「棉花糖實驗」:
「什麼樣的小孩子能忍住不拿第二塊棉花糖?這一實驗指出,幼兒早期的延遲滿足能力越高,在以後的人生中就會越成功。」
首先,結論是傾向性結論,傾向性≠照我說的一定會成功——想更多了解這背後的相關機制,可以看之前寫的另一篇科普文。
其次,實驗是1966年到1970年之間做的,那時候棉花糖、餅乾、巧克力尚算稀罕物。現在的孩子見識多,這些東西已經沒那麼稀罕了,給孩子棉花糖,他可能會嫌棄棉花糖不是他喜歡的品牌,不想吃——讀者大人們,這種情況下,實驗重複不出來,你會歸因為最初的研究人員偽造了數據嗎?
最後,如何人定義成功?經濟上行時期人容易成功,經濟下行時期人不容易成功,經濟大勢到底是上行還是下行,這個實驗心理學沒法控制。
作者君如果腦洞大開,可以寫萬字科普文,解釋為什麼原始實驗今天重複不出來。
沒有沒問題的實驗,物理化學生物實驗也都有問題,研究人員的良心讓他們竭盡腦力去控制那些可能出問題的環節。結果問世之後,同行可以來找茬,補足那些研究人員竭盡腦力也沒想到的可能出問題的環節。
而心理學作為關於人的實驗,面對的多樣性和不確定性比經典實驗學科更大,結論適用的前提條件也更嚴苛。
想從實驗學科里找到適合自己的研究成果,一條簡單粗暴的思路是:我有這些問題,我想要達到這個目的,我應該幹啥?
沒錯,就是看病再對症下藥的過程——號稱包治百病的都是騙子。
3. 這次打臉,有什麼正麵價值?
作者君還是信自由意志。
個人認為,心理學的終極作用,不就是讓人知道有這麼個機制,你既然知道了,就可以試著反其道而行嗎?
比如,作者君知道成見會影響我的決策,所以我做重大的決策的時候,會先反思我到底有些啥成見。如有必要,我還會找出以前自己總結的+別人總結的成見列表,一個個排查。
舉個例子,作者君的一個純屬個人的成見是:如果妹子跟作者君有正面衝突,而且妹子很強勢,「不,我不去見你,你來見我」,作者君對妹子會心生好感,非常願意和妹子合作商量;換成男性,做出同樣的行為,作者君的初始反應是反感,兇悍的時候甚至會在心理默念,「你還有啥無理的要求?盡、管、來」——換句話說,霸道總裁人設,在作者君這裡行不通,行得通的是讓作者君心服口服。
這是成見,作者君知道,作者君在大事的決策上,也有努力克服這種成見,先給各位男性讀者大人們道歉了。
於是,如果作者君去參加一個關於性別成見的實驗,實驗結果八成是要打原始研究人員的臉——當知道原始結論的人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多的人可能反其道而行,於是原始結論也越來越站不住腳。
對此作者君會有什麼解讀?
並不覺得原始研究人員不可信,作者君感謝他讓性別成見這一概念為人所知,然後作者君和其他人,可以有意識地克服之。
從這個角度來說,心理學被打臉,說明這是一門進步的學科——這個學科的進步方式之一,便是用自己的成果對社會造成正面影響,再讓社會來推翻自己以前的結論,如此便可能向社會輸出對人更有效的新理論。
換保健品行業,以前有項研究,證明如果保健品包裝上印了一個跟大腦有關的標誌,該保健品的銷量會更好。
讀者大人們,你們覺得如果這項研究的結果為社會廣泛所知,相關實驗還能重複出來嗎?如果重複不出來,原始研究人員應該被指責為「騙子」嗎?
果殼那篇文章,總體來說雖然讓作者君失望,有句話倒是說得挺對:服從並不是天然的、盲目的、無可避免的。
4. 最後,幾條小八卦
1. 被啪啪打臉的津巴多,那個實驗被寫進教材、且被奉為圭臬的津巴多,最近新開了個項目,叫Heroic Imagination Project,教小朋友如何克服成見——簡而言之,人家的思路是,我發現了X,現在我來教你們怎麼少受X影響
2. 津巴多此人,會被同行猛烈批評的原因是:他既做了原始研究人員,也做了傳播簡化版原始結論的中間商。實驗結果出來之後,他寫過書,也在各講座場合介紹自己的觀點——你可以理解為津巴多有多重身份。行業慣例,同行之間互相監督發表的文章,管不著別人出版什麼書。知道這一點的讀者大人們,學到了一個小技巧,可信度有以下排序:原始論文 > 科普書籍
3. 為什麼作者君從不寫科普文介紹自己的研究?因為各位讀者大人都是作者君的潛在被試呀——讓你們知道了遊戲是什麼,作者君就不能邀請你們來玩兒了~
4. 作者君這種,「在負面情緒中尋找正麵價值」的習慣,不是天生的,是學來的——有些人天賦異稟,生來就有這種習慣,但是作者君作為天生的草包廢柴,後天學習也是可以趕上的,這也是心理學的力量
5. 給隔壁心理學系的小夥伴摸摸頭~
以上正文,以下本號標配結尾。
歡迎在評論區吐槽,本號沒有禁忌。如果一定要扯本號有什麼核心思想,即:我所說的,都是我認為的,不一定對,本人自我進步的方式之一是愉快地接受被打臉——發現小企鵝很高冷,需要審核才能開放留言區,我不知道審核需要多久,所以有槽想吐的話,請先在後台留言。
另外一張空頭支票:可以在後台留言,提你感興趣的話題,如果有緣分,你我感興趣的話題恰好一致,我會就某一話題專門寫文並在文中致謝。
※招行信用卡中心聯合上海交大共建金融業AI實驗室
※漫威電影在實驗室中誕生的六位超級英雄:幻視最強大,死侍永不死
TAG:實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