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慢性蕁麻疹中藥外治法
葯補不如食補
治病不如防病
中醫稱蕁麻疹為「癮疹」「赤白游風」「風疹塊」。
發病時皮膚或黏膜小血管擴張,通透性增加,出現局限性水腫反應,典型皮損為鮮紅色或蒼白色風團,時隱時現,驟起驟消,消後不留痕迹,自覺瘙癢明顯。
急性者可在數小時或數日內痊癒,慢性者可遷延數月、數年。本病可發生於任何年齡,男女皆可發病,10%~20%的人群一生中至少發作一次蕁麻疹。
中醫藥治療蕁麻疹歷史悠久、方法多樣,積累了寶貴的經驗。現將近10年來醫學文獻可查的蕁麻疹外治療法做一簡單概述。
第一
中藥外洗法
(1)邢榮升應 用 養 血 祛 風 洗 浴 法 治 療慢 性 蕁 麻 疹42例。
養血祛風湯組成:生黃 芪 25g,荊芥 25g,防風25g,牛蒡子20g,獨活25g,烏梢蛇20g,秦艽20g,威靈仙20g,蒺藜40g,紅花、當歸、赤芍各15g,仙鶴草、金銀花、黃芩片各10g。
用法:上藥加水2 500mL,煮沸後溫度降至37℃左右,洗浴患處,每次30min,每日1次,每次1劑,8d為1個療程。
總有效率為90%(38/42)。
(2)張衛平用黃倍煎劑熏洗治療蕁麻疹35例。
黃倍煎劑藥物組成:生黃芪20g,當歸15g,生大黃9g,五倍子10g,白鮮皮15g,防風12g,黃柏9g,首烏藤25g。
以3倍的黃倍煎劑煎湯熏洗,熏洗時加冰片2g,薄荷腦2g,每日熏洗1次,每次20min,病情嚴重者,每日熏洗2次,7d為1個療程。
總有效率為94.29%(33/35)。
(3)王莉等自擬中藥方熏蒸治療慢性蕁麻疹。
藥物組成:荊芥10g,防風10g,苦參10g,紫草10g,蟬蛻6g,蛇床子10g,地膚子10g,土茯苓15g,蒺藜10g,白鮮皮10g,蒼朮10g,黃柏10g,桂枝12g,生薑9g,甘草片3g。
方法:在封閉環境下進行,患者穿熏蒸專用汽療衣仰卧於艙內,艙內溫度控制為38~42℃,每次20min,隔日治療1次。
總有效率為88.2%(30/34)。
第二
中藥穴位貼敷法
(1)吳積華 等運 用 中 葯 穴 位 貼 敷 治 療 慢 性 蕁 麻 疹60例。
取穴:神闕,雙側曲池、風市、血海; 雙側肺俞、膈俞、腎俞,兩組腧穴交替使用。
穴位貼藥物組成:生黃芪、川芎各60g,羌活30g,麻黃、肉桂、細辛、地龍各15g,上藥研細末,裝入瓷瓶密封貯存。臨用時取葯末(每穴3g)用陳醋調膏,貼於相應腧穴,外用消腫止痛膏貼敷,每次貼敷12~24h,隔日1次,連貼6周。
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3.33%(56/60)。
(2)黃彥等用穴位貼敷治療慢性蕁麻疹30例。
方法:貼敷藥物採用甘遂、白芥子、麻黃、細辛,按1∶1∶1∶1研粉後加入生薑汁調成膏狀,壓成 1cm×1cm、厚 約0.5cm 的葯餅,用6cm×7cm 一次性敷貼貼於相應穴位(雙側肺、脾、腎俞及神闕穴),貼敷4~5h自行取下。
若局部出現燒灼感、瘙癢、水皰、疼痛等不 適可提前取下,每10d貼1次,共6次。
治療組中醫證候積分與臨床療效優於對照組。
劉力/文,中國民間療法,2018(5)
※皮炎、過敏、蕁麻疹……不難治,重在預防!
※與蕁麻疹「共舞」的這一年
TAG:蕁麻疹 |